查看“王林教授谈形势与对策”的源代码
←
王林教授谈形势与对策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2021-06-21 形势,正在悄悄起变化。 全球芯片短缺危机、人民币从7.2升值到6.3、大宗商品持续涨价、国际物流价格暴涨…… 这些都是新近发生的一些经济现象。许多人担忧,一场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或许将会到来。 这个问题,将会如何影响企业和个人?又该如何应对?国内、国外最近有哪些最新的形势变化?2021年乃至未来更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大格局?正和岛首席经济学家、大势观澜塾首席导师王林教授给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国际形势 今天我讲的主题是《形势与对策》,首先来看国际形势。 ==1. 全球经济“行为短期化”== 国际形势现在变化很大,我们首先要关注拜登他在推动出台了1.9万亿美元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之后,现在准备推动规模可能高达3万亿至4万亿美元的新经济刺激计划,这个数额还有可能继续上升。 美国玩的这款游戏,其他国家也必须跟进,因为行为的短期化是政客不分国别的共同特征,现在全世界都有这种趋向,就是行为短期化。这个也能理解,假如今天都过不去,你很难考虑明天或后天的事情。什么概念呢?美国它在放水,在推动经济,如果你不放水的话,那你就会吃亏,所以大家一起来放水。 现在所有的经济体都在大规模地超发货币,基础货币的超发现在已达到天文数字,达到全世界范围内的低利率、平利率,甚至在欧元区的负利率,这在现代历史上,从未发生过。 现在有一个问题,这个货币的超发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并不是太明显,美国比较明显,现在经济恢复得很快,但除了美国之外,其它国家拉动得都不太明显,而现在货币超发了,导致所有的资产价格都在上涨。 美国做法对我们中国的影响,大家看几个数据: 2019年我们GDP的增长是6.1%,但是M2的增长是8.3%,这就已经超过了GDP的增长。(中国的M2,我们叫“广义货币”) 2020年最夸张,GDP增长2.3%,M2增长10.2%,我们看这个货币供应有多大。现在不管是银行的贷款还是债权,发得都非常猛,非常凶,这都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它给我们直接带来什么呢? 2020年4月-2021年2月,铜涨价67%,现在已经超过100%,铁涨价超过44%,银上涨了82%,能源指数上涨了172%,原油指数上涨了170%。 再看今年,我国今年从1月份到现在,塑料上涨35%、铝材上涨37%、铁价上涨30%、不锈钢上涨45%、锌合金上涨48%、玻璃上涨30%。 再看期货市场,也是这样,以上海为例,沪铝是13年的新高,沪铜是15年的新高,铁矿石是历史新高,过去7个月螺纹钢上涨79%,动力煤上涨73%,玻璃上涨84%。 大概半个月前,我在天津一家做钢材的集团考察,现在过剩得不能再过剩,夕阳得不能再夕阳,钢铁涨得非常厉害,这是对产业进化发展规律的羞辱。 如果不出意外,上游企业的狂欢很快会转化为下游企业的停产甚至破产,没有几家上游企业扛得住。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一些企业家接了单后觉得做不下去,上游在涨,但是销售价格并没涨,至少没跟着上涨,就是说它接单越多,亏得越多。 李克强总理在一个星期内两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主要是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的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我们知道大宗商品,像铁、铜、铝都在上涨,上游涨得非常厉害,但下游不能涨,企业根本扛不住。 但扛不住的话,就意味着破产。对企业来讲,要么停产,要么倒闭,要么往下游传导,所以国务院非常重视这个事情,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采取了很多办法。 我们现在最怕什么?最怕价格向居民消费品传导,如果引起了通货膨胀,这就太恐怖了,所以克强总理一个星期内开两次会,就是讲不能够让我们的居民消费受到影响。 2. G7集团公然提出遏制中国发展 大家再注意两个事情,一是6月11-13日在英国卡比斯贝举行的G7峰会,二是6月14日在比利时召开的北约峰会。