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箱子:《未来简史》读后感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人类简史》真的是本好书,

未来简史.png

因此当得知作者这本新书时,我是毫不犹豫下单的。

如果说《人类》我看到了历史,那么《未来》则是哲学。
前面的铺垫与前一本有颇多重合的地方,其实只有最后的20%真正切入了未来的探讨。
通篇看下来,未有预期的震撼。

关于重合的部分我就不再赘述了,但有一点让我记忆尤深的是,比起上部它对于意识的剖析更加深入了。
常言道,follow your heart,这个是假定每个人内心的选择是最适合自己的。
若把heart译成“心灵”,可能不够严谨,因为至今,我们仍不知道它是否存在。
而“意识”是真切能感受、能测量的,也很靠近我们所谓的“心灵”、“内在的自己”等这些仿佛代表本我的词。 但问题就来了,
“意识”是从何而起的呢,你以为是自己的选择,但更可能只是社会、基因等对你的影响计算出来的结果。
那么到底说这个“意识”是代表你呢,还是一种算法结果更合适?
若是说从自己的“心灵”而起,那为何你又不能控制自己的意识呢,作者提了一种有趣的做法,若你对此存疑,那么你尝试控制意识,对自己说接下来60秒什么都不要想,看看会怎么样。

而此书主要探讨的基调,是在于作者偏向认为一切都是算法,因此大胆猜测日后会被数据主义占据上风。
人类只是数据洪流初期提供原材料的物种,机器通过不间断的数据学习,达到机器算法更优于人类算法之时,人类将退居二线。
这种言论在处于人文主义洪流中的我们听起来,总是不甚悦耳,甚至略显悲观,因为这一代的我们总认为人是最重要的,是一切意义的本源,但其实,凭什么呢。
目前我们可以将许多生物养在动物园中观赏,他日是否可能存在无意识的算法们将人类困在家中圈养,只是用的不只是食物,而是各种虚拟游戏、感受。
因为,当无意识的算法能够帮生灵物种做所有决策,以现在举例来说,小到每天听什么歌算法会给你自动推荐,大到生病该吃什么药做什么手术在一些国家也已经有自动化程序可以告诉你了。
因此进展到社会有足够的生产力养活所有人,还需要那么多人力么。
当存在一大批无生产力的人时,社会会对其作何处理,而更诡秘的是,其实这个社会本身也是虚构的,本来就是人类物种互相承认,才会出现,但最后可能让位给继任者(机器算法),并受之控制。

当然,这只是作者的一种臆测,正如文中谈及的基督教、佛教,乃至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人文主义等各种形式的兴起、发展乃至覆灭。
也不知道数据主义的临界点会在哪里。
题外话一下,在探讨过那么多形式之后,我开始对法西斯有了新一番理解,从前为考试而批判。现在看下来,只不过是进化人文主义的一种,不过是达尔文的一种激进延伸。
其实何为完美世界、意义是什么,人们一直都在探索。
作者也是在探问数据主义的可能,而他构建的此番世界观相对完善,确实也能找准角度自圆其说。

此外,其实就算不是被算法、科技动摇,社会也是一直在被挑战。
就寿命来说,现今人的平均寿命是古人三倍左右,因此很多古时候的规章制度与现在并不符,就如婚姻制。
当然,可以说,是因为现在人选择多了更自由了,但也确实存在客观情况是,以前人的一辈子不过二三十年,对一个配偶不过一二十年,但现在却轻易到五六十年,此番相处磨合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那么我们进一步说,倘若随着各项医疗条件生物科技的发展,人的平均寿命能能到一百五十年的时候,会对婚姻制度、福利制度等造成什么影响呢。

作者在整部书中抛出了颇多类似的质问,到底未来社会会是怎么样的,到底人有何用,到底意识是不是只是一种算法等等。
归根,又回到了哲学上,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所以说,于我,这是更像一本哲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