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仁:人死亡时灵魂的意识状态和数字化灵魂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很多人都相信人有灵魂,认为一个人的灵魂在死亡的那一瞬间离开了肉身,进入另一个世界。灵魂就是人死亡时的思想,死亡时的意识状态。

让我们先看电视剧《都挺好》的故事情节。

爸爸苏大强患上严重的老人痴呆症,女儿明玉牺牲自己的事业照顾他。一天,爸爸突然走失,女儿走街串巷,找了很久才找到爸爸。可爸爸不再认得明玉。他怀里揣着一本习题集,跟明玉一撕扯,一页纸被撕下。

爸爸一下急了。嘴里叨叨:“明玉下学期就要中考了,三十块钱买个习题集,她妈又不给,同学又不借给她看,我好不容易攒够了钱,现在这缺了一页,明玉看不了,就考不上重点高中了。”明玉崩溃大哭。

Doutinghao-2.gif

Doutinghao-3.gif

病了的父亲,什么都忘了,只能想起十五岁的女儿。

如果患着严重的痴呆症的老人死了,那个离开肉身的灵魂是否还患着痴呆症?如果你认为不是,是他正常的时候,那得问是什么时候?一年前?五年前?十年前?反正最健康,精神状态最好的那个阶段。那问题来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思想的成熟有先有后。如何决定灵魂的成熟期?谁来决定?灵魂成熟之后的思想就当它不存在了?直接删除掉?谁来代替你删除?

想象力丰富的人们马上会推想,留在天国的灵魂既不是孩儿时期的没有人生经历,不成熟的思想意识,也不是老糊涂的时候,连最爱的人都想不起来的思想意识,而是最完整的,成熟的思想意识。

其实,灵魂就是这么推想出来的,是人的思维的产物,而数字人(虚拟人)就是人们这种思维的必然的,现实的产物,通过将丰富的思维文件保存起来,由人工智能还原动态的思维活动,科学的数字化的灵魂。

再点击看这个视频:个人数字图书馆、虚拟人 eterni.me

我一直跟踪 eterni.me 的进展,这个网站2015年初推出,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真正的投入使用,仅仅是一个测试的版本,我上去注册过,但却只回了我一个邮件,让我再等待。这里面有这么几个原因,一个是人工智能目前还不是太完善,数字人(或称机器人)和人的交互还是有很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二是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数据提供训练,目前参加测试的人员提供的数据还是很有限的,三是这里面涉及人类的伦理、心理的问题,有人可能会觉得在屏幕上和一个已逝的亲友进行对话会感觉不舒服,甚至令人毛骨悚然。

目前虚拟人(数字人、机器人)工作还得有赖于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完善,即使微软这么有实力的软件公司,设计出来的机器人微信小冰,也还总是所答非所问。但对我们来讲,不能等到人工智能的成熟才去重视自己的思维文件的保存,现在就得大量的积累和保存思维文件。

至于伦理、心理等问题。其实这类科技发展趋势的产物,任何不舒服,甚至人毛骨悚然的感受都大可不必,想想当年照相机,电影出来的时候,不是也有人觉得不舒服,不是也有人感到毛骨悚然,有人害怕摄影会将人的灵魂给摄走了,电影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鬼”?

或者,我们可以想得简单点,我们现在保存我们的思维文件,不外就是人类从甲骨文、竹简、书籍,一直到更先进的电子数字信息的保存方式的演进而已。我们就只当是文明传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