这两个会是衔接的,是连着开的。 这两次会重要的目标就一条,抑制中国的经济增长。这次的G7和北约峰会还邀请了印度、韩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印太地区的核心国家参加,而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和拜登在预调会中见面,首次明确地提出要联合起来抑制中国的经济增长。 外交辞令一般来讲,都会非常委婉,一般就讲价值观、人权,往往是绕弯子的,但这一次根本不绕弯子,直接说我们开这个会就是不让中国经济增长,这已经放弃了外交辞令,撕破面纱、图穷匕见。公开讲意识形态问题,就是不让中国经济增长,就是把你遏制住,并且是全世界的大国联合起来遏制。 可以说,一个同时跨大西洋、跨印太的围堵联盟已经在事实上形成了,国际形势不容乐观。 美国现在也开始非常少见地运用它的举国体制,在美国东部时间6月8日下午,美国国会参议院以68票赞成、32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长达1400多页的《2021美国创新和竞争法》。这项法案向美国的研发和半导体等关键领域拨款约2500亿美元,应对中国的科技竞争。 我们中国有举国体制,这是我们一个很大的优势,美国现在也是这样,国家和企业共同发力和中国竞争。 G7集团这次除了要遏制中国的发展,还有两个决定: 1. 高利润跨国公司在各个国家的市场份额需要拿出其利润的至少20%重新分配。 2. 全球执行至少15%的最低公司税。 达成这个协议,目标是为了推广全球。这个G7集团定下来后,不是说这7个国家遵守,而是要求全世界遵守,从而定义全世界的税收格局。 特朗普的税改是降税,拜登的税改是加税,拜登政府税收的主要计划有: 1. 将美国企业所得税从现在的21%提高到28%。 2. 将跨国公司的全球最低税率提高至21%,并且逐国计算。 3. 新增对企业帐面利润征税的办法,税率为15%。 大家注意对企业帐目利润的税收将来在全世界的标准就是15%这一条很重要,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第一,将全球税改从减税扭转到加税的方向,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变革,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影响,我们国家可能也会跟随这个方向转。 第二,全球最低税率有望形成。全球最低税率是指跨国公司应承担的最低税负。这个问题之所以出现,主要是跨国公司利用各国政府竞相吸引外国投资,纷纷出台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和形成的税率鸿沟,通过各种方式转移利润,最终使其所承担的税负低到完全不合理。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经合组织在“全球税收改革方案”已经提出全球最低税率设定为12.5%,以确保跨国企业最少要交一次税,当年特朗普就拒绝经合组织这个建议,而拜登上来后,不但同意最低交税12.5%,而且最低要交15%。 有媒体就问,你们那个G7和你们的北约峰会达成这么一个税收的方案,你们怎么能够确保中国会同意? 结果美联储主席耶伦的回答是“我们不需要他们通过”。当你理解协议的细节就会发现,它并不需要所有国家都同意,协议有办法处理抗拒者,非常硬,你要是不按照美国和G7国家所定的这个方向走,它就会对你加税,你的产品进入到它的国家就会给你加税,加到你愿意同意他们的这个协议为止。 ==3. 拜登非常“老练”== 国际上有人曾认为特朗普是对中国最不好的,拜登上来会好一些,但注意,6月3日拜登签署法令,禁止美国购买59家中国公司的股票,其对中国国有企业的制裁范围已超过了特朗普时代。 今年3-5月期间,拜登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整合,拜登政府和日本、和韩国、和中国台湾签署了一系列的协议和备忘录,规划了半导体行业未来的发展途径和战略性、阶段性目标,成立了美国半导体联盟,牢牢把控了现代工业的头部产业,把中国完全排除在外。 为什么拜登和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签署系列协议和备忘录? 因为芯片是最高端的产能,韩国的三星和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的台积电,现在拜登政府和世界上顶级芯片生产厂家全部都签了协议,就是大家一致对中国进行禁令。 中国现代工业核心的核心就是芯片,已经把中国完全排除在外了,然后拜登又不依不饶,又协调欧盟冻结了《中欧投资协定》。