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哂哂当年的那些数字生活”的源代码
←
哂哂当年的那些数字生活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原创 秦全耀 秦爷全耀 2021-4-16 “灯市口住过三位中共一把手,华国锋灯市东口史家胡同53号,耀邦和紫.阳灯市西口富强胡同6号。大牛掰中南海,二牛掰灯市口。” “你们知道秦爷的身份证号嘛,1101011……北京代码110000,北京东城代码110101,北京东城东华门街道代码110101001000,北京东城东华门街道多福巷社区代码110101001001。30岁之前多福巷东四西大街长大,30岁后又搬到了灯市口演乐胡同,秦爷号码都是1字挑头,所以不是男1号也是1号大混球。” 抽烟上瘾沒查出慢阻肺时底气十足,曾讲过毛泽东时代的数字生活,好几次都用了这样一个开头,引人入胜,都爱听。有人概括为另辟蹊径,我不否认。本来就文革初中生,力气不如工农兵,知识不如大教授,后天亏损,先天不足。而我是甭管干什么,总是先研究方法。动物的本能是埋头苦干,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可以投机取巧。而在中国,投机取巧却成了贬义词。莫名其妙,操你姥姥! 从小到大数学底子一点都不好,一团糟。但对社会生活中的数字反倒记得牢牢的,比如计划经济时代的酱油一级两毛六,二级一毛五,三级一毛,古巴糖四毛九,黑糖六毛五,白糖八毛八,白沙糖八毛,水果糖一块零六角,标准粉一毛八分五…… 毛泽东时代的一大特色就是数字表达,对计划生育的口号是一胎生,二胎扎,三胎四胎刮刮刮!甭管坐火车开到哪儿,一路上刷的都是这种口号。 说起做火车,特快是两位数,直快是三位数。按道理北京至上海理应是1/2次列车。恰恰不是这样,1/2次北京至长沙,3/4次北京至莫斯科,5/6次北京至南宁,7/8次北京至成都,9/10次北京至重庆,11/12次北京至沈阳,13/14北京至上海。对这种本末倒置极不可思异,政治才是咱们中国的火车头。1/2次至长沙是因为湖南出了个毛泽东,3/4次至莫斯科是因为那里有一个苏联老大哥。 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电不够用,各区实行计划用电,曾一度取消了星期日公休,闹腾得一家子吃顿团圆饭都难。那时候的公休日是这么安排的,周一银行休息,周二西城区休息,周三朝阳区休息,周四崇文、宣武区休息,周五东城区休息,周六酒仙桥一带的电子工厂休息,国家机关周日休息不变。带有这么明显的歧视性,搁在今天早不干了。当时人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平等和维权意识。 早在文革前,北京二中、女二中、四中、五中、一0一中都是重点中学,唯北京一中不是。为什么呀?东四小学的校长张风山是个民主党派,听他说北京一中根不红苗不正,是大清朝开办的第一所八旗子弟学校,基因不够端正。 北京人生性幽默,六十年代初最牛逼的学校是西城区的北京四中,都知道那里有一堆干部子弟,但不知道有薄熙来、刘源、陈昊苏、林立果这么大的大脑袋。六十年代美术馆后街蹦出了个北京七十四中,大家伙儿可乐坏了,七十四中,气死你丫的四中。 1963年灯市东口内务部街的名校北京二中东边二百米处,又建起了一所学校北京七十二中。不知道是哪位爷给起的名,胆子不小。当时有传言说北京抓教育的是市长彭真的小舅子张文松,他为了鼓励竞争才起了这么一个具有挑战性和激励性的名字,七十二中/气死二中。 文革前灯市口大街原来一共有五所学校,从东往西,女十二中学,二十五中,灯市口小学,灯市口中学和灯市口女中。但灯市口中学的学生不甘示弱,硬是在学校大门的台阶上刻下了“灯大附中”。他们在向数字决裂,我们不是二十五中分出来的,我们是堂堂正正的“灯大附中”,全称就是“灯市口大街附属中学”。 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是文革中军事化教育的一句响亮口号。到了1975年底,万里不幸成了邓小平右倾翻案风的黑干将,有关部们指示不许见报。侥幸的是北京王府井大街上的“万里鞋店”居然没有改名。万里鞋店旁边东安市场的一个姓张的厨子不解,我告诉他,卖的是鞋,把万里踩在脚下。 文革中就八个样版戏和《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 ,《平原游击队》几部电影来回来去。而且不许有演职员表,因为这里面有三反分子和黑五类。 文化生活的贫乏又使人们记住了几组有关社会主义国家的数字,如9.2越南国庆,9.9朝鲜国庆,11.29阿尔巴尼亚国庆,后来又多了个8.23罗马尼亚国庆。每当他们一国庆,中国就会庆祝并公演他们的一两部电影。 别忘了说说开薪水的日子,每月1号3号5号和15号不等。每月24号粮店开始发粮票。夏天周六晚全市统一熏蚊子。冬天11月15日发供暖煤火费。国庆来,春节到,别忘了补助一斤富强粉一两香油二两瓜子半斤花生豆。还有更好玩的了,每月凭本可购买一包卫生球…… 毛泽东时代的数字口号不老少,先是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又是学习林副主席三忠于四无限,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活一分钟就要围着红太阳转六十秒…… ---- [https://mp.weixin.qq.com/s/N18RAEP5yfSGlZYFV9K2VQ 哂哂当年的那些数字生活]
返回至
哂哂当年的那些数字生活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