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Schooling 家庭学习者刘潇迪与母亲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摘自中国自主学习促进会 http://www.lifegrowing.com/ceha/inte/danny1.htm


(1) 母亲的成功方式

彭老师与刘潇迪(Fantasy Liu),是我在现实中观察到的一对非常典型的homeschooler母子,他们的经历对那些有心让孩子尝试homeshooling的父母有借鉴意义。潇迪刚刚经历了半年的homeschooling生活,我可以从他半年以来的改变,明显地感受到彭老师为潇迪所作的支持,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Rita、yuchen都提到过,homeschooler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社交”。这和我国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多数其他国 家,由于家庭多子女,父母在家辅导孩子的时候,孩子能够获得小型的交往环境,而在实现独生子女政策的中国,绝大多数孩子在家里是独自一人,没有兄弟姐妹。 因此,对“社交”问题的担忧,中国父母会比其他国家的父母,强烈很多。我感觉,潇迪的homeschooling生活,最大的收获,恰恰就来自彭老师为潇迪成功创造的一个良好的社交环境。

2004年2月,刚刚开始homeschooling的潇迪,不擅沟通交流。给我的印象,他极度渴望交流,但是又实施着“单向度”的沟通--总是急于抛出自己的想法,不习惯互动交流。他的兴趣很容易产生,但是产生之后,似乎又都飘忽不定。彭老师为他安排了下面这些homeschooling方式:

  1. 学习上借助一些现有课程,如,参加北京四中网校、请家教辅导初中课程;
  2. 鼓励潇迪去学习自己想学的任何东西,比如,音乐、3D动画制作、动漫;
  3. 有意识地逐步为潇迪介绍新的朋友,比如EHO的我们几个,就是彭老师推荐给潇迪的,学音乐(吉他)的朋友,热爱动漫一起作Cosplay的朋友,也都是彭老师引荐给成天闷在家里的儿子的。

最近潇迪时常在MSN里,叫我欣赏他最新的3D作品。在MSN里的交谈,则使我感受,他的生活圈子在不断扩大。他与我的交流,也从最初明显的“单向度”, 变成友好的“双向互动”了。我将这些变化反馈给彭老师,彭老师总结,潇迪之所以成长显著,是因为他得到了“信任”,所以逐步学会了“沟通”,而他逐步养成 良好的“态度”,则是基本保障。

(2) 因地制宜的环境选择

homeschool这种历史上常见的学习方式,在现代学校出现后,逐渐退出主流学习舞台。上世纪的美国,在宗教家庭里又逐渐兴起,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美国公立学校的校园环境恶劣,出于对环境影响孩子成长的担忧,家长们纷纷从两个方面改进孩子的教育:1、让孩子回到家庭接受父母的教育;2、相近社区的家庭,组合成为类似教育方式的homechool团体,相互支持帮助,形成一种公立学校之外新的学习环境。homechool教育形式,看上去,主要改变 了孩子学习的“环境”。

在当今中国,学校仍然是教育的绝对主流体制,星星点点逐渐出现的homeschooling现象,只存在于少数家庭中。对于很分散的homeschooler来说,他们很难得到上述美国社会homeschool 的第2个方面,即区域性的团体支持(中国上海的“家学会/HOSH”,是一个以外国家庭为主组合成的homeschool标准团体)。对于彭老师来说,当她决定让儿子潇迪尝试homeschooling时,她必须考虑的,就是寻找到属于潇迪的独特成长环境。她想到了巩固家庭内部,然后主动出击。

首先,她在家里和丈夫达成一致,支持儿子半年的试验。刘爸爸曾经是教师,现在是传统行业一位资深商人。对于潇迪的homeschool教育试验,他开始并 不太赞成,但是,熬不过彭老师的坚持,和潇迪在现有学校中出现的巨大不适应,他终于同意支持潇迪的试验。彭老师也和儿子潇迪达成了一致,潇迪必须对自己的 半年homeschooling生活充分负责。

然后,彭老师开始了被我称为“因地制宜的环境选择”。这是她的经历中,对中国homeschooler父母最有启发的地方。彭老师是一位心态非常积极的母 亲,十多年教育工作经历,对人的成长由衷的关注和人性化的情怀,使得她对潇迪的试验非常有信心,认为那是潇迪正确的选择。她决定,在潇迪逐步加强自我管理 的同时,由她为潇迪物色外部适合的积极环境,引导潇迪进入其中。

她先为潇迪的音乐爱好物色学习环境,在这里最大的艺术学校中,为潇迪寻找到吉他老师。潇迪开始接触本地音乐教育的圈子。在遇到我之后,她对我提到的 homeschool理念很认同,并敏锐地发现,这对潇迪的成长极有好处。于是,她迅速带潇迪到我这里,和我交上了朋友。我给潇迪介绍了MSN,现在已成 为潇迪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潇迪在网络上结交朋友、对外交流的重要工具。潇迪也用这个工具,认识了Rita、yuchen、chenge等朋友。五 月,潇迪迷上了Cosplay,这也发生在彭老师无意之中遇到了一个喜爱Cosplay的女孩,介绍给潇迪之后。潇迪六月底,与本地的Cosplay一起 组队,到省城贵阳参加了Cosplay大赛,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现在他正兴致勃勃地进行新的准备,要到重庆参赛,如果获胜,将有机会到上海参加更高层次 的赛事。在这些活动中,潇迪变了,变得话多了,变得越来越适应与人的交流了。不再是过去那个聪颖孤僻的小孩。

