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丑牛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丑牛博客 用户记录 丑牛书法之路

只有人类才有意识吗?动物有没有?动物有没有心理活动?

词一首

满江红 ——人狼灭
丑牛 读《人月神话》有感而作 2004-8-18

不语苍天,红移说,星云逃越。
无生有,有生万物,循环不歇。
天地洪荒神安排?人间事故鬼圈阅?
论轮回,谁写程序码,藏生刼?

O O P,J 2 E
巴比伦,塔自裂。
海内外,奈何神话人月。
梦断惊魇结构化,魂回顿悟问题缺。
待天明,看我银弹枪,人狼灭。

注:
  1、红移,也叫宇宙学红移或宇宙红移学说。该学说验证了宇宙爆炸的理论,认为目前的宇宙由于爆炸,遥远的宇宙星球正在快速远离我们而去。
  2、人狼,世界多数民族传说中的最可怕的怪物。人狼平时是人,熟悉面孔的人,然而,它们经常出乎意料地从熟悉的面孔瞬时间变成可怕的狼形怪物,将人生吞活咽。而一般枪弹还无法致它死地,传说中惟有在猎枪中装上银质的子弹才能打死 它。1986年,蜚声世界的软硬件科学家、教育家布鲁克斯将软件开发中的困难比喻为人狼,还断定人类在其后的10年内找 不到制服人狼的"银弹"。论断"没有一种单纯的技术或管理上的进步,能够独立地承诺在10年内大幅度地提高软件的生产率 、可靠性和简洁性"。认为"大家熟悉的软件项目具有一些人狼的特性(至少在非技术经理看来),常常看似简单明了的东 西,却有可能变成一个落后进度、超出预算、存在大量缺陷的怪物"。
  3、OOP,面向对象编程,结构化编程之后软件产业的技术创新。J2E(J2EE,"2"按英语读音"two")则为OOP的集大成者。但这些软件技术创新对"软件危机"的解决并没有带来根本的突破。
  4、巴比伦塔,圣经记载的方舟之外的人类第二大工程,当时在相当于今天伊拉克巴格达附近的地方,人们曾想建造一座通天的巴比伦塔,使人类的智慧,达到上帝的高度。上帝害怕这件事情,因此有意把人们的语言分化,使原来统一的语言变 为多种,使人们彼此不能听懂对方的语言。使人们无法协调工作,巴比伦塔因而失败在工程人员自己的混乱之中。布鲁克 斯在《人月神话》中比喻人们由于沟通困难致使软件工程失败。
  5、面向问题域,通过建立业务模型,直接形成管理系统(或称模型驱动语言)被认为可能是解决现今软件危机的希望所在。


《质量管理与良好工作习惯训练》前言

  一个走路低头含胸,“站没站相,坐没坐姿”的女孩子,经过几个月的芭蕾舞训练,走起路来挺胸抬头了,一副高雅的气质。这是因为行为习惯发生了改变,是舞蹈训练对一个女孩子行为习惯和内在潜质发生影响的结果。

  一群来自乡村的新兵,几个月后,当你再次见到他们时,挺拔的军人气质已经开始呈现,这是严格的军营生活和训练的结果。

  体形的或内涵的,动作的或思想的,经过适当的训练,均可以改变原有的行为习惯,但却只有长期刻苦的训练,到了成为潜意识的,才是协调的、自然的,才能称之为完美。

  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否达到完美的状态,一样靠的是训练,并必须使团队成员训练达到具备良好的工作习惯。 良好工作习惯的训练首先需要对何谓“良好”进行定义,这就是“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就是这样一种标准。训练,除了“标准”,还必须有好的训练方法和技术。

  经过我们对ISO9000质量管理顾问服务的不断探索和总结,我们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和训练方法。认真按这套方法进行训练,既有利于员工良好工作习惯的形成,加强了质量管理,最终还形成了一个十分有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一箭三雕。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强调行为习惯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同时我们强调采用软件和体系原型的方法,在软件和体系原型的应用中不断改进。这些将在我们提供的软件原型中辅助实现。

