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六回:江神庇佑李陈两朝 丁朝法师灭猖狂神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返回目录
第廿六回:江神庇佑李陈两朝 丁朝法师灭猖狂神
  上一回说到瀝江之神戏逐唐将高骈,高骈北归后遭唐懿宗诛杀;自此,高骈领罗城,占地称王之事遂成历史尘迹矣。高骈死后不久,唐朝灭亡;随后北国经历五代十国之混乱后,北宋建国。至宋仁宗时,交趾李公蕴击败黎朝而立李朝,是为李太祖,国号为大越。李太祖把国都从华闾迁至罗城,并改罗城之名为升龙城。此升龙城乃当今之河内是也。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话说李太祖入驻升龙城之当晚,苏瀝江神即前来托梦,并致贺如仪。帝曰:“尔能保百年之香火乎?”瀝江之神对曰:“愿陛下得绵绵亿万载之寿,臣亦得享百年之香火矣。”帝悟其所请,遂命以牲祭奠,并晋升江神为“升龙城隍大王”,并为之立“都城城隍庙”于城中焉。
  李太祖时,即开都城东门为贸易场。对正东门为热闹之一长街,“都城城隍庙”就建于此长街之中。此长街人多事多,时有火烛暴燃,但屡次火烛,延烧成片,惟神祠安在,纤毫无及。确如江神所言,“能安享香火” 矣。后李朝诸帝见江神灵验如此,遂屡加封享,每年迎春之礼,皆致祭于此焉。
  后李朝之后出现的下一个朝代,是北国元代时建国的“陈朝”,其国都也设在升龙城,国号仍称“大越”。在当年发生的元越战争中,早年的龙肚令苏瀝、殒身后的瀝江江神、李朝时的国都城隍大王,其魂灵仍护佑着大越国之安全。在元越对峙的白藤江海战中,苏瀝神功助力大越的小舰群,趁风势火攻元军之巨舰,并跳帮攻占敌船而大获全胜。陈朝时,升龙城亦曾三度火灾,但江神苏瀝坐镇之城隍庙却未曾延及,此亦赖神人魂灵之庇护也。
  是时太师陈光启为此赋诗赞曰:
  “昔闻赫濯大王灵,今日防止鬼胆惊;
  火马三烧还不及,风雷一阵亦难倾。
  指挥殚压诸邪众,呼吸消除办完并;
  愿仗神威摧北寇,顿令寰宇晏然清。”
  当年之陈朝猪王,亦因神人苏瀝之功,封其为“顺裕孚大王”。并为其立祠,年节祭奠焉。其祠在寿昌县湖口坊,今呼为“白马神庙”矣。 说完前李朝时瀝江江神之圣灵庇佑宋元时大越之“后李朝”与“陈朝”的故事,现在再说丁朝法师文俞歼灭千年妖魔猖狂神的故事。
  文俞法师,是丁朝时人;丁朝,是北宋时大越出现的一个独立王朝。丁朝当时仍流行敬畏猖狂神之习俗,每年十二月三十日,须向猖狂神荐以生人,民始为安。先是有西南界属国猕猴国国王命婆路蛮夺取山獠子,纳之猖狂神以祷( “山獠子”,是传说中的野人)的剿说。后此习俗传至岭南。在本传之二十回,已提及某年猖狂神因“生人祭”缺失,而迁怒于驻守岭南之秦将任嚣,而将其杀害的故事。在这一回中,原书《岭南摭怪》作者又一次旧事重提,又说起任嚣被猖狂神所害之往事,以之作为下面故事之引子耳。
  然而,事过千载,至丁朝时,受享“生人祭”的猖狂神也生变易矣。先是有猖狂神化为白鹤,来至峰州地面之说:峰州地面,古有一棵松树,甚大,高千余丈,枝叶蔽市,不知几千里。猖狂神演化之白鹤来到此处,巢于树上,从此与巨木共生长。不知经历多少岁月,经久白鹤遂死,化为木精,但以生人为荐的猖狂神习性未改,每年十二月三十日,百姓仍需行“生人祭”才可保以安居。 丁朝有法师,名文俞,欲革除此恶例,但行此事不易,尤须谨慎,动怒于猖狂神变异之木精,后果是可怕的。于是文俞千方寻师,百计问道,终得仙人教授绝杀之术而归。其法技有名曰“尚骑”“尚竿”“尚鞑”“尚碎”“尚隆”“尚鈎”等。
  文俞法师于是年“生人祭”之前的十一月,带领习得“尚字诸法”之众徒生来到峰州,先是依法造出高二十丈之“飞云椅”,以木树立其中,以麻为大绳索,径三寸,长二百三十六丈;再以藤削纤织其外,索两头,敷埋于地,索加于树中,遂成施法之场矣。文俞令一徒生以“尚骑”之术膝踏其上,疾行二三趟,往来不坠;又令头戴黑巾,身着黑裙之生徒行“尚竿”之术:上索三百五十丈,与“尚骑”之士相遇于几根绳索之三歧会合处,相避升降而不坠;三是有生徒为“尚鞑”之术,在顶住“飞云梯”之高为七十尺三寸的木竿上跳踏二三度,却能进退自如而不颠。四是有生徒作“尚碎”之术,以竹纤细笼编成如鱼笱(读作yúgōu。鱼笱是一种渔具,编竹成篓,口有向内翻的竹片,鱼入篓即不易出)状的渔具,长三尺,围四尺,术士投身其中,自立不倒;还有生徒作“尚钩”之术,其拍手踊跃,呼唤咆哮,转手转足,拍胸拊脾,进退高下,或骑马奔走,垂身取物于地而不落;六是有生徒作“尚隆”之术,自仰卧于地以足承竿,令小儿缘升而不倒;七是生徒为“尚钩”之术,先是宰牲以祭奠,然后敲鉦击鼓,歌舞喧哗,招引妖孽来食。法师文俞则窥视左右,见木精等妖孽现身,即念秘咒以剑斩之。于是,猖狂神或白鹤、木精之属,尽皆斩杀矣。 从此,每年一度之“岁荐”,遂得以免除。作怪千年之猖狂神,亦从此销声匿迹矣。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