六月时,彭老师和我碰面,告诉我她准备在新学期,让潇迪回到学校去。我有些惊讶,问她是不是对潇迪的半年生活不满意,她告诉我,这个选择,是因为潇迪现在 还需要更多的朋友,需要一个同龄人的环境,所以她为潇迪进行了下面的选择(我想:这是一个很值得借鉴的选择,yuchen的父母对他也进行了这样的安 排):

她为潇迪选择了一所普通的民办中学,学校里小班制。学校对于潇迪的特殊情况,比较认同,给予潇迪比较宽松的管理环境。事实上,潇迪仍然可以相对自由的作自 己喜欢的事情。潇迪和彭老师都不想再回到考试为主的环境中去,所以他们选择了这样的学校。潇迪现在实际上“进化”到了一个真正的自主学习者 eclectic learner。(yuchen经历了一年的高中生活,最后选择了回到unschooler、homeschooler状态,不知道,潇迪将来又会怎样 呢?)

(3) 自主学习的价值

KenLee在其个人Blog“从不知”里,对“homeschooler和父母的第1,2个章节提出疑问。他认为在我们所共同处于的西部地区,类似彭老师和潇迪这样的homeschooling方式很难形成普遍示范意义,原因是这样的方式对家庭要求较高: 1、家庭经济状况良好,有相当的货币支付能力,至少在当地属于中等以上收入家庭; 2、家长综合素质较高,且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人脉关系。

Ken关注到自主学形式的适用性,这也是我们目前进行的案例研究的价值之一。以上两条,的确是我们观察到的实践自主学习(homeschooling)家 庭和父母的共性。在现实中只有少量家庭和父母能够具备这样的条件。不过,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这样的家庭,在中国的绝对数量在不断增加。EHO- China的研究和我们正在构建的网络社区,非常关注通过网络创造一个自主学习案例的展示和交流机会,一方面使更多这样的家庭,能够感受到这种学习方式的 特殊价值,同时,使网络社区逐步产生群体性的支持功能,对于散落在各地的自主学习者(homeschooler)家庭,能够带来更多的帮助。这将对自主学 习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推进作用。(相对于homeschooling而言,unschooling、eclectic learning是有区别的。后两者的适用面更加广泛。具体的分析比较将来再进行。)

由Ken的疑问,我想到自主学习(homeschooling)的价值。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学习方式,泊来品的“homeschool”一词,对于很多中 国人来说,确实需要一个接受过程。不过,我们的老祖宗其实就曾广泛采用过这种教育形式。homeschool在汉语中,有时翻译为“家庭学校”,看到这个 名儿,我首先想到了中国古代的“私塾”。homeschool和私塾,本质一致。私塾作为历史上广泛采用的一种学习形式,一直到现代化批量化教学的学校出 现后,才逐步消失,只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社会动荡、比如外部教育条件很差等等。

人只有一辈子,成长教育因而是不可重复、不可修补的,所以需要重视教育的效率。选择homeshool或是普通学校(包括对于各种普通学校的选择,升学学 校的选择、求学方式的选择……),其选择的依据,都应是“受教育者成长的效率”。从个体成长效率的角度来关注homeschooling现象,将有助于我 们理解自主学习存在的价值。

  1. homeschooler往往自身天分较高,很早就显现出与周边同龄人不一样的资质和行为特点,这使得他们难以在现有教育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促使 父母采纳homeschooling。我所观察到的小雪、潇迪、还有yuchen、Emmy等homeschooler,都如此。从海外 homeschool运动发展的历史来看,homeschooling方式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成为一种学校教育制度之外的普遍教育体制,但是,自主学习可 以成为一些特殊孩子的成长选择方式,而且在资讯日益发达的今天,教育辅助方法越来越日益获取的今天,自主学习效率可以很高。
  2. 现在我们将homeschooling、unschooling、eclectic learning统一译成“自主学习”,这是因为“自主学习”这个概念,更加符合现代学习教育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方向。随着社会日益个性化发展,人必须学会 对自身的个体成长,担负更加重要的责任,这是适应社会的需求。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正在使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信息日益充裕、网络等学习工具得到长足的 发展……。
  3. 对于中国人,自主学习的倡导尤其有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被动型的,缺乏进取精神,自主学习鼓励人们积极进取,这无疑将使自主学习者更积极面对生存。即便是在校园里学习的学生,也需要鼓励他们学会更自主,离校后才可能适应日益多变的社会。
  4. 作为现代人,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受到普遍提倡,自主学习的理念,其实再自然不过:你需要对自己的一生负责。

(4) 阶段性的homeschool选择

潇迪打电话给我,晚上到公司,一进门,吓我一跳:他比上回见他瘦了很多!问问他,到学校上学以来,他的体重差不多下降了30斤!乖乖,不到一个月时间,这 简直是了不起的减肥效果!问问他,原来是因为他homeschooling的时候,天天睡到自然醒,每天有超过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现在每天只有6、7 个小时;学校里的学习因为功课比较多,所以占了每天很多时间,还好,除了英语之外,他别的基本可以跟上;除了这些,他给自己安排的事情还有: Cosplay社团的组织工作、3d动画制作自学、吉他学习。因为事情很多,他每天的时间安排的密密的,他说压力很大,现在比学校里的同学做事的速度都 快,因为:时间不够用啊!

