芫薇:生命的灵魂:生命的包容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返回目录
十三. 生命的包容
“包容天下”是一种大丈夫的胸怀,说说容易,做起来难。
我先生曾就弥勒笑佛的那副名联告诉过我:尽管弥勒佛“大肚能容”,但他免不了还会“笑世间可笑之人”。在开怀大度,开口常笑之中,仍然含有一种“嘲笑他人”的嫌疑。
可见真正的包容天下之心,实在难得。
——碧薇

在丰富的中华文化语言文字当中,有一句成语常被使用,这就是“有容乃大”。
浩荡大江东去,是因为它容纳了无双消涓溪流;浩瀚的大海无边,是因为海纳百川。“宰相肚里能撑船”,是形容或要求领导者应当具有容才纳言的气度和肚量。生命之所以有力量,还因为它的包容。
生命,尤其是作为高级生命体的人类,首先自己的肉身就已经是“包容万物”的载体了。在我们的元素周期表中,一百零九种基本元素已经概括了所有宇宙自然中的万物,其中大部分是由单一的成分或由几种不多的成分组合而成,只有生命体,尤其是发展到人类生命的这个高级阶段,物质才由极为复杂的形式组合在一起而使生命本身成为一个“包容”了各种元素的集合体。
生命肉身形态的这种物质上的包容,是否也就决定了,或者说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灵魂也必定是能够包容万物?这里面是否有一种因果的,或者说是逻辑上的联系?我不知道。但能够包容万物的心胸一定是伟大的心胸,能够包容万物的文化一定是一种伟大的文化,能够包容万物的生命一定具有伟大的力量,这个结论却是由无数历史事实所证明了的。
举我们最为熟知的中华文化为例。中华文明文化历经数千年而生命长青,在世界文明史上几乎是屈指可数的唯一,深究其中的原因,当然能一二三四地总结出很多条。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华文明文化的包容性。
自黄、炎二帝率各部落联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雏形,经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直至秦统一中国以后,汉民族之农耕文明就一直未断地与北方的游牧文明发生碰撞,甚至好几次,北方少数民族倚仗铁骑入主中原(尤其是元、清二朝)。但不管何朝何代何种民族,中华文明总是以自己的博大胸怀一概接纳之,包容之,并在此过程之中,博取天下之长溶为习惯己用,由此而使自己的生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乃至近代中国虽然遭受世界列强欺凌侮辱,几遭没顶之灾,但一经自强,依然打开国门,迎天下之宾客,取天下之真经,眼见得又一个中华盛世正在到来了。这是中华文明包容天下的胸怀之使然。
民族文化文明如此,生命当也如此。前面说过人类生命的渺小与伟大并存,是我在朝圣之路上的一个深深的感悟,而能够“包容天下”,正是生命伟大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内涵。
首先,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多样性的宇宙,宇宙自然的生物圈更是一个多样性”极其丰富的生物圈,如果我们请教于生物学家(植物学家、动物学家)他们会如数家珍般地为我们解说生物种类,生物的数量,生物如何相互竞争生物又如何相互依存。可以这样说,处于生物链顶端的人类,是决不可能“孤家寡人”地生存的。失去了生物多样性的大环境,人类要独自生存于世决不仅仅是一种损失,而是一种自杀,一种只能加速走向灭绝的慢性自杀。
今天的人类已经手握生杀大权,人类正在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其实也正在威胁自己的存在。而人类缺乏天敌的有效制约,没有任何别的物种能够制止人类的疯狂。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寄希望人类生命和灵魂中内含的包容性。幸而人类“包容天下”的灵魂正在觉醒,“极力维护生物多样性”正在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自觉的行动。缺乏天敌的人类,只有灵魂的觉醒能够拯救世界从而拯救人类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其次,就人类社会本身而言,民族国家、社会形态、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一句话,各种文化的多样性同样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的特征。我们有六十多亿的人口,两千多个民族,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幸的是“生存竞争”的自然界的规律同样地被引用于人类社会自身,要把“其他劣等民族和文化”吞并和灭绝的历史狂人不乏其人。人类自相残杀,唯我独尊的孤家寡人政策同样是一种慢性自杀的行为。
