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专属2022年11月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转自美篇,图片转过来太花时间,只转文字部分
作者:侯建平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年纪72岁,两个月后即进入73岁。目前,我靠美国的退休金生活,与中国的全民福利体系脱钩,但心❤️是向着中国的。
你若问我为什么要在中国躲这场疫病?因为我享受中国的安定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老百姓有怨言都发在网络上,用手指轻轻戳在手机上,然后该干嘛干嘛,近年几乎没有发生携枪上街泄愤的事件。还因为中国政府对待老百姓像溺爱子女的妈妈(有点过度保护),为普通人创造物价平稳的市场、非常安全的治安环境。一切我列举的东西都是在美国可遇不可求的。至于,为中国某些百姓和国外很多人诟病的“防疫过度”,对我来说基本不是问题。因为我生活在美国纽约,经历过三次匪夷所思的大灾大难,心态真的不易崩塌。
第一次灾难是纽约大停电,毫无征兆,突然之间全市供电停止。在我的记忆中,二十年前,某天旁晚,突然纽约全市大停电。家里冰箱解冻,做饭用的电炉无法工作,全家当晚的伙食成了问题。幸好,朋友的女儿来访,在街上看到人们都在抢购快餐,她手急眼快也买了几盒饭,提到我家正好解燃眉之急。第二天早上,还是没有电,市政府没有任何解释,一切不便自行解决。我们在厨房里找到一管微型液化气钢瓶,用火锅炉子煮化半干半湿的饺子,汤不汤,水不水地应付了早饭。中午饭如何是好,没人知道。谁知道天无绝人之路,接近中午,电突然通了,听见外面呼声四起,城市又恢复过来啦!真的,在美国,人们都有这样的观念,任何事发生,都必须自己扛着,政府不欠你的,任何人不欠你的。
第二次大灾就是2001年的911事件,也是发生猝不及防,可想美国乃至纽约的安保差到什么程度。全市公共交通瘫痪,真的完全没有任何动力公共交通,没有私家车的人只能步行,猛然间回到原始时代。我们一家四口被分割在纽约三个区。丈夫那时因病在皇后区住院治疗,两个孩子在曼哈顿上学,我在布鲁克林上班。好在美国人都不会在危机时刻想到政府援助,他们特别相信自救。于是,学校里老师们有车的都自觉组织起来,有计划地搭载没有车的人回家,我回家的交通问题也顺利解决。但在曼哈顿的两个孩子怎么办?今晚在哪吃饭过夜?方程无解!我唯一想到的是我的孩子们皮实耐用:她们十三岁自己搭飞机到纽约与我们团聚;一年前大停电时,小女儿步行五个小时回家,脚都肿了,却没有放弃。也许,这次两个小家伙不会掉链子吧?我在忐忑不安中等到下班,忽闻纽约公共交通恢复,马上乘地铁回家,实现全家团聚。
第三次,纽约公共交通工人大罢工,彭博市长誓言不屈服,情愿听任公共交通系统瘫痪。我们小民百姓无语,只能自救。我丈夫开车送我和一位同事上班,再接他的同事们上班。总之,就是保证大家天天到工作单位点卯,让大家保住工作。坚持了三天,工人终于上班了。我们的生活恢复正常。
在纽约经历三次大难给我的体会就是,这世界没人欠你什么,生存是自己挣来的。所以,中国政府所谓抗疫过度,对我来说,就是小菜一碟。起码我知道,没有人在疫情中饿死,但凡有人在疫情中遭遇任何不幸,都是铺天盖地的网络暴露和攻击。至于,有人因为抑郁症在隔离中自杀,那是一种长期罹患的慢性疾病,怎么能归因于某个偶发事件。
不多说,我住在广州的中心区,疫情前,我每年都要在中美之间做飞人,是一只候鸟。疫情以来,我原来每年一犯的流行性感冒竟然因为戴口罩、停止旅游而改善,由于三年没有出现消耗性疾病,我的体质转好,常年不停的咳嗽、流鼻涕等呼吸器官的症状都减少不少。
我在三年里最不舒服的时候,是去年夏天至今年春天的注射疫苗期间。我的丈夫属于患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人,但疫苗对他而言没有不良反应。而我却在打疫苗后出现非常多的不适,食欲不振、难以入睡、情绪低落。幸而丈夫学医,他拖着我坚持天天外出锻炼身体,经常到白云山登高,目的是为了让身体出汗,缓解焦虑情绪。尽管此间我一直觉得很不舒服,但我坚信一切都会过去,因为抵抗抑郁情绪我有成功的经验。夏末,我感觉突然豁然开阔,人一天天好起来。
凭心而言,三年里我居住的公寓楼没有被封禁过一次,附近的街区也没有被封禁过。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非常安全,各类商店和餐馆都基本正常开放,当然我也目睹附近很多小商铺关闭。我从来没有被赋予黄码,丈夫反而两次被赋黄码,但很快就解除了。我认为自己是有福之人,运气真的好,感恩节到来,我一再感恩上苍眷顾,感谢🙏父母在天保佑之恩。
我没有白莲花式的心态,能做好自己,不给社会、家人添麻烦就很有成就感。我本来就是普通人,不需要板起脸做正人君子,说一些与自己身份不符的空话或废话。好了,就此打住。
我们的2022年10月是一个繁忙的月份,户外活动和社交活动都不少。
10月30日我们来到越秀公园五羊雕像。
雕像建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一届的广州市委会为广州留下的东西真不少。行走山林,寻梦五羊。
旁晚,在回家的路上核酸检测的服务点提醒我们该做核酸了。
11月2日,天气转冷,开始降雨。我们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陵园散步。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陵园树木很多,巧遇几株树形好看的树中美人。
11月7日,我们到麓湖公园散步。