《中欧投资协定》本来已经通过了,现在拜登又通过协调冻结了这个协定。 拜登和特朗普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特朗普他是单打独斗,美国同时向中国、向欧盟、向日本征税。拜登不是,拜登非常老练,他是联合世界其他的发达国家甚至是不发达国家,一起向中国发难。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对手。 “我们将专注于确保民主国家市场,而不是中国或其他任何国家,以便制定21世纪的贸易和技术规则,世界主要民主国家将为升级基础设施以及数字和医疗基础设施提供高标准的替代中国的方案。” 这个是拜登刚刚接受《华盛顿邮报》的表态,毫不掩饰,我们现在面临的国际形势可以说是相当严峻,他们完全不用遮挡、不用掩饰,就是明打明的,在两个方向,一个是贸易规则,一个是技术规则,都要把中国卡住,这一点已经非常明确了。 国内对策 有企业家跟我讲,现在我们没办法再干下去,上游涨价涨得不得了,下游又涨不了价,涨价也卖不出去,那么我们现在怎么办,中央是不是不知道。 据我了解,中央是非常了解情况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增加国家科技力量=== 未来几年,中国需要在科学技术上,做出革命性的进步,否则单靠劳动力来改变中国目前遇到的困境,很难,必须要有科技的突破。 第一个破解方法,就是增加国家科技力量。我们原来有一些企业家还认为我们那个芯片,28纳米没问题。我告诉大家,28纳米都有问题,原来是没问题,我们原来能够生产,但现在美国《无尽前沿法案》里面已经明确地指出,不但不能向中国出口高端芯片,而且不能用美国的设备来制造为中国提供的高端芯片,又接着宣布,不但不能用美国的设备,而且不能够用美国的技术框架,技术框架也不能用。 现在我们65纳米和130纳米的都处于国家鼓励的范围。芯片是现代工业的一个核心部件,我们被卡得非常厉害,同时可以看到,2021年5月7日IBM已经宣布,研制出了2纳米的芯片。这意味着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能够容纳500亿个晶体管。 我们现在有很多人用了iPhone12,一看iPhone12和iPhone4长得差不多,这也差不多,那也差不多,其实不是的。我告诉大家,iPhone12用的芯片现在已经到了5纳米级,是iPhone4算率的80倍,最快算力可达到11.7亿次/每秒,非常牛。 现在我们国家要数字化转型,要把高科技这块提升上去。数字化转型大家一定要清楚,不是简单地把你过去做的事情从线下转到线上,而是重新定义业务,这一点我们有一些企业是不了解的,就认为数字化转型仅仅是原来在线下现在搬到线上,不是这样的。 它是要借助自动化和智能化,根据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变化重新定义企业业务,在这一点上,我们被卡在——芯片。 现在我们国家最大的担忧就是美国可能用一个战术动作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对美国的战术动作做出战略性应对。由于美国卡我们的芯片,我们国家准备投入9.5万亿来做芯片。 芯片现在到了一个什么级别?以硅为基材的芯片,已经做到了2纳米,IBM就是2纳米,台积电3纳米的已经成功。IBM2纳米成功后发现实际硅作为基础材的芯片里面,几乎已达到了香农定理的极限。 现在台积电的研发部门已经将铋进行优化,将来我们很可能花那么多钱把硅作为基材的芯片研制出来后发现,整个的基材变了,不再是以硅为基础材料而是以铋或者以石墨烯作为基础材料,所以现在我们很担心被带进一个坑里。 就是说它把你带到硅基材的坑而实际上接下来的突破不是以硅为基材,现在国家科技部出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政策叫“揭榜挂帅”。对揭榜单位,没有注册时间的要求,没有年龄的要求,没有学历的要求,没有职称的要求,就是什么人都可以来揭榜,只要你有那个本事,这个榜单上的那些关你要能够攻破。 只要两个东西,第一个你要立军令状,如果你攻不下来怎么办,第二个要有里程碑,什么时候做到哪一步。 这个是我们国家从未有过的破天荒的一种措施,就是完全不问出身,“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在就是用这种方法,我们也是动了非常大的决心来做这个事。 ===2. 推出跨境服务贸易的负面清单=== 针对国际上对我们的封锁,国务院很快就会推出跨境服务贸易的负面清单,它会有三个版本,自贸港版、自贸实验区版、全国版,过去开放的贸易都是货物贸易,就是卖东西,将来我们要开放的就是服务贸易,而服务贸易这三个版本,负面清单将“取消境外服务提供者的商业存在限制”作为重点。 