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和谐公社”的源代码
←
新和谐公社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新和谐公社是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建立的理想模型。“新和谐公社”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以欧文为代表的空想家们,毕竟在资本主义统治下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这种尝试及其思想,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文名: 新和谐公社 实质: 理想模型 国家: 英国 建立者: 欧文 ==欧文想象公社== 罗伯特·欧文(1771年5月14日~1858年11月17日),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杰出的思想家,同时又是具有杰出才干的实业家。 1771年5月14日,欧文出生于英国北威尔士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由于家境贫困,小学没有读完便开始当学徒谋生。欧文十分刻苦好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1787年,欧文来到英国纺织工业中心曼彻斯特当学徒。1789年,他和朋友合办了一家小纺织厂,后自行经营。1791年,欧文应聘到一家大纺织厂任经理,他的管理才干得到充分发挥。1799年,欧文与他后来的岳父合伙购买了一家大企业,在此基础上办起了新拉纳克工厂,欧文任经理。此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鼎盛期,一方面是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资产阶级财富的极度膨胀,另一方面是劳动人民惨遭剥削,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加剧。欧文决心在自己的工厂进行改革社会不合理状况的试验。 他的改革原则是既有利于工厂主,又有利于工人。他把工人的工作时间缩短为10小时,禁止不满12岁的童工劳动,提高工人工资,工厂暂时停止工资照付。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劳动条件,设立工厂商店向工人出售比普通市场价格便宜的消费品,开办工厂子弟小学、幼儿园和托儿所,建立工人互助储金会。欧文的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工厂增加了利润,工人生活得到改善。 1812年,欧文为宣传自己的改革成就,发表了《关于新拉纳克工厂的报告》,引起欧洲社会的广泛关注。此后,欧文为了争取议会制定工厂法和限制工作日的立法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1815年他在《论工业制度的影响》一书中,呼吁制定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议会法案。经过不断努力,议会终于在1819年第一次通过了限制工厂中女工和童工劳动日的法案。 1817年,欧文在《致工业和劳动贫民救济协会委员会报告》中提出建立合作社来解决失业问题的主张。 1820年,欧文在《致拉纳克郡报告》中提出消灭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和共同劳动的改革社会的理想主张,这标志着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为了用典型示范自己改造社会的计划是可行的,1825年欧文到美国创办了“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等原则。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欧文的这些想法只能是幻想,行动的结局也必然是失败。 1829年欧文回到英国,适值英国工人运动处于高涨时期。他一方面在工人中宣传自己的主张,一方面投身于蓬勃的工会运动。 1833年10月和1834年2月,欧文主持了英国工会和合作社的代表会议,成立了英国工会运动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总工会——“全国大统一工会”,并任联盟主席。 但是后来由于欧文坚持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反对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他逐渐脱离了工会运动。 