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三尸——修道与减欲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创 曹万龙 大道天机一二三 2019-04-21

斩三尸其实只是一个偏于文学性的表达,并不是严格意义的存在三尸,也可以说三尸就是七情六欲。斩三尸就是消除欲望的意思。

消除欲望与修道的关系,在一般人眼里存在比较深的误解,有个佛友天天在群里发表佛法类的文章,有一次发完一段之后追加了一句:“[微笑]不管经文是以什么方式开头,始终都会说到断贪爱的”,然后我说,你的东西都是从外入手的,一般人看了,第一反应都是,原来修佛要先禁欲,然后就没几个人看了。

这里面是搞混了因果关系,因果颠倒,并不是因为一开始修佛,修道就要禁欲,而是修佛,修道之后,欲望自然消减。

有的人问,我修佛,我能得到什么?我只是凡夫俗子,高深玄远的道理我现在听不懂,但大体上每个人做任何一件事都是有目的的,我看和尚要清规戒律,把那些世人都追求的东西扔掉,那修佛的目的是什么?我能从中得到什么?这是我最直接,最现实的回答。

提这样的问题的人,是很直接的,也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他没有迷信,没有盲从,而是大胆直问问题之本质。

有个人活了很久,称之为长寿星,别人问他秘诀是什么,他说清心寡欲,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节制性生活,不去迪厅酒吧,不吃辛辣……众人便说,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人出生之后,其实身心可以看作是一个变得复杂化的过程,包括意识层面的(知识积累、经验积累等)和身体层面的,就是存在一个顺着生老病死的规律,各种生理功能都会随着身心的复杂化衍化出来,同时离清静之乐也越来越远。当然我不先正面回答什么是清静之乐,清静之乐又有什么意义。

这个复杂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先天能量不断转换为后天物质的过程,比如先天炁转换为元精,元精再转换为精液,进而性欲出现,之后泄耗掉。

然后我们以性欲为例,简单探讨一下这个欲望消减的问题。性欲是一定要在元精已然转换为精液之后才会出现的,精液都没有,自然就不会有性欲。

也就是说,你感觉到性欲的时候,元精已经转换为精液,而精液已经是有形有相的后天物质,不是先天一炁。当然道家比较注重炼形,也会比较关注后天身形,但后天不如先天,修后天返先天,这是基本路线。一切有形有相的后天物质,已然没有多少修炼价值,也就是说,精液留存在体内,意义已经不大,尤其是在其已经充盈的情况下。有些道教炼丹的,炼精化炁阶段讲火候至为关键,就是这个道理,就是采药的时候控制好火候,如果元精完全化为精液,就是药已经完全老了,再采也没什么用了。

同时,如果这个时候强行去禁制性欲,尤其是以个人意志强力而为,相当于是个人意志强力阻止身体内的这些变化,强力让它返回去,但这种返回显然是不符合人体自然规律的。当然其中的具体医学原理一类的东西我就不多讲了。之前也有看到过一篇文章分析强制性戒色,有论述内在的一些变化过程,总之就是以人力强行干涉,使之非自然逆回。

所以说,在它已经转换为精液的情况下,留着它已经用处不大,强行禁制反而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但当然也不能任其自由,不去管,只是,要管,要从源头,从根上来管。

意思就是说,从源头控制,先天一炁就不让它转换为精液,这样一开始就没有性欲,自然就没有后续诸多问题。

具体如何去从源头控制呢?这就涉及到具体的功法了,具体功法在这里不细说。总之,是要表达这样一个意思,不要从后天已经有形有相的物质上入手去强力而为,干扰自然规律,而是从源头着手。

道家原本的修行,就是从源头着手的,从源头着手,自然没有性欲,彭祖论修道与漏精的关系说,“自然无欲而为大佳”(养性延命录),但后人以没有性欲为功法(戒色),本末颠倒。这是本文要表达的基本意思。

当然,我这个思路也表达了一个观点的:主动触发性欲也是有害的。也就是说,本来没什么性欲的,结果看了点黄片,性欲来了,或者受到什么勾引。这就是主动触发,这样必然意味着有一部分原本是元精状态的物质,被主动引导变成精液。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然后,从整体角度,来全面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究竟如何处理修道与性欲的问题?答案很简单,就是顺其自然,有性欲了,跟正常人一样生活就行了。但不要主动触发,目不视非,耳不听邪。主动人为触发,是将原有的先天物质,人为的引导,变成后天物质,然后散失掉。这也是现代早熟所潜藏的一种危害。对于少男少女,憧憬爱情固然让人向往,让人觉得美好,但实际对身心不利。

然后,随着主动修道的深入,自然会出现比较稳固的,维持先天炁不再转换为精液的状态,自然就不会再出现性欲,但此类无欲,是健康的,正面的。而且是自然出现的,我一再强调,是自然出现的。不要本末颠倒,去主动禁欲。

修道是真善美的事情,切记,修道是真善美的事情,是不需要强制禁欲的。包括其它各种欲望,比如食欲,也一样。

有必要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修道究竟能给我带来什么?修道会自然而然七情六欲逐渐减少,让他自然厌弃世间有形欲乐,就是不想那些东西了,不喜欢了,自然向往自由,清静。他自己会感觉到美妙的清静之乐,这种快乐,是超越一切世间有形之乐的,而且这种至乐无法言语表达。切记一点:道士之所以淡泊名利,不是因为品德高尚,而是智慧问题,有更“乐”的东西,而且那个更“乐”的东西,是无价的,是超越一切的。

好几个小孩在地上抢糖吃,成年人为什么不参与进去?跟这个意思也差不多。


[斩三尸——修道与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