境外服务的提供者,在我们国内有大量的商务限制,比如说银行,外资银行有很多业务我们是不允许它做的,那么将来像这些都要取消掉,允许跨境提供服务的领域,将大幅增加,极大提升我国跨境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和可贸易范围,这样就为我国数万亿的服务贸易市场开启更大的增长空间。 第二点就是你们美国,你们G7,你们联合全世界对我们进行封锁,那我们就把门开得更大,因为资本是逐利的,我们用这种方法来对冲全世界对我们的封锁。 ===3. 推进数字化=== 数字化现在已成为国家战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 这个方案简单地讲,就叫“东数西算”工程,我们现在所有搞这种数字化转型,都要关注,这是国家四个部委出台的。 “东数西算”就是全国不再是零星的、零碎的来进行数字化转型和转移,而是要求一体化地实施推进: 第一,网络一体化。围绕着集群建设、数据中心直连网、建立合理网络结算机制,增大网络带宽,提高传输速度,降低传输费用,围绕集群稳妥有序地推进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建设。 这几句话挺拗口的,但你要注意国家在推这个东西,所以我们如果正在做数字化转型的话,我们要注意国家政策的变化,我们要做网络一体化的准备,就是你自己的局域网要能够连接进这个大网。 第二,能源一体化。围绕着集群配套可再生能源电站,扩大可再生能源市场化的交易范围,从省、区、市层面对数据中心集群进行统一的能耗指标调配,集中保障数据中心用地和用水资源。 我们数字化最发达国家是东部地区,但东部地区恰恰没有电,电力保障很脆弱,而西部地区的数字化落后于东部地区,但它们有电、有水、有能源,这些国家是统一起来了,“东数”就是把数据的应用放在东部、中部和全国。但你算力的数据中心要往西部放。 第三,算力一体化。这点大家高度关注,因为我们基本上都在搞数字化转型,在集群和城区内部两级算力布局下,中央要推动各行业数据中心,加强一体化的联通调度,促进多云之间,云和数据中心之间,云和网络之间的资源联动,构建算力服务资源地。 我们构建设备数字化转型的时候,要考虑到国家正在做这个事,能用国家的资源尽量用国家的资源,而且国家资源它是多云联动,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数据各方面的共享也更好一些。 第四,数据一体化。数据的共享开放,政企数据融合应用等数据流通共性设施平台,试验多方安全计算,区块链、隐私计算、数据沙箱等技术模式,构建数据可流通的环境。 这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数据这方面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很多数据不开放,没办法共享,将来我们国家是要求数据要开放、共享的,这个我们也要密切关注。 第五,应用一体化。展开一体化城市数据大脑建设,选择公共卫生、自然灾害、市场监管等突发应急场景,试验开展数据靶场建设,探索不同应激状态下的数据利用规则和协同机制。 将来在数据应用方面,一体化对我们所有企业也是一个大的利好,大家最主要是不要重复进来,将来一些端口由国家统一,我们有一些投资没那么急的话可以分布实施,把现在要应用的一些东西进行硬件和软件的投资。要是没那么急于应用,可以等我们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出台,免得有一些浪费性投资。 其实我还记得,当年有朋友做800兆集群,当年摩托罗拉,就是大哥大卖得最火的时候,有朋友因为800兆集群价格低很多,就推出来800兆集群,后来马上中国联通就成立了,中国联通一成立以后,中国电信、移动的资费就下降,手机的价格就下降,立马800兆就倒闭了。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当国家的战略、国家的政策出台后,它会影响到一些企业,你原来的投资可能变成一个无效投资或者是低效投资,这个就很糟糕了。 ===4. 推进内外贸一体化=== 商务部等7个部门联合制定了《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明确提出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并重申鼓励商品市场组织产销对接活动,按照“同线、同治、同标”的要求,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 我们看一个数据,2020年,我们国家最终消费率54.3%,2011年-2019年,我们国家的最终消费率平均是53.4%,就是说最终消费率现在在逐步提高,尽管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的冲击,但2020年仍然是最高水平。 