欧文的一生是一个伟大改革者和空想家的一生,他尖锐地批判资本主义的制度,指出劳动人民的贫困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他幻想建立完美的社会主义制度,但反对通过暴力对社会关系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他同情工人阶级的处境,但不了解这个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尽管如此,欧文的思想在许多方面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858年11月17日,欧文逝世,终年87岁。 ==公社实验== 罗伯特·欧文,1771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 一个马具匹家里,7岁开始参加劳动。9岁时就当了学徒,在伦敦的一个小店里做事,20岁起在纱厂里当职员,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并亲身经受了资本主义带来的苦难,所以他对被压迫者非常同情,他曾说,世界充满财富,但到处笼罩着贫困。因此,他总想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财产公有的社会。 1800年,欧文与苏格兰一个工厂主的女儿结婚,并被任命为这个厂的经理,管理着2500多个工人。这样,他就有条件把自己的理想一步步予以落实。他在自己的厂里开始了第一步实验。 首先,他把工人的劳动时间,由每天13—14小时缩减到10个半小时,禁止使用9岁以下的童工,把各种对工人实行的罚款制度一一取消。 其次,他从工人福利待遇出发,尽力改善工人工作条件,如办起了工人消费合作社、工人食堂、托儿所、幼儿园;设立工人学校,给青年工人有学习文化的机会,还设立医疗费和养老金制度,对有病或年老的工人进行照顾。这样,欧文的这个工厂实际变成了贫困阶层的“福利工厂”,得到人们很高的评价和赞扬。欧文在管理这个工厂时,他有意识地聚攒了一大笔钱,1823年他提出了建设共产主义新村的计划,试图让他的理想更大规模地变为现实。 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带着四个儿子和一批朋友,还有百余名志同道合者,从英国出发,乘风破浪横渡大西洋,驶向美国。欧文站在船上,思绪万千。这次他到美国,与以往历次不同,他要把他长期以来一直萦绕心头的理想社会付诸实施。他要尝试一下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的最为理想的社会,如果这个社会事实证明是可行,世界将为此而改观!“可是,如果行不通……”欧文不觉暗暗地想“不,一定能够行得通的,这么合理的公平社会怎么会行不通呢!”他不再多想、也不愿再多想了,他横下一条心,即使倾家荡产也要去实现理想。 ==创立背景==英国和法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以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工人们受到的剥削压迫和资本家的穷奢极欲形成了鲜明对比。不但工人们要起来反抗、斗争,就连一些出身贵族和资产阶级的人也感到气愤不平。他们想找到医治这种社会不平等的药方。有的人详细地设计了他们理想中的社会:消灭了城市和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消灭了私人经营和雇佣劳动;全社会人人平等,产品要平均分配或按劳分配,国家只不过是管理生产的机构……但是,想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做到这一切,想用宣传感化和试验的办法来实现这一理想,完全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因此,人们对他们这种主张给了一个非常恰当的称呼──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最著名的代表,除了欧文以外,还有法国人圣西门和傅立叶。既然欧文的理想不过是空想,那么他的“新和谐公社”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我来到这个国家是为了介绍一个崭新的社会,把愚昧而自私的社会制度改变为一种开朗的社会制度,这一种制度将逐渐把一切利益结合起来,并消除引起个人之间一切纷争的原因。我已买下了这片产业,并且亲自来到这里实行这种办法。”这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于1825年10月在美国所发表的演讲。这个“崭新的社会”他已于1824年开始着手创办,引起了人们莫大的兴趣。不少人议论纷纷,有人赞扬,有人反对。创立过程正像巴尔扎克等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描写的那样,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虽然迅速发展,可是在18、19世纪,欧洲各国的劳动人民都遭受着残酷的剥削和不平等的待遇。他们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反抗和斗争,期待着过和平幸福的生活。有一个新型的村庄在人们的这种期待中诞生了。这个村庄地处丘陵起伏、碧水长流的地带。村外的山岗和谷地上,是一片又一片的葡萄园,紫红色的串串葡萄挂在绿叶成荫的架下,把村镇周围点缀得分外秀丽。