隔湖相望鹿鸣酒家,几条紫荆花枝干轻轻倒挂水面。


湖边的水衫树干枯木逢春,死而复生。


11月8日,我们到云台花园散步,公园空无一人,让我们稍感意外,两个糊涂人竟然没有感到疫情加重的征兆。无意中,我们包场游了云台花园。


玫瑰花像我们一样,对疫情毫无感知,在潮湿空气中开放如常。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林妹妹式的伤感你有吗?


火焰树花,加蓬共和国国花。


雨中婚纱。


这对新婚夫妇在雨中拍婚纱照,也是够挚着。



11月9日,排队做核酸,遇一老妇........无语🙄


外国人向自愿者了解核酸码信息输入的操作。


我们做完核酸马上出发到广州雕塑公园散步,只要公园开放,我们都不会放过机会锻炼身体。


雕塑公园。无羁无虑何必多求,有山有水不妨小坐。南洋松、中日友谊林,浮雕壁画《古城神韵》,慢走细斟。


童戏。


雕塑作品“朝阳”。


近几天,照样忙自己的事,没有耽误时间。在我内心,疫情虽在,但已解封。果然是心态不崩,练出来了。前几个星期,一位国外亲友外出旅游,同行者感染新冠,她戴着加护口罩近距离接触,居然没事;而且即使中招,症状表现比较轻,我心情豁然开阔,没有了负担。有了底线,反而不怕了。目前,唯一不能做的,就是社交,已有好几个邀约,都是说好疫情好转后再说。其他,一切皆OK。既定计划不变,我终于放松下来,专心做事情了。好,你们 年轻人不怕,我更无理由害怕。明天见!