现在政策正在做细化的方案,估计接下来就会有很多的细则要陆续出台,会帮助我们外贸型企业更好地过难关。 ===5. 碳中和带来巨大的机遇=== 这个和每个人都有关,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推出了系列措施,今天没一个人能躲过。今年以来一些地方行政性减排措施出台,唐山市已经宣布钢铁全行业减排40%,减产30%-50%。所以由于供给收紧,钢材价格今年明显上升。 由于中国近年来稳坐全球钢铁生产和消费的头把交椅,所以全球的钢铁市场格局将迎来变局。在成品市场中,我们去年大约出口了5400万吨钢材,我们减产的缺口需要从美国和欧洲和南美的产能填补,所以整个世界的钢材市场会有一个很大的重组,对原料市场的冲击可能更为明显。 中国去年贡献了全球铁矿石海陆贸易的75%,铁矿石的价格在最近会见顶,下半年很可能下行,因为中国现在在这方面出了措施来遏制。 钢铁这里我稍微多讲几句,现在国务院已经要求钢铁生产要从高炉转向用电弧炉,已经明确要求了比例,就是电炉生产钢铁,而不用煤炭、焦炭来生产钢铁,这个比例都已经非常清晰,并下达了。 既然用电是个非常大的需求,那再生能源会是一个很大的机会风口,我们国家对电气化率已经有了明确目标,目前电气化率是27%,到2030年要求达到35%,到2050年要达到60%左右,这里面用电和用再生能源,会有非常大的要求。 未来中国将加大对智能电网和储能技术的投入来提高电力传输效率,在十四五期间,相关投资额将超过6万亿。 用一句结论性的话就是经济将全面电气化,电力来源将新能源化,这两块都有着巨大的投资机遇。 在节能减碳方面,市场化的措施也在加强,对汽车行业的减排中国现在实施双积分制,一个积分叫平均燃油消耗量积分,第二个是新能源汽车积分,从内燃机汽车的油耗和新能源车的占比两个维度给车企评分,就是汽车制造商评分。 内燃机汽车平均油耗目标超指标企业就会被扣分,就是你的油耗太高就扣分,如果你的油耗低就加分,所以2019年车企在中国销售的汽车中,必须有12%是电动汽车,2021要增加为14%,就是这个汽车企业,你销售电动汽车约14%。2022年要达到16%,2023年要达到18%,车企达不到这个比例,就要扣分。 第二个要达到碳积分指标,车企既要严格控制燃油车的油耗,又要多生产新能源汽车,如果实在达不到要求你就要从其他的企业那里,花钱买积分。碳市场今年就开放了,就是每个企业都会有你的碳市场积分指标,如果你超过了指标,就要从别的企业去买积分,如果你积分没有超,还有多的,可以卖积分。 按照中国标准,特斯拉在中国每出售一辆电动汽车,不但卖车可以赚钱,还可以获得5个碳积分。2020年特斯拉在中国卖出将近14万辆Model3汽车,拿到了近70万个碳积分,现在一汽大众已经同意向特斯拉购买碳积分,如果成交,这是特斯拉在中国进行的第一笔碳交易。 ===6. 关注“一老一小”===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户均规模由4.8降到了2.62,这个数据非常重要,就是我们上次人口普查每户人家的规模有将近5个人,现在我们每户人家的规模已经不到3个人,这是非常大的问题。 2030年我国整个社会需抚养人口值为25%,就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5%加17%(17%是0-14岁的未成年人),这些人都不能生产都需要别人来供养,42%,你看多么大的一个数字,就是将来1.2个劳动力人口要养一个非劳动力人口,这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现在我们中国人口老龄化和中国人口代际的传递,非常困难,中央也看到了。根据人口学、社会学的统计,人口的代际能够传承,需要每对夫妇要生2.12个小孩,但我们心里已经降到1.5个小孩以下了,一对夫妇都没有生两个小孩,甚至有很多夫妇只生一个小孩,还有一些夫妇不生小孩。这样的话,中国将来的人口会剧烈减少,所以中央出台《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 从4月13-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组织了5个调研组到10个省市开展老龄工作专题会议,在4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召开了老龄工作专题调研会,对中央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见。