  基本教材包括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印度Infosys公司的软件项目执行过程《CMM实践应用》、美国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以及我们编写的这套辅导教材《质量管理与良好工作习惯训练》,教材分为3册,每册含有6-8个单元的练习。要求公司的员工每天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训练。

  这是总结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好方法,相信能为您的公司带来帮助。

软件生态危机

——微软操作系统垄断造成的软件生态种群过于单一潜伏着极大的危机

  在自然界任何一种生态系中,品种过于单一的危害性都很大。最典型的例子莫过18世纪爱尔兰由于单一种植马铃薯而酿成的“爱尔兰大饥荒”。马铃薯祖宗生长在包括智利和秘鲁在内的部分南美地区。西班牙的航海者把马铃薯带到了欧洲,这种作物在爱尔兰贫瘠土地上生长很好,营养丰富,爱尔兰人很爱吃,于是他们大量地种植。逐渐地,马铃薯成了爱尔兰主要的粮食作物。1845年多雨的夏季里,爱尔兰的马铃薯染上了枯萎病。这种病会使马铃薯腐烂,不能食用。感染枯萎病的种子在第二年再使用时,枯萎病的病况会变得更为严重。1848年和1849年,枯萎病再度发生。爱尔兰人走投无路,他们饿死的饿死,逃荒的逃荒。粮食作物品种过于单一酿成了小小爱尔兰100万人饿死,150多万人背井离乡的可怕灾难。
  人类忽视生态系中品种不能过于单一的规律而自讨苦吃的例子很多。八十年代初期,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10年绿化广东的号召。当时深圳有160万亩林业用地、50万亩荒山。要在10年内全面绿化,任务非常艰巨。为了完成任务,深圳决定采取飞机播种的方式造林,树种以松树为主。这种“取巧”的造林方式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大面积单一树种的松树林在深圳扎根。据统计,当时深圳松林面积达100万亩,占了全市林业面积的70%。可谁也没想到,深圳林业也从此埋下祸根。
  到1986年,深圳开始发生空前的松毛虫病,虫口密度相当大,松毛虫所到之处松树树叶被吃得精光,松树成批枯死、病死,全市100万亩松林岌岌可危。为了消灭松毛虫,深圳林业部门动用了化学、生物甚至人工捉虫等种种办法。而此时,一种比松毛虫危害更大的松突园蚧的出现更令深圳大面积松林雪上加霜。到了1988年下半年,松线虫也从香港传入,松树一旦感染立即死亡,根本找不到防治的有效办法。直到这时,许多人才想起很早就有专家对树种单一性提出过异议。最终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专家的异议是有道理的:造成深圳森林病虫害的主要原因就是森林树种过于单一,森林里的生物种类更加单一,虫害缺乏天敌。加之没有其他树种的隔离,虫害一旦发生立即造成蔓延态势……
  恶果既已造成。惟一的出路就是采取最原始的办法——砍树。将树砍倒之后立即销毁,然后在原地种上其他树种。于是,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深圳植树造林的工作又多了一项成批砍伐销毁松林的任务。100万亩松林最后忍痛砍伐只剩下7万亩。
  大量灾难的发生,使人们明白了,自然生态系统中,品种过于单一往往潜伏着极大的危机。而后,人们将对自然生态系统研究总结出来的学识应用于产生于物质世界的文化和思想领域。发现文化和思想领域也不能过于单一,不能“只有一家,别无它店”,哪怕这一家是被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正确无误的一家。所谓的统一思想,都是危机四伏的。所以现在很多的文化界、思想界的有识之士疾呼,文化生态、思想生态中不能“品种过于单一”。
  软件,这一自然界发展的必然产物,软件生存过程和软件生存环境所组成的软件生态体系,一样逃不出自然规律的如来佛掌,品种不能过于单一。
  微软的操作系统占全世界计算机操作系统市场的92%,这是绝对的品种单一现象。或许有人会反驳,目前软件种类成千上万、丰富多彩,怎么能说是品种单一呢?要明白,目前全世界的软件绝大多数是建立在微软操作系统WINDOWS上的应用软件。比之于生物生态,就犹如世界上的哺乳动物92%为大象,而以大象为专一寄主的蛔虫、虱子、跳蚤、螨虫、皮癣等寄生生物种类成千上万、丰富多彩。大象身体寄生生态系与哺乳动物生态系是两个不同的生态概念,大象身体寄生生态系与生物生态系更是不同的生态概念。当世界上的哺乳动物92%为大象,而猪、牛、马、羊、狗、猫、老鼠、蝙蝠、鲸鱼,还有人等等其它哺乳动物只占全部哺乳动物总个体数量的8%时,灾难将必然发生。当灾难发生时,种类繁多的大象专一性寄生物的灾难也一并发生。古人云:皮将不存,毛焉附之。
  实际上,以微软操作系统垄断造成的软件生态种群过于单一而酿就的危机,自然之神天天都以某种形式告警我们,只不过极大的灾难发生的契机未到罢了。计算机病毒目前的猖獗,究其原因,完全可以归结到WINDOWS的市场过高的占有率。目前的计算机病毒对人类的危害,只还是一些虾兵蟹将玩的小花样,病毒还没有被敌对组织大规模利用起来。一旦计算机病毒成为民族、国家生存对抗的武器,微软操作系统垄断造成的软件生态种群过于单一的危机必将毁灭性地危害赖以生存而且缺乏抵抗能力的国家软件生态群落。


