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薇:生命的灵魂:生命的灵魂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返回目录
二十五. 生命的灵魂
一九七八年五月,在我们去桂林度蜜月的火车上(没有卧铺,只能拥挤在座位上),先生给我讲了长达五个小时的故事,记得是“杨继业与佘赛花”的传说。我知道他是凭“记忆加创意”在讲。这回,我又听到他在讲“关于灵魂的童话故事”了。但是我坚信:在人世间携手同行数十年的灵魂,在它的归宿之所必定也会心心相印至永恒的。
——碧薇
说了,写了好几万字的“灵魂”。灵魂到底是什么?它既然看不见,摸不着,为什么我们要相信它的存在?并拿它来吓唬自己呢?可是,每一个活着的生命,尤其是当我们从喧闹的世界中暂时抽身出来,安静下来,燃起一根香烟,或品味一杯清茶的时候,不是分明感到灵魂在活着吗?每当我们正视自己的内心,审视自己的所为的时候,不是分明感到有一个活着的精灵在与自己对话吗?(那是另一个“自我”吗?)每当我们在生活中感觉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时候,不是常常感觉有一个声音在给予我们提示吗?当然,感觉灵魂在场,对一些人来说是一件无比愉悦的事情,但对于一部分人却可能是一种难堪的过程。
通常每一个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生命个体,它的灵魂同时也就具有了社会性,我们的肉身在同类中热闹着,那个独行的灵魂隐藏在内心的深处。每当我们的肉身作出了一个与社会相联系的行为的时候,灵魂都在判断,在感受。如果我们的这一个行为使灵魂感到满意,我们会感到灵肉合一的愉悦,反之我们便会感到灵肉分离甚至矛盾的痛苦。“内心的挣扎”——这几乎是所有的人都曾经感受过的一种情形,只不过这种灵肉分离与矛盾的现象可以有各种解释罢了。
那么,我暂且承认灵魂吧,但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要证明灵魂的存在似乎是不可能的,它无形无实,既没有来源,也不知去向。生物起源,物种进化的理论在生命的肉身存在领域当然是颇能说服人的,我们都或全盘、或部分地接受了这种理论。当现代生命学科在解剖学、生物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等一系列学科的支持下,已经进入了人类生命的基因层面,我们甚至已经将会有可能去“创造”一种全新的生命体了。(人类变成了“上帝”?)我们也将会解释人类的感觉、思维、心理活动、情绪波动等一系列已经不属于物质层面的,而属于所谓精神层面的现象。但是,灵魂依然独立,依然来去无形。
我们只能寄托于宗教。
一个穷人、一个中产者和一个富人,对自己肉身存在的物质满足程度上的差别是一目了然的,但他们在精神层面上的满足程度却有着各种不可猜测的可能,可能是正比例的,也可能是反比例的,占有物质的多少并不能影响各自在精神层面上的优劣。充其量,富者会产生成就感,优越感;穷者会产生自卑感,落伍感。而说穿了,这些属于社会地位(在社会中的位置排序或直截了当地说是“支配权”)的各种“感”也只不过是一种心理现象罢了。
可是灵魂呢?谁的灵魂更安详,更愉悦,恐怕就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
一个终生从事物质劳作的人与一个在文化精神领域工作的人,所谓劳力者与劳心者,被治与治人,外表上在精神层面的满足感的差别可能也是一目了然的。我是统治者(或领导者),我是艺术家,我是科学家,我是文学家,我是文化人,一句话,我是上层建筑,精神上的满足感当然比你强(你是柴米油盐)!
可是灵魂呢?谁的灵魂更安详,更愉悦,恐怕也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
因此,人们常说,人的生命同时生活在物质和精神的两个世界,只有物质而没有精神上的生活是“行尸走肉”,这当然是对的。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的同时,也要(或者是“更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这样的社会目标已经是够正确的了。有了较为宽裕的物质生活,同时也有了较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生命的满足感似乎已经差不多了。
可是,我们还是感到不安!
以我自己为例。度过了几年的知青生活后,几十年来,我一直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工作,这工作带给了世界些也算新鲜的玩意,我喜欢这个工作,我的劳作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创造了一些物质财富,同时也给我和我的家庭带来了普通凡人百姓的柴米油盐。我不满足,精神生活对于我来说更为重要,我喜欢琴棋书画,喜欢运动和旅行,尤其喜欢与妻子一起去进入我们的“精神乐园”——朝圣之路。这是一种归结为“审美”的精神生活。我自以为生活得丰富多彩,应该感到满足。“知足常乐”嘛,我对自己远远不算富裕的生活已经知足,又正在与自己的爱人和老伴一起追求自己的精神生活,人生至此境界,应该足矣!