国家新一轮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并于近期出台,我跟大家稍微透露一下我们正在讨论的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战略方向。 主要包括: 1. 加快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2. 增加养老服务供给。 3. 加快养老服务人才培训。 4. 下设养老信息互通认证网络。 5. 增加养老产业科技产品。 6. 增加适老化改造支持资金。 7. 加快融合医养结合机制的广泛应用。 8. 增加养老金融的选择利用。 9. 加快养老服务跨域监管体系等等。 这个大家认真去想,现在我们很多地方是没有适老化改造的,将来要大量地适老化改造,就是有很多地方是老年人去不了的,它又没有电梯,又没有老龄的轮椅的通道等等。 我们国家这个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包括了基本养老,养老服务、医养结合、政策支持、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等方面,这些方面都有大量的商机,一老一小,一老就是将来对老人的服务,这一块国家会有大量的支持政策。 原来我们讲老年人养老服务,说我们有政策但不能落地,接下来就会密切落地,这个是一老,一小就是说现在很多夫妇不愿意生孩子,不愿意生孩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孩子和养孩子成本太高,将来国家会出台和鼓励大家更多的生孩子,现在不是三孩政策了嘛,我们认为会鼓励更多的,比如四孩甚至五孩。 要是我们代际的更替,一个社会正常的2.1的生育率都达不到的话,那我们国家谈不上发展,所以在“一老一小”这块,我们企业家都得密切关注。 ==企业的战略转移== ===1. 不做什么比做什么重要=== 真正的高海拔攀登高手大多是风险管理大师。一位著名的登山者莱茵霍尔德·梅斯纳尔被称为“登山皇帝”,他是首位登上全世界14座8000米以上雪山的登山家,所有8000米以上的雪山他全部都登过,获得了极大的荣誉。 但大家注意,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他你认为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他很遗憾地对记者说,人们只关注过我攀登过多少次高峰,却从来没有关注过我有多少次下撤,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多次放弃。 我们往往看到了他的得,没看到他的舍,其实我们讲战略管理,很重要的一点是不做什么而不是做什么,不做什么这个是我们非常关注的。我现在是中国飞鹤的顾问,中国飞鹤就是一家做奶粉的企业,在疫情这年我们就做奶粉,销售达到了210亿,今年我们的销售目标是260个亿,在战略运筹中,飞鹤乳业从来都是很清晰不做什么,或者是放弃什么。 ===2. 自主创新=== 自动驾驶现在在全世界,我们说领先级别的,至少有3家企业,一个是百度,一个是谷歌,一个是特斯拉,我们看一下特斯拉是怎么样来进行路测的,特斯拉的路测48亿公里,百度才1000万公里,谷歌才3200万公里,你和特斯拉怎么比啊? 我们再看一下特斯拉的情怀,2014年6月12日马斯克宣布免费公开特斯拉所有专利,结果2014年6月21日,他就在全世界公开了271项专利,其中包括了发明专利有263项,外观专利他公布了8项。 我们再看乐视企业在什么时候成立的?就在特斯拉把专利一公布,它宣布成立,接下来蔚来也在2014年11月成立,2015年1月小鹏汽车成立,2015年7月理想汽车成立。 我要告诉你的意思是什么?我们很多所谓的自主创新、自我发明其实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包括淘宝,淘宝也好,支付宝也好,全是别人先做然后我们再跟进,丰田汽车也把所有的氢能源专利全部向全世界公布,免费可以使用,所以我们讲企业家和商人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企业家获取的利润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了增进人类的幸福感。 包括乔布斯,包括微软的比尔·盖茨,伟大的企业家他们的情怀都不是说我要挣几个钱,这个和一般做生意的小老板完全是不同的概念,而反过来,李嘉诚说过一句话,他说人找钱是找不到的,要让钱找人才行,谁不想赚钱啊,你能赚到吗?你越不想赚钱,可能钱越过来,你越想赚短期的钱,那么那个钱就离你越远。 