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宾郎哥俩殉义成树 雄王游林命名槟榔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返回目录
  雄王击退了殷人之侵扰,又消除了褚童成梦国的一场虚惊。经此这两场内忧外患之困扰后,文郎国又是处处太平无事,娱乐昇平了。雄王六世见国泰民安,一派祥和之景象,于是兴心仿先王貉龙竜君之风范,出发到文郎各地访名胜,游仙山,顺道体察民情了。
  一日,雄王行至一处林野,见前面是一悬崖,悬崖下面,是一急湍之深泉。林野中,一棵笔直的、仿佛要直插云霄的大树,正长在一块不知从何而来的巨石旁;又有一团盘根错节的藤蔓,围绕着巨石,缠绕着大树树干,正向上攀爬。大树旁边,是一间小祠堂。雄王进入小祠堂,见有游人正向两男一女的泥塑焚香礼拜;于是向祠堂主持问讯,此祠堂供奉的先人是谁?为什么会在这荒野丛林中立祠?主持告知,祠堂纪念的是两兄弟和其中长兄之妻子。游人前来礼拜,就是表示对兄弟友爱、夫妇节美的崇敬。随后,祠堂主持就详细告之一段与此祠堂有关的轶事:
  话说此林野区域有一官郎,样貌高大;先王赐姓为高。官郎妻怀双胞胎,生出二男,长曰“宾”,次曰“郎”。二男长相相似,旁人不辨兄弟。这对双胞兄弟长至十八岁时,父母都亡故了。于是兄弟俩共商日后之前程路向。为兄的说:“当今之世,物欲横流。唯学道积德才是君子之正道。”为弟的也回应说:“对啊!”于是,兄弟俩就相伴出门上路,遍拜名山大寺,寻师学道去了。
  兄弟俩行至鲁道,拜得道士玄甾为师,并在玄甾家中住下了。刚巧玄甾家有一女儿,芳年十七,见宾与郎两兄弟,天性纯良,心中都十分喜爱;但择夫只能取其一,于是决定要与其中之兄长结为夫妇。但却不能辨别谁是兄,谁为弟。遂心生一计,捧出粥一钵箸一双予二人,以观兄弟二人谁能相让。她预计,为兄者必然会让弟弟的。果然,年长之宾兄,坚持要郎弟先尝;于是,甾家女儿就嫁与兄长为妻了。夫妇俩婚后情爱至切,渐渐就对待弟弟有所疏忽与怠慢了;弟弟在兄嫂面前亦自觉低惭,以为是兄长的娶了爱妻而忘记了自己,于是,不向兄嫂告辞,就离开甾家远出而去了。
  郎弟行至此处之林野,只见前面有一深壑挡路;深壑下是一深泉。眼见路断河深,无法渡过,以为已到了人生绝路,大为恸哭,终于悲痛致死了。郎弟死后,化作江边一棵高树,直插长空。
  宾兄当日回家,不见了郎弟,于是就闭门前往追寻,连妻子也没顾及说一声。当他行至此林野,得山神指引,告诉他说:“你的郎弟已经离世了,他化作大树,正站立在江边,眺望着家乡呢!”宾兄得知郎弟已死,亦是悲痛欲绝,投身树边,死去成石,盘结于树根之中,成了一块给大树固根助长的磐石。
  又一日,妻子回家,不见了丈夫,也是往前路追寻而去。来到江边,也是得到山神告之原委,才知道丈夫已为失去挚爱的郎弟悲痛欲绝而死去,已化作大石,坐落大树之根部,为大树固根助长了。于是,宾妻亦效夫君之所为,抱石而死,旋即化为藤蔓,绕石攀树,生叶馨香了。
  甾氏父母,不见了女儿,亦一路追寻而来。追到此处,得山神指引,得知实情,亦不胜哀恸,乃在悬崖江边立祠,以祭祀高家之宾郎兄弟及女儿三人。待祠建成,甾氏父母要还乡之夜,两老梦见女婿携其郎弟来拜,曰:“我等以兄弟之情,义不苟生,连累及令爱,实乃罪过。今幸不见罪,还复蒙拜祭,实令我等感激涕零耳。”随后又一女至前,这是他们的女儿前来见父母了。她说:“女自托生,受双亲抚养至此,无以报答,心实愧疚。后嫁从夫,循家教要从一而终,现阴夫亡陨而随之而去,夫妇之义全矣,但父子之恩则缺。故敢来请罪。”甾氏父母听女儿说完,慨叹道:“汝等能尽‘兄友弟恭,夫行妇随’之道,笃实为纯一之诚也,吾等何以恨哉?但阴阳异路,一朝成千古,故哀感耳。”
  雄王听到如此轶事,嗟叹良久;令人摘果采叶,与石灰合一,焚烧至熟而食之。王喷其渣滓于巨石知上,见其色殷红,闻其味芬芳,润唇甘口,却是为佳味。雄王经过如此试尝,知道此果实为贵物,乃捡拾而归,并以高氏兄弟俩之名“宾”与“郎”,加以“木”旁,把这种果实的名字定作“槟榔”了。还因其有麻薯之口感,于是又有一别名,曰“槟榔芙薯”。王回宫后颁行天下,令随处广为种植之。凡嫁娶、宾客、会同,大小宴饮,皆以此为上品佳果。——这就是“槟榔”命名之始了。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