《质量管理和良好工作习惯训练》前言

拿破伦.希尔:

  成功和失败,源于你所养成的习惯。有些人做每一件事,都能选定目标,全力以赴;另一种人则习惯随波逐流,凡事碰运气。
  我们每个人都受到习惯的束缚。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和行为所形成的。因此,只要能够掌握思想,养成正确的习惯,我们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可以取代原来不良的习惯。


前 言

  一个走路低头含胸,“站没站相,坐没坐姿”的女孩子,经过几个月的芭蕾舞训练,走起路来抬头挺胸了,一副高雅的气质。这是因为行为习惯发生了改变,是舞蹈训练对一个女孩子行为习惯和内在潜质发生影响的结果。
  一群来自乡村的新兵,几个月后,当你再次见到他们时,挺拔的军人气质已经开始呈现,这是严格的军营生活和训练的结果。
  体形的或内涵的,动作的或思想的,经过适当的训练,均可以改变原有的习惯,但只有到了是潜意识的,才是协调的、自然的,才能称之为完美。
  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否达到完美的状态,一样靠的是训练,并必须使团队成员训练达到具备良好的工作习惯。 良好工作习惯的训练首先需要对何谓“良好”进行定义,这就是“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就是这样一种标准。训练,除了“标准”,还必须有好的训练方法和技术。
  经过我们对ISO9000质量管理顾问服务的不断探索和总结,我们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和训练方法。
  这套方法的核心是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ISOMIS的应用,以及在ISOMIS环境下通过认证审核的过程,作为按ISO9000要求进行管理的具体项目。围绕着项目的策划、设计和实现,全面地引导员工掌握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方法和技术,同时通过ISO9000认证审核的压力和软件工具的作用,训练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认真按这套方法进行训练,既有利于员工良好工作习惯的形成,又可以顺利地获得证书,最终还形成了一个十分有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一箭三雕。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强调采用软件和体系原型的方法,在软件和体系原型的应用中不断地改进和积累提供认证审核的,表现一个改进过程的证据。开始时,缺欠什么记录格式,马上设计马上使用,然后再进行总结,改进体系,逐步使体系适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这个方法有如软件开发中的“快速原型法”。
  为更好地达到训练的目标,我们编写了这套辅导教材,教材分为3册,每册含有6-8个单元的练习。要求公司的员工每天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训练。
  这是总结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好方法,相信能为您的公司带来帮助。谢谢!