说心里话,马斯克他的目标和另外的一些企业家目标是不一样的,当然这里有个阶段的问题,包括我们的企业家应该说绝大多数是有理想、有情怀的,但理想和情怀是建立在经济实力、经济能力之上的,我们一开始可以求生存,但我们一旦站住脚之后就要把格局放大 现在为什么那么多企业要进入汽车领域? 汽车将成为一个全新的概念,根本就不是过去的汽车概念,所以现在要换车的朋友,我是建议你不要那么急于换车,两个原因: 第一,我认为我们的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在两年内会有很大的突破,现在外面卖的车一般是自动驾驶的L2级或者L2+级,自动驾驶最高级别是L4,L4叫完全自动驾驶,就是你打开车门没有方向盘,那么现在我们接下来这两年很可能L4会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会制定出来。 第二,我们新能源汽车用什么能源,现在也没有最后定下来,现在大量是电动汽车,到底是用电动汽车为主要方向还是用氢能源汽车为主要方向,现在全世界都没有一个定论。电动汽车现在技术很成熟但它的污染尤其是废旧电池的污染非常严重,而且电动汽车有续航里程的问题。 氢能源汽车排放是0,特别好,但氢能源制作的成本太高。所以我建议等两年在买车,那时候可能自动驾驶也成熟了,到底用什么样的新能源也确定了。 ===3. 华为的战略转移=== 我们再看看华为,华为除了进入汽车领域以外,还在加大对国内政企数字化市场的投入,在国外市场受阻的情况下,中国区的业务成为华为关键性的增长因素。 当前政府和企业的数字化信息不断地涌现,从发布会来看,华为预整合多个业务线的生态,来发力B端市场,华为将来C端基本上是很难做了,这也是一个战略转移。 华为中国的政企业务副总裁何达炳表示,目前行业数字化可以分为五个级别: L1信息化增强,L2场景数字化,L3业务数字化,L4数据资产化,L5数字化变革。 这五个级别你可以直接对标。华为面对L1级客户提供领先的ICT技术,面向L2级的客户提供行业场景化的产品组合能力和云管端边的架构能力,面向L3级的客户提供业务的上云的能力,面向L4级的客户提供数据资产化能力并推行行业标准化,向L5级的客户提供数字化咨询与集成能力以及辅助运营能力。 现在华为把大量的市场从国外转到国内,从C端转到了B端,这都是非常大胆也是无奈的战略选择。 ===4. 小米的战略转移=== 在4月19号开幕的2021年上海国际车展上,华为、百度、滴滴、大疆等科技公司都讲我们搞自动驾驶技术,只有小米说我要造整车,所以雷军是相当猛的。雷军曾和他尊敬的老师、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有过一番交流,恰巧教授也是我的好朋友。 她就跟我讲:雷军自己说他反复问自己——10年前创办小米他就反复问自己——还能有10年前一样的勇气吗?还有10年前一样的决心吗?甚至还有10年前一样的体力吗? 但是经过85场业内的拜访沟通和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学者教授和4次管理层的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董事会以后,雷军终于做出造车的决定。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雷军称:小米造车将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战,现在我们几乎大多数的企业都在转型。 企业家的境界是什么境界?就是我知道难,我知道不容易,但就是因为难,因为不容易,所以我才要去做。不在容易的地方,而是跟人家在红海中竞争。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做好了这个准备,我们国家现在的产能在国内的供应基本过剩,那么现在我们要突围,就一定会遇到非常艰难的过程,我们要做好两个准备。 第一个准备就是我们要做好放弃的准备,有一些东西我们可能要放弃,要重新开始。 第二个准备就是我们要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可能又一个艰难的时期要到来。 埃隆·马斯克讲过,“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个世界很i公平,想要最好的,就一定会给你最痛的”。 ---- [http://zx.mtzxgf.com/aw3/2ffa26daf6314a61b5d05063b46cb0f9.html?id=7C97B5A46EC847CBAA98FEF4C272A4C2 人民币从7.2升值到6.3、大宗商品持续涨价、国际物流价格暴涨……全球通货膨胀即将到来。]
返回至
王林教授谈形势与对策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