我问他,现在对学校的感觉与半年以前相比会不会好些?他说好多了。半年之前,他在学校里如同困兽一般,没有朋友,也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爱好,并分配好时 间。现在,他有了校外的朋友圈和活动,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虽然交往不多,也“相安无事”了。说到这些时,我觉得潇迪的眼神,不再象半年前第一次和他妈妈到 我办公室时那样“饥渴”了,现在的眼神,虽然疲倦,但是明显更沉着,似乎对待现在的生活有了比较明显的信心和兴趣。彭老师的苦心安排,开始产生作用了。我 在想,对于类似潇迪这种非常聪明孩子的成长,彭老师以退为进,采取“阶段性的homeschool选择”,有可能成为一种很有价值的教育选择。

这类型的孩子,比如潇迪,yuchen,QuickBasic,mick,因为天份超高,在普通学校里往往活得没有感觉(其实我们看到的很多“调皮孩 子”,很可能就属于这一类型),结果是成为学校的“差生”,无法被“分数”这个学校主流标准所认同。学校教育做不到了,现实社会,特别是中国现在的社会环 境,对于这类型孩子,也往往没有更好的办法,去创造一个特殊的环境给他们(不过,这给商业机构提供了想象空间)。少数有幸者,自己摸索,找到了路子,比如 QuickBasic,成为了unschooling的典型。更多的,是得不到生活的合理引导,大大折损了自身天份的作用,变得平庸。

当学校教育无法满足孩子需要,社会教育又接不上手时,主动采用“阶段性的homeschool选择”,为孩子组织更加全面的学习成长体系,很可能会成为对这类型聪明孩子值得借鉴的培养方式。事实上,彭老师在半年内,帮助潇迪完成了这样几个重要的转变:

  1. 培养出业余爱好-----充沛的精力找到了出口;
  2. 形成了能够交往的圈子--有了交流的对象;
  3. 锻炼出自学能力-----为回到校园(实质上是在eclectic learning)打下了良好基础;
  4. 切实感受自我成长与管理-学习对自己负责。

这种方式,对家长要求比较高。上述四个聪明的孩子,除了QuickBasic,其他三位的父母都不同程度借鉴homeschool,安排了他们的成长 (mick最彻底,全部在homeschooling)。潇迪、yuchen、mick三个孩子现在的发展,看起来都相当不错。

继续关注潇迪下面的Eclectic Learning生活。

(末篇)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结合

潇迪回到校园,步入新的成长期。尽管在学校生活里他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去适应而成长,但是,现在的他,与半年前相比,已经大不相同。他在调整适应学校学 习,为明年的初中毕业考作准备;作为新成立的动漫社的核心,他在紧张准备明年独立组队参赛;他还告诉我,希望自己年轻时的第一桶金来自他的3D设计……最 近他和我交往很多,我们开始为他提供英语学习的辅导支持。对他作为Homeschooler与父母之间故事的观察,暂告一个段落。总结潇迪半年的 homeschool经历,我感觉,此前和此后,他所接受的整个教育形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个转变,可以描述成为:

  • homeschool以前--------“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少量社会教育”
  • homeschool期间--------“家庭教育为主+大量社会教育”
  • homeschool之后--------“学校教育为主+大量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为辅”

(Eclectic Learning)

尽管现在就下结论,彭老师对潇迪的这种教育的调整已经成功还为时过早,但是,迄今为止潇迪的案例,使我们看到一个比较清晰的教育发展脉络(最好在义务教育 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教育弹性很大,升上高中之后就不好调整了,高考在那里坐镇,谁也不敢轻举妄动),那就是:在孩子义务教育阶段,通过家庭教育的引 导和安排,帮助其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教育基础,由常规的学校教育为主,转变为学校、社会、家庭在孩子的成长中共同发挥重要作用。三点支撑,总会比单点支撑 更加稳定,对于不少的孩子,在现实环境中,如果能够得到这样成功的实现,将是莫大的幸运。

homeschool是外在的形式,更加重要的是,在这种形式之下,潇迪所受教育形式的整体发生的转变。按理说,本质如此,形式却可以多种多样,这点,很值得思考,潇迪的转变,我们能感受到远比他个体多得多的启示。CEHA

 

注释: 1.本文作者为余扬,起先是作为系列blog发表于其个人blog--"Life Growing"上。完成后,经过作者授权由促进会工作人员整理成此文,为了方便连贯阅读,曾对此文做过一些小改动,但仅为严谨词汇为目的的改动,并不影响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及作者原意。 2.如有需要刘潇迪,请致邮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