“马太效应”、“天之道”与“人之道”

  “马太效应”的理论出自《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馀,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去。”(Whoever has will be given more, and he will have an abundance. Whoever does not have, even what he has will be taken from him.)这句活在以基督教为主流宗教信仰的西方社会被高度认同,科学家罗伯特•默顿则最早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提出了“马太效应”的理论学说。这种奖励胜者的状况无论在市场还是其它可以分出胜负的地方都有体现。一次竞争中的胜者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在下一次竞争中更容易取得优胜。在教育界,教育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和教师有挑选学生的主动权。由于学校教学质量好而使学校成为重点,由于教师的教学质量高而使他的班级成为重点班,比较好的学生集中在这里,又为学校、教师出成绩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好学生往往倍受关注,多受表扬,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而有问题的学生则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帮助。记得小时候,自己特别喜欢涂鸦,老师、家长还夸我涂得好看,这一表扬,自己就涂得更欢,后来老师就叫我帮忙出墙报,稍大了就成了班里、级里、系里出墙报的骨干,那时出墙报经常利用劳动课,这样别人去劳动,我就常留下来出墙报,那时的学校宣传墙报比较多,这样从小学到大学,不知多了多少画画机会,后来我的绘画水平到了可以为教授们的专著绘制插图的水平,这也就是“马太效应”了。在市场经济领域,“马太效应”更加直接和灵验。我们这些从曾经是以减少贫富差异,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计划经济为国策的社会走过来的人们,对市场经济的“马太效应”的感受更为深刻。中国自改革开发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所决定,加上政府的“先富先光荣”的政策引导,使“马太效应”大显威力,贫富、强弱差距迅速拉大。放眼未来,“马太效应”,这一西方上帝制定的律法还将可能使决心、急切向西方人学习的国人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然而,当我们用辨证的思想方法看待“马太效应”,就会发现它有不灵验的时候。如果按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马太效应”,那全世界的绝大多数的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如盖茨、戴尔等也就不会出现了。在毛泽东的时代里,随着解放的炮声,所有全国的农村大富人一律全都变成了穷人。这都是“马太效应”不能解释的。请注意《圣经》中“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馀,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去。”这句名言的前一句话,耶稣煞有其事地对信徒说的“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但看来盖茨开始是不知道或不相信这天国的奥秘的了,否则哪能成了世界首富。当然现在他大概相信了,因为他希望越来越富有。
  讲起“天国的奥秘”,倒是我们的老子圣人说的精辟、透彻。《老子》第七十七章有一段话,“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哈哈,俺老子一语道破,原来“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馀”仅是人之道,不是天之道,不是天国的奥秘。是那些看不透天国的奥秘的,尚未悟道的人们所遵循的法则、律例。细想也是,若没有人间欲界衣食男女的“上帝”的“奉”,去遵循中国的人之道,西方的天国的奥秘,富者何来越富。
  老子的思想是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的根,有着明显的“均贫富”愿望。想想中国历史上的每次农民革命,最得人心、具有号召力的口号就是“替天行道、杀富济贫、均分财产”。想想新中国革命的胜利,最主要的是毛泽东旗帜“消灭剥削,共同富裕” 得多数人心所致。
  老子《道德经》中的“天之道” 与“人之道”,道出了事物发展的机会和转化的辨证关系。也道出了有馀时应持的正确心态,即所谓“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但这个世界上毕竟圣人少,凡人多,人间行“人之道”的是主流,然天道不可逆,天道是人心的最终归属。故顺应于“天之道”,而驾驶于“人之道”,也谓“天人合一”了。