然而我还是感到不安!
我分明感到,有一个“声音”在呼喊,有一双眼睛在审视,有一种渴求在追问。这个声音、审视和追问同时发自我的内心和宇宙的深处,它时强时弱,时隐时现,却不离不弃,坚且顽强。
它并不强大,却超越了肉身的欲望,甚至超越了精神的生活,时时闪耀出一种永恒的光辉;它站在我肉身与神生活的顶端,具有一种至高无上的“审判”地位;它潜在于我心灵的深处,常在我感觉孤独时与我倾谈。
我明白了,那是我的灵魂,生命的灵魂。
它不是个东西。东西通常是物质的,是我们作为生命个体所具有的五种基本感觉所能触摸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显然,灵魂不是个“东西”。但它实实在在地在我们生命的任何一次活动中在场,它肯定是一种“存在”,它存在于人们争论了几千年几万年的所谓“第六感”之中。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要陷入“迷信”、“科学”这类争吵之中,也不要陷入“形而上”、“辩证法”、“唯物”、“唯心”或“有神、无神”这类斗争之中,这类争论并不能完全概括自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以来所发生的全部事实以及宇宙存在的本质。
我们先来看看以下事实:生命存在于宇宙时空之中,这个基本事实大概无人否认。这里的“空”是空间,我们称之为宇宙的三个维度,是我们的“五感”所能触摸得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而这里的“时”,指的是时间,现代的人们都称之为宇宙的第四维度。于是我们便存在于四维时空之中了。可是,这第四个维度“时间”是个什么东西?它显然也不是个东西。我们凭借肉身的五种感官显然也触摸不到它!它无形无实,飘渺虚无,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嗅不出,味道也不怎么样!我们只能从日月星辰的运转,四季轮回的变化,生命在成长,记忆在增加的变化等等之中去“感觉”它的存在!然后人为地标以年月日,时分秒去量度它。——太妙了,“感觉它的存在”。异曲同工,灵魂也是我们的一种“感觉它存在”的存在。既然我们能够凭肉身五感的触摸得到三维空间的存在,能够凭第六感感觉到第四维度时间的存在,为什么我们就要否定灵魂的存在呢?难道它不可能存在于第六第七感第 N 感所能感觉的第五维,第六维,第 N 维宇宙之中吗?虽然我们目前无法去“证实”它,但也决不能够“证伪”它。万一,我们人类未能感知的宇宙第“ N ”维度果然真的存在呢!因此,有神与无神,唯心与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的争论只能在社会学上具有意义(这是有目共睹的),把它们称作“世界观”也未尝不可。但它充其量是一种人为改造社会发展方向时所使用的“工具”,并不具有宇宙存在本质,生命存在本质上的意义。
人类的生命在宇宙中的存在,真的具有或是不具有“本质上的意义”吗?我们还是只能陷入问题的本身之中!追寻生命存在意义的朝圣之路依然漫漫。
于是,我自己经常沉浸在一个飘渺虚无的“童话梦”之中:
混浊之初,从一个质量无穷大,体积无限小的“点”之中传来大爆炸的声响,宇宙诞生了。“宇宙诞生了”这个事件意味着什么?