11月11日,我们为一家非盈利网站录节目。我们终于等到结束,大姐把最后一句话说完,大家都鼓起掌来。到了现场,我才知道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我们要完成上万字的台词,还是文邹邹的写作风格,老大和我都傻了,照本宣科都读不顺。没辙,只好坐热板凳了。好在制作团队非常配合,帮助我们调整到最佳状态,声音、语速、姿势逐步完善。原来以为自己现场讲课经验丰富,不想做视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最后,嗓子都累哑了,恨不得马上由挺胸收腹淑女范转成葛优躺,一看时间,都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马上回家,瘫倒在床,趟平,长舒一口气,回归自然状态。😊


11月13日,我们到越秀公园散步。


黑天鹅魅力之舞。


专注。


休恬。


夕照。


旁晚,包车回家。


11月14日,今天几位同学访中国现代历史研究专家余汝信。余君家在南沙,环境优美,祝他在研究道路上更上一层楼。多谢余君热情款待,让我们度过愉快而疲劳的一天。😭😊



霍英东家族建立的花园。


余君请客,大快朵颐。


11月17日,我们在黄花岗散步。


11月18日,在家阅读朋友赠书,校友马鼎昌所著广东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和红线女的书籍。关于马生曾在越秀宾馆常住一事,我是有记忆的。我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与父母到宾馆吃饭,在餐厅见到他与新婚妻子一起吃饭。我父亲有点八卦,问餐厅服务员他们的情况。服务员说,他们常住这里,天天在餐厅吃饭。马生穿着很整齐干净,西装套装,戴了一顶窄沿礼帽🎩,挺显眼的。他的新夫人也穿着讲究,俩人在一起很相配。一班周冀石那时随父母也在越秀宾馆暂住,见过马生夫妇。


马生去世后,听说他留下一些手稿。我父亲当时是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估计有人向政协反映,他的新夫人烧了他的部分手稿生煤炉(😊)。我阅读马仔关于他父亲的部分历史(写得很好,比较栩实),文字不似他所撰写的,粤剧历史和发展属于比较专业的知识,马仔解放后成长,不太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我猜其中很多内容来自他父亲留下的手稿。



我记得南海红卫兵抄过红家,我见到红的母亲谭老太,她镇定自若,口齿伶俐,告诉我们她是贫农出身。所以,杨小村交代其他人不得对老太太无礼貌。那时,红家有一本相片画册,印的很清楚,有很多戏装人物,我们都在翻看。高三黎建军同学说,里面的一些女装人物就是马师曾本人。


我只是一名普通老百姓,政府虽有政策限定人流量,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我没有加码自我限定个人的活动。每天,我和老伴出门先做核酸检测,然后选择当日行动计划,坚持天天外出运动。可惜,老伴仍然抱怨体重又增加了。😭 我们都年过七十,只要按照规定做好保护措施,该干嘛就干嘛,不必有恐惧感。


11月20日世界杯足球赛开打,为广州人度过疫情加重的艰难添加另一剂良药。


11月22日的越秀公园,因为下雨,人很少。

11月23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公园菊花展如期开展。



与花展同时,还进行广州风貌摄影展,发现朋友老伴的作品也在其中。


朋友老伴的作品。


下着小雨,游人不多,见一位坐自动轮椅的老人独自一人赏花。希望更多的人克服恐惧,到现场看花。


11月25日,出门做核酸检测。


这里是广州著名打卡红网点,经常有人到此处拍摄视频和硬照。


11月26日,陆续收到朋友从国外转发到感恩节聚餐的菜品图片。



11月27日,今天无雨,越秀公园游人显然增多了。

11月27日,信息显示大地微微暖气吹。三天后果然不同凡响。


一位八零后妹妹的声音,她是我在纽约认识的小朋友,她带着孩子在广州避疫三年, 孩子从幼儿园小朋友长大成为小学生。我同意她的意见,有诉求、有建议可以提,否则做好自己,不要以为在手机上点点就可以开启民智。她经常打电话到政府部门投诉,一次她打电话到市政府,严斥广州某些人大代表建议取消广州市动物公园,居然获得对方点赞👍,承诺向领导转达她的意见。


12月2日,到麓湖公园散步。


鼓励各位出去走走逛逛,公园里人少安静,没有熊孩子在你身边乱窜。我老公讲过水浒传的一则小故事,十字坡小酒馆打架,一个女人被扔进酒缸里,结果没人敢去喝酒。后来,酒店老板为了解除顾客担心,索性公开贴告示,将那缸酒免费送给大家喝,送完为止。结果,酒送完,小酒馆的生意很快就好了起来。心魔解除,其实万事顺意!我不看别人做什么,我行我素,做好自己最重要!