软件工程重要技术——每日构建

  每日构建(Daily Build)是软件开发的重要的技术措施,从每日构建出发可以带动一连串有效的、科学的软件开发技术措施的落实。
  每日构建,顾名思义,就是每日将正在开发的程序构建(将模块check in 并编译)成为可以执行的软件一次。从软件开始设计的第一天就开始,也就是从哪怕只有一句“Hello world”的屏幕输出开始(“Hello world”通常是学习软件编程的最简单的入门例子,在屏幕上显示“Hello world”)就进行每日构建。每日构建出来的是一个可测的版本(或补丁),测试团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测试。每日构建另一种说法是每晚构建(Nightly Build),道理和原则是一样的,只是由于很多时候白天开发紧张,机器等资源受限,以及时间的有效利用等原因,将构建的工作安排在白天工作结束之后进行,所以称为每晚构建。
  每日构建是微软等著名软件公司软件开发的秘诀之一。从WINDOWS平台的“我的电脑”的属性进入,就可以看到“Microsoft Windows 2000 5.00.2195”一类的版本标识,其中2195就是每日构建的构建号。
  每日构建的好处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每日构建的意义在于使模块得以及时整合和进行测试,通过编译链接来检查进度、检查接口、发现进展中的问题、大家互相鼓励互相监督,提高协同工作的效率。
  最为重要的还并不在每日构建这一技术本身,而在于这一方法带动了软件开发的其它有效的工程技术手段的落实。以目前世界上甚为推崇的敏捷开发、极限编程等的软件开发技术为例,新技术中所提倡的测试驱动开发(TEST-DRIVEN DEVELOPMENT)、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频繁发布小版本(SMALL RELEASE)、每日晨会(DAILY MEETING)实质上都与每日构建直接相关。更深层次的,由于这种“日清日结”的开发方式增加了交流的频次,加强了成员之间的沟通,实现了现代软件开发理论所强调的“使团队开发就像一个人似的”。客观上也有助于减少加班的可能,像XP(极限编程)所提倡的“一周40小时”的模式。
  每日构建的重要性,就像微软Visual C++部门经理Jim McCarthy在《Dynamics of Software Development》一书中写到的,“每日构建是软件项目的心跳,如果心跳停止,这个项目就死了”。 在实践中,每日构建碰到的最大的阻力或理由是,“我不可能每天都有东西提交出来”。其实,每日构建并不是绝对的要求每个人每天都必须有编好的程序提交出来,必须明确的是:
  一、 每日构建是对一个团队而言;
  二、 有了每日构建的原则,软件工程过程必须尽量的将软件模块细化,将任务细化,希望达到每人每天都有成绩(这一点太重要了)。
  每日构建的实现需要一个成熟过程。开始时可以只是一个概念:“必须进行每日构建”,当然这必须是强调和重视的。然后安排负责每日构建的责任人。创造每日构建的环境条件,版本的规定、存放位置、相应的管理工具、构建程序、构建之后的测试安排等。在小型开发机构中,每日构建开始初期可能出现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每天有东西提交出来编译,将就了这一客观原因之后,可能会出现隔几天构建一次,看工程的进展进行构建,这样一来,刚一开始的措施可能就搁浅了。这时,有效的措施是将开发任务细分,哪怕是形式上的需要,一定要实现每日构建,每日就是每日,不妨想想,这一措施的定义为什么是“每日构建”,而不是“按需要进行构建”或“频繁进行构建”。达不到每日可供构建的东西就得找原因,要清楚这是有规律的,健康的心跳的形成阶段,需要细心的培育,呵护。

雇主推荐书

--增强信用、提高员工素质和加强公司管理的有效措施

  本题目在"雇主推荐书"和"单位推荐书"之间犹豫了好久,总感"雇主"这一称谓不太适合我们的国情,也因为用"雇主"时,关联的名词为"雇佣",有消极的含义。但加入WTO了,大家都讲与世界接轨,海外人才流动过程中已经广泛使用"雇主推荐书",所以最终本文题目还是使用这一海外已经约定俗成的说法。