首先意味着我们有了一、二、三个维度的空间,里面充满了物质,可见,可量,可触摸的物质,它们运动着,变化看,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天体、尘埃,同时也包括了更大量的“暗物质”、“反物质”等等。直到“今天”这一天,我们以生命体的肉身形态存在了。注意了,既然有“今天这一天”的概念,当然也会有“当初那一天”的概念。时间,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不是东西的第四维存在也在那一声爆炸之中诞生了,开始了它的第一秒第一天第一年的步伐。(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时间并不存在,这一点很让人疑惑。并且在“时间”这个维度中,“虚时间”也同时存在了。并且,很可能在“黑洞”之中,在处于“收缩相”的宇宙之中,时间的箭头正与我们处于“膨胀相”中的宇宙方向相反,“靶子上的箭飞回到弓弦之上”。并且,在 N 维的宇宙之中,广泛分布着时空弯曲而产生的“虫洞”,使我们能够方便地“回到过去”,甚至“回到未来”。)
同样的,第五维,第六维,第 N 维度的不知有多少的“维度”也在那一声爆炸之中“同时”(时间开始了!)诞生了。灵魂这个不是东西的存在,很可能便存在于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第五维度之中。(我们不是能“感觉”它的存在吗?)同时,第六维度之中存在着神灵、天堂和地狱,第七维度之中存在着叫“虚无”的东西,第八维度存在着叫“什么”的东西,第 N 维度存在着叫“ N ”的东西……这些“维度”同时(时间的概念)并存,平行(空间的概念)并存。
地球生命体可触摸(一、二、三维度)、可感知(四、五维度)、或者不可感知(其他 N 维),都不影响它们的存在。这多种维度的存在如果永远(又是一个时间概念)相互平行(空间概念), 那对于人类的存在也就等于不存在。但事件的发展并不如此简单,要命的是这些维度内的存在经常相互交叉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在我们熟知的时空维度中,不是也有可能存在着“回 到过去或回到未来”的“虫洞”吗?(时空隧道的设想)
于是存在于第五维度的灵魂在某一时刻(又是时间的维度)与生命体(尤其是人类)交叉结合了。它们在我肉身父母相结合而诞生了“我”的那一刻,从第五维的存在之所穿空而入。于是,我这个肉身与所有同类相似的我,便有了与所有其他肉身相互独立的灵魂的“自我”。灵魂在场,灵魂在我的现象由此而发生并且在发展,它终将伴随我的肉身存在终生并同时存在于第五维度的永远和永恒!
我的“童话梦”仍然在继续,让我们看看灵魂与我的肉身相结合的几十年时光之中“它”在干什么?
它首先是我的终生父母和老师。当父母给予我的肉身还在童年、少年的时期,它教导我成长,它如同物质的营养(水、空气、蛋白、维生素等等)培育我肉身的成长一样,它以精神的营养(道德、修养、审美、真实、善良等等)培育我精神的成长,一刻也不曾离去。我们的肉身“人之初,性本恶”,从肉体诞生人之初那一刻开始就会为生存而“抢夺”食粮。我们的灵魂“人之初,性本善”,从灵魂附体的人之初那一刻开始就本能地为了“安详和愉悦”而向真向善向美。在另一个篇章里,我把这种人之初归于“性本自然”。这是灵魂是我的父母和老师所规定了的。
它其次是我的终生恋人和朋友。它在我成长的每一步,给予我真诚的批评、规劝、鼓励、扶持,不管我在人生得意之时,还是在我人生落难之际,它都不离不弃,坚持不懈。它为我走在正路上感到欣慰,为我走歪了方向而感到痛惜。为了我肉身不至于堕入“贪婪”的深渊,它甚至会奋不顾身地挺起反抗,不给我留有面子的余地,以“灵肉之争”的事实,以“出卖灵魂”的警告向我发出最严正的规劝。
其三,它是我生命的“判官”。它公正不阿,铁面无私,我物质生活的“度”,精神生活的“思”,我凡人肉胎的几十年中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各占的比例和分量,我在人世间,社会上安身立命的红、黑、白,都一无例外地受到它公正严明的审判。
其四,它是我生命的“精灵”。它不屈不挠地,不依不饶地反复告诫我:生命中有一件比肉身,比金钱,甚至比自身的存在这个事实更为重要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珍重,去探寻,去守护,去供奉,值得我们穷一生之精力,值得我们以“不知足而常乐”,这就是作为“灵魂”这个它自身的存在。不管“上帝”是发笑也好,是皱眉也罢,思考和探索生命及其灵魂,思考和探索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永远是一个饱满而健康的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最后,它还是我的孩子。因为灵魂也在成长,我们需要抚养自己的灵魂,如同抚养孩子成长是我们的天职。灵魂是我的孩子,“安详和愉悦”是它最大的愿望,“利他”是它的本质,“自然”是它的故乡。孩子是父母的命根,灵魂是我的命根,抚育孩子健康成长是生命体的一种自然的宿命,抚育灵魂的成长当然也是我们的自然宿命,我们的肉身终将老去,死,离孩子而去,但我们肉身的基因却在孩子们的生命中一代一代地长存,我们灵魂的基因也将在我们的身后长存。
当我们的肉身在某一天与我们的灵魂告别的时候,如果我的灵魂满载着安详和愉悦回归它在第五维度的处所继续永恒地存在,我知道,我们将会重逢,将会在宇宙的第 N 个维度中重逢。
我养育了一个健康、安详和幸福的灵魂,我知道自己这一辈子没有白活!
我从自己的“童话梦”中醒来,分明感到自己的灵魂在安详和幸福地微笑。
二 OO 七年五月初稿,
二 OO 八年五月完稿于 广州、顺德容桂龙盈酒楼。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