12月2日,到点都德饮茶。


12月3日,环市东路御彩饭店开张恢复营业。


嗯,不错的。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你拿着放大镜找茬的时候,有人早就迈开大步该干嘛干嘛,这就是格局差别吧。大医生周老师的建议很实在,政府怎么做是你所无法控制的,但多运动少熬夜,注意肠胃健康,保持良好心情等等,都是每个人垂手可得的解病良方。

一个海外华裔家庭的大部分人都被奥米克隆病毒感染,这家的大女主非常了得,承担家庭重要的经济来源,照顾病者,自己却没有中招,而且体会多多。我把她在家庭群里的体会归纳如下:



万一中招 我觉得银翘散最有效果,我们家之前的4个🐑人 都是吃这个 挺过来的,反正每次我近距离接触病人都没有中招。连花清瘟药性太凉,因人而异,除非高烧和嗓子巨疼。我觉得中药是有用的,促进恢复,使病者康复更快一些。预防新冠的药物是玉屏风散,主要是解表提气,每天早上喝。除了药物预防和治疗,其他防范措施不可少,天天坚持戴口罩😷,这是最有效的方法。居家隔离完全可行,尤其是家里有两间厕所的环境最有利于隔离,家庭最好买个紫外线灯消毒。即使家里人有一个人得病,隔离条件好,家里其他人不一定非得被传染。另外,疫病流行期,要注意休息,防止睡眠不足导致免疫力下降,给病毒入侵带来可乘之机。


即使家庭成员出现感染,也不需要紧张,放宽心,绝大部分人都是轻症。小小孩得病最麻烦,因为没办法隔离他们,但他们症状极轻。我家得病的四个人,他们的症状是越来越轻,当然年纪越小恢复的越快。



目前看,奥米克隆病毒没有明显后遗症,主要是刚病完一个月左右,很多人都觉着脑子迟钝 可能就是所谓的脑雾。



我觉得大美女的总结非常到位,特别整理出来,值得转发一下。


广州的2022年11月,从数据上看,广州疫情从轻度转为严重,最甚时有症状感染者达到一千多例,无症状感染者达到大千,好像很可怕。有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在网上发视频,呼天抢地,他们拍摄许多排队做核酸的人流、抢购一空的超市、隔断使用的红色障碍物的图片。有人咬牙切齿地说这是历史,要留下证据。我不以为然,有那么大的仇恨吗?😝 可见你们的格局何其之小!这些天里,我却没有任何灭顶的感觉,虽有不便,但可以忍受。我留下的证据是属于我个人专属的:我过着一个七十多岁老人应该享有的生活,我的尊严受到保护,我的愉快和淡定说明我很健康,身体和心理状态都不错,👍!老太太,你行!你好嘢👏 !😂


后注:文中所有图片皆出自我手,它们在平板电脑的照片档案里都有日期记录,绝没有后期制作的假图。我的作品是纪录片式的日记体。特此声明!

更新于 7小时前 来自作品集杂感收储 送花 143 朵花

精彩评论 (22)

说点什么...

小桥流水

很真实!祝平安!🌸🌸🍎🍎 3小时前 来自广东 回复 点赞 jianping :🙏🙏🙏

惠敏

心态豁达,什么事都不是事!佩服你的精神,说干就干!这么快,图文并茂的美篇出来了,滿满的正能量分享给大家啊! 7小时前 来自广东 回复 点赞 jianping :平时在群里胡说八道,也是都是积累素材,否则浪费口舌不值。 jianping :赶出来的。🙏!

康平

真实的记录,客观的评价,好文。 7小时前 回复 1 jianping :谢谢大姐点赞👍!

宝姐姐

平常人过着平常的生活,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不激进不鼓噪👍👍👍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