  在海外人才流动过程中,"雇主推荐书"的正面作用很大。本文建议国内的用人单位也一起来倡导海外流行的"雇主推荐书",在招聘人才时要求应聘者出示原雇主推荐书,这对增强信用、提高员工素质和加强公司管理将起很大的作用。 外国人才流动很重视雇主推荐书,国人技术移民或到海外求职,绝大多数必须准备好国内原雇主的推荐书,但在国内求职却基本没有这一约定。这一点多少可以反映出我国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成熟度的差异。实际上,美国的雇主拿到来自遥远而陌生的国度发来的"雇主推荐书",其作用远远没有国内,特别同一城市的雇主拿到的"雇主推荐书"的作用大。他们这么重视这些"雇主推荐书",是出自一种成熟市场中的规范、信用和习俗。

  在计划经济年代,人们变换工作单位,那时称为调动,必须有个商调手续,用人单位先得察看档案后才决定调动与否,因为档案中记录了大量的个人表现和组织评定。当时虽然人才流动不太自由,但流动时却显得谨慎和受控。改革开放之后,人才流动自由了,束缚市场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遗留的条条框框被打破了。旧的体制和用人机制必须打破,因为那种以人才计划分配和调动为主要特点的人才流动机制,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但目前旧的体制、机制打破之后,应有的适合新的市场模式的规矩却没有及时建立起来。由于用人单位无法及时方便了解到被录用者的历史表现,录用的依据一般只能限定于文凭、各种学习考核证书和选用时的面试、笔试,以及短时间的试用。这样人才物色方式往往偏重人的"技术"、"知识"和"能力",忽视了人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等行为表现,弊端不少。

  好几年前,笔者曾经录用过这样一个姓何的计算机人员,本科毕业,文凭和身份证一并齐全。他在试用期间工作特别积极和主动,他要求承担一般计算机人员不太喜欢的维护工作,特别喜欢跑客户,哪怕客户单位很远。几个月后,他失踪了,失踪后几天,我们得到顾客的询问,问他们的硬盘处理好了没有,我们莫名其妙,经了解,才知道这家伙跑到客户那里,找借口将硬盘拆了,骗走了个硬盘,那时一个硬盘可得好几千块钱呀,没办法,我们只得赔给客户一个新的硬盘。最近在公司内部再提起这件事时,公司的一个员工告诉我,最近一个客户的老总告诉他一个类似但却更离谱的事,一个离职的员工到客户处用类似的方法也骗走了一个计算机硬盘,可目的不是硬盘,而是硬盘中该公司在客户网络上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源程序。 "一样米养出百样人",什么古灵精怪的求职者都有。我们曾经招收到一个姓汪的计算机软件人员,试用期还没结束就离开了,走时他跟我们的一个同事讲:"我根本不打算长干,我是来学习和收集资料的"。

  更严重的,有一个姓陈的华南理工大学高才生,在大学时还是班长,实际工作经验已经有两年多。应聘到我们这里不到半年,就设法偷了我们的源程序。这里用"设法"一词,是因为这时我们研究所的管理已经相当严格,除了一台受控的计算机配有软驱和对外联络的MODEM之外,全部的机器的软驱都拆除,每一部的电脑背后都装有一个带锁的铁盒子,除控制机箱不能随意打开(避免通过对接硬盘拷贝)之外,还将串、并、网络接口等一并锁住,任何一个员工不经过手续已经难以向外拷贝源代码。可这位姓陈的高才生还是设法将源代码偷走了,并组织人马在他的住所开发和销售。我们很快发现并采取公证封存等措施,然后送法院并起诉他。后来法院也判了他赔偿,可他藏得无影无踪,去哪里找他赔呢? 上面的现象算是极端和少数的,在选用人才中碰到最多的是求职者往往过高地叙述自己的经验、能力和责任心,而实际上相去甚远。人的素质,不是单靠文凭、考核证书、面试或笔试可以判断的,特别是职业道德和人品,必须有个过程才能发现,而发现的过程,对公司来讲,这意味着成本甚至损失。