远处,与天际相连的绿茵茵的草场上,牧羊人头戴宽边草帽,悠闲地随着雪白的羊群向前走动。村后的果园里,苹果树、桃树、李树排列成行,好像村子的翡翠屏障。往村子里走,只见街道两旁种着白杨和桑树,还有美丽的金雨树。再往里,是相隔不远的一处处厂房,有面粉厂、鞋帽厂、啤酒厂、麻布厂,另外还有酒坊和染坊。到了村子的中心,可以看到崭新而又整齐的住宅和各种公用建筑,还有会议厅、阅览室、学校、医院和接待室,偶尔也可以见到作为临时住房的圆木小屋。这些房子的周围,是连成一片的小花园。微风吹来,村里到处飘逸着花草的芳香。这岂不是一个“世外桃源”吗?是的,这的确是很理想的“世外桃源”。然而,它也确实在这世界上存在过4年之久。它的地址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南部沃巴什河岸边,名字叫“新和谐公社”(或叫“新和谐村”)。它是英国人欧文创立的。到了美国印第安纳州,他立刻去寻找最适合他建立新社会的地方。结果,他用20万元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于是,一个完全新型的“世外桃源”——“新和谐公社”就这样开始一砖一瓦兴建起来了。欧文非常兴奋地带头劳动。他们砍伐树木、焚烧野草,开荒种地,盖房架屋,不久,一个个村落建立起来了,一个个工厂烟囱林立,机声隆隆。村外是红花绿草,交相辉映,青山绿水,蜿蜒曲折。林内街道整齐,树木成列,各种公用设施一应俱全,会议室、阅览室、学校、医院,甚至临时休息室,应有尽有。街心花园恬静幽雅,温馨和谐。一切都是那么美妙,一切都充满着诗情画意。这与充满血腥的资本主义腐朽统治下的社会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公社形态共同劳动欧文还带领全体公社成员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他们规定,全体公社成员按照年龄大小从事各种有益的劳动。5岁到7岁的儿童,一律无条件入学,朗朗的读书声给全体成员一种欣慰与自豪,他们仿佛看到了“新和谐公社”未来的希望,也看到了全人类的未来。8岁到10岁的儿童。除学习外,还要参加公社各种有益活动和必要劳动,如修整花园、做家务等,从中掌握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12岁以上的青少年,必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在工厂、作坊等学习一定的手工技能,以便将来为参加工作做好准备。分工20岁到25岁的青年人,是公社建设的主力,因分工不同,有的在工厂作工,有的在农田参加农业劳动,或是参加一定的脑力劳动。公社的未来发展,全靠这个年龄段的主力军。25岁到30岁的人,每天只需以参加两个小时的生产劳动,其余时间则从事公社的保卫工作和参与产品的分配工作,也有一部分人从事科学研究和艺术工作等脑力劳动。30岁到40岁的人负责管理、组织和领导各个部门的生产工作。40岁到60岁的人,则主持对外交往。接待宾客或是产品交换等。60岁以上的老人组成老人集体,负责捍卫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监督宪法的实施落实等。这样,“新和谐公社”所有成员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和谐”相处。公社影响“新和谐公社”的建立,引起了全世界注意,人们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想看一看这个公社是如何“和谐”的,尤其是处于被压迫、被剥削境地的劳动者更是带着惊奇、带着羡慕、带着希望,如潮水般涌来。他们也希望在这个公社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连当时著名的科学家如美国费城科学院院长威廉·麦克留尔、经济学家和博物学家约西亚·华伦等人也纷纷前来,热情参加和谐公社的建设。“新和谐公社”的建立是这样的吸引人,以至于除赞成者对之大加赞扬外,连反对者也众口一辞、连声感叹。相关意义但是,“新和谐公社”并不是与世隔绝的。它处在整个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而且,来参加公社的人形形色色,抱有各种目的,有着各种想法,所以,社员之间不久就产生了各种矛盾,变得不像预想的那么“和谐”了。[1]更何况,其总设计师欧文的建设理论也有致命的弱点,按照欧文的理论,公社成员的活动目的只要满足本社成员的需要就可以了,所以导致公社产品成品缺少,生产少,消费多,产生矛盾。因成员觉悟水平不一,导致脑力劳动者日趋增多,而体力劳动者日渐减少,以致于技术工和一般工人匮乏,工厂、作坊经常停产关门,甚至连当时最先进的机器也不得不闲置起来,如公社的一家染坊能与当时美国最完善的染坊相抗衡,但都无活可干,一个纺织厂每天能生产400磅棉纱、一个面粉厂每天能生产60桶面粉,都不得不时时停工。还有一块大到3600英亩的麦田因缺少足够的劳动耕种而收入微薄。这种情况,使欧文自己再也没有钱来补贴公社的逐日亏损了。四年以后,“新和谐公社”终于宣告了破产。 ---- 【新和谐公社_百度百科】https://mbd.baidu.com/ma/s/4r9iCVEo
返回至
新和谐公社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