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晚年为什么很想见戴高乐?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毛主席到了晚年,也是很想见见戴高乐的

主席读书的明显特点,以我个人的体会是,老人家善于独立思考,有独特的见解。不论古今中外的书籍,他都要认真分析,联系当今和中国的实际,辩证地看书,辩证地看待书中人物,辩证地评论历史人物,包括作者本人。主席不随便否定一个人,也不会全部肯定一个人。总是以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他们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主席曾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应该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可以说主席读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从书中吸取精华,抛弃糟粕,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中国的实际,当今的实际,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把从书本中积累的知识、汲取的经验,鲜活地运用到革命和建设的社会实践之中,包括从国际间的敌对势力分析,到与各国元首的接触、矛盾的转化。改善中美、中日关系就是明显例子。1972年2月21日当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访问时,当天毛主席就接见了他,这是一件重大的、震撼世界的历史事件。毛主席以非常的胆略打开了冰冻20多年的中美关系大门,为中美关系正常化铺平了道路。

同年9月27日毛主席又会见了日本田中角荣总理大臣,取得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从此中日关系不正常的状态宣告结束。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在国际国内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也为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毛主席到了晚年,也是很想见见戴高乐的,不仅仅是因为他看过《戴高乐回忆录》,而且因为看了很多有关戴上台后的执政情况和有关国际、国内对他的大量报道、反映。

毛主席对戴高乐这个人的看法、评价也与国际、国内当时的看法截然不同。那时国际评论说戴高乐上台就是法西斯上台,国内当时也有一些人认识不清。但主席不同,他和总理一致认为戴高乐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很强,有自己的独立意志,敢于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干涉,在强权面前不屈服。他们认为戴自当法国总统后,对欧洲摆脱美国的控制、维护民族独立、推动欧洲中立主义的发展,是起了很大作用的,而且会产生很大影响。历史也证明了这一论断。主席和总理对戴高乐是很尊重的。当主席得知戴高乐很想来中国,很想见到他和总理时,他也很想见到戴高乐。事情总是不巧,由于年事已高,身体不好,戴高乐不幸病逝,双方都未能如愿。

再拿历史人物曹操、秦始皇来说,历来都被人们(特别是民间)唾骂,而主席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仅仅看某一本书、某一人物的传记,而是看了大量的史书来论证一个人的功过。主席几次谈道:“舞台上出现的曹操,总是白脸,这对他是不公平的。”主席曾对我说过:“曹操是一位军事家,是位很有才干、有本事的人,他很重视人才,而且诗也写得好,儿子(他指的是曹植)的诗也写得好。”


与此同时,他还给我讲过刘备三兄弟,诸葛亮与周瑜的斗争、统一,司马懿、王平、马谡等人物的性格、优缺点,并在听京戏唱段时,对我们工作人员介绍过诸葛亮为什么敢施空城计,司马懿为什么中计,为什么诸葛亮派马谡同时又派王平一起去守街亭,又为什么会失去街亭等军事知识。

主席对秦始皇,也不止一次谈论过。他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是有功的。历代对秦始皇的看法,主席也认为是不公平的,并曾写诗道:

劝君少骂秦始皇,

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

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

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

莫从子厚返文王。

记得1973年夏,吴德在市委常委会上传达了主席这首诗。当时给政治局委员印发,用了大黑体字。我认真看了两遍,有意背诵下来了。事后我见到主席时,我在他老人家面前背诵一遍,问老人家是不是他写的?他听后笑笑,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