据说从太空中归来的宇航员会有一个世界观上的大改变,因为他(她)们亲眼目睹了全人类果真共同生活在一颗蓝色的星球上,世界大同的观念由此牢牢生根,对全人类全世界的包容之念也因此扎根于心。不管是不是真的,我宁愿信其有。人类共同生活于地球,本是一家人,虽然存在“竞争”(谁叫我们还属于生物界呢),但相互包容,和谐共处却是我们灵魂的根本。灵魂的“利他”的本质,进而就是利集体,利人类整体。“天下大同”,“环球同此凉热”,我赞成并对有此宽广胸怀的伟人由衷敬佩。
再次,生命的包容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政治家,一个企业家,一个领导者,能否做到真心真意的“容人纳才”是他能否事业成功的关键之一。一个普通平民百姓,无所谓什么“容人纳才”的问题,但处事交友之中,是否具有包容他人的胸怀和气度,也是能否生活得豁达愉快的关键。中国的佛教寺庙的建造格局之中,开门第一尊弥勒笑佛,整天舒眉大笑,一付悠然自得的可敬可爱的模样。深究其活得开心开怀的原因,全在于关于他的一副对联之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佛家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宽大包容之心实在是深得生命包容一切的要义。
最后,要真正做到“包容天下”却也不容易,人生在世与人相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更何况生存竞争的压力使我们不免要把自己“武装到牙齿”,而世道险恶,人心莫测的环境,更迫使我们不得不像鲁迅先生一样“侧着身子站立”,以防背后射过来的冷箭。
“侧着身子站立”,心胸就难以舒展和宽广。而正因为如此,生命的包容才显得如此的珍贵,如此的难得。以至于鲁迅先生到临终时还给世人留下了一句:对敌人“我一个都不宽恕”的令人震惊的遗言。我十二万分理解鲁迅的苦衷,主要是理解他所处的时代。他一生“横眉冷对千夫指”,内心却“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一个爱憎分明,骨头最硬的大汉子。
还有伟人毛泽东,一生从事“天下大同,环球同此凉热”的伟大事业,极力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主张,到最后仍然被迫出现了“一家之言,一枝独秀”的局面,给历史留下了遗憾。可见生命的、灵魂的包容是如此之不易。
还是一句中国人的老话:“心底无私天地宽。”因为人不可能做到真正的“无私”,因此,要真正的“天地宽”也就不容易。相对来说,另一句老话“无欲则刚”还比较容易一些。因此,历史上多见的是刚强的硬汉英雄,而真正能“包容天下”的大度胸怀却极为少见。
如此说来,生命之包容对于我们小小百姓来说,岂非天大的难题?以我之小见,确实是难,但也正因为难,才显出它的珍贵无比。
日常生活不得不常顾及柴米油盐的小小百姓,谈不上“包容天下”之心,但倘若我们能把目光放远一点,放高一点,时常仰望星空扪心自问,时常进行“灵魂的修炼”,那么,在日常生活之中就能不为繁烦杂事所干扰所影响;在待人接物之时,既能接受朋友的优点而不忌妒,也能接受朋友的缺点而不耻笑;在与自然相处的每日每时,爱护花草树木,善待一切生命;在大是大非的关键时刻,做到“大公而小私”,“先人而后己”,“敬老扶幼”,“助人为乐”等等却是不难做到的,倘能如此,心底自然也就宽广,心胸也就开阔。人世间倘若人人如此,或大部分如此,“天下之大同”的和谐社会恐怕也就不远了。
俗话说,“人心之大为世界之最。”大就大在宽大、宽容、包容天下。造物主给我们以生命,同时赋予我们能包容一切的灵魂,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灵魂的坐标系的原点放到茫茫宇宙之中,把自己人生的三维坐标放在宇宙空间无垠的背景上去延伸,生命的伟大,灵魂的宽广就可以无与伦比,人生由此而快乐,如弥勒大佛的那张笑脸就能常驻在我们身上。
生命是我们自己的,灵魂是我们自己的,可以宽广也可以狭窄,可以包容天下也可以狭隘猥琐,全靠我们自己去选择。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