  如果要求求职者必须提供原雇主的推荐书,就可以很大程度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更重要的是,员工知道目前的所作所为与未来的前途关系极大,他就会努力地工作和主动地向好的方向塑造自己。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提供雇主推荐书对求职者新的企业作用大,对原有的企业作用更大。对新的企业是将来的,期望中的作用,而对原有的企业却已经是实现了的 、创造了业绩的作用。

  员工能够在原有的企业有所作为,有所建树是不容易的,除了能力和努力之外,必须要有一定的过程周期。对那些当前普遍存在的在一个公司停留一年半载就又忙于跳槽的人,充其量是发现了不能适合在该公司工作而已。对这些仅经过试用期或仅工作一年半载的员工,企业的评价应该说,也只能说,"该员工不适合在我公司工作"或"我公司没有适合该员工的工作"。当然不能否认,在跳槽频繁的人才队伍中也有成材的人,但笔者认为,除了确实发现不适合在该公司工作,凡是短期行为的,即使是人才,也只是小材,绝对不是大材。因为干成一件事情不容易,没有一定的恒心和毅力,没有全心地投入和用心研究,是不能在其职位中成长成材和成就事业的。所以真能在考核表上有可以引而自豪的业绩,必定是已经作了较大的努力,有了较大的付出和一定需要数年以上的历程。从历史上看,大凡有作为的人,其历程业绩均是可圈可点的,那怕在小的,不显眼的公司中他都干出了令人信服的业绩。

  "雇主推荐书"可以促使员工努力工作,谦虚谨慎,尊重上司。促使员工在平时努力解决工作中的矛盾或不愉快,而不是逃避,动辄跳槽。在实际工作中,任何的员工难免会与上司、同事发生意见分歧,有的员工不是努力设法解决,而是采取逃避,一走了之的做法,特别认为自己有技术有能力,不怕找不到工作的员工。 "雇主推荐书"可以减少准备跳槽者对公司的危害。现在不少的青年员工,头脑简单,一有什么不高兴走了还不算,还在公司中散布对公司不利的言辞。这种员工在跳槽之前,往往联系好新的去处,一旦有新公司的接纳,他就开始在公司员工中显示自己的高明,本事,抱怨自己在这里的怀才不遇,公司小人当道,批评公司的前途、市场或产品策略等等。 对于经营比较好的公司,出示推荐书效果更好。因为这样可以多少避免有人到这些公司的目的是短期镀金,然后待机跳槽以求更大发展的不良行为。

  当然,有人担心要求应聘者出示"雇主推荐书"会影响人才的获得,或使一个人失去改过自新的机会。是有这种可能,笔者常碰到这种情况,看过简历和面试,发现来者不错,技术和能力很高,可当要求对方填写原单位的联系方法时,他就委婉拒填,借口走人。有的老实一些,问:"这一栏是否可以不填?"。一个不敢让别人对自己过去的历史跟踪的人,信得过吗?其实,即使一个人有历史上的不足,相信绝大多数新的用人单位是会理解和识别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既非圣人,焉能无过",坦率直陈反而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信任。至于用人一方,如果明白了"德比才重要"的道理,就不会担心因为"雇主推荐书"而招不到人才了。

  为了实事求是和避免争议,也为了企业法人因为不得不考虑自己的信誉使之不至于碍于情面而夸大了员工的能力和人品而有共同欺骗别人之嫌,也为了由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而真正有效于企业的效益和发展,推荐书最好有取自本公司业绩考核过程的数据信息,比如有关该员工的考勤,项目角色和完成情况,岗位的提升过程等,其中岗位提升过程的轨迹十分重要,必须记录什么时候因什么业绩和需要提升为什么岗位职务,而又干成什么。 总而言之,"雇主推荐书"利远大于弊,"雇主推荐书"有利于增强人才市场规范,有利于信用建设,有利于业绩考核和企业效益的提高;同时"雇主推荐书"还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友谊和信赖,有利于更大范围的市场规范的建立和维护。确实是一种值得大力提倡的管理手段和市场规范。

读书笔记

《四波理论 解读直销制度发展史》读书笔记 Caoshulx2011-4-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