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卡特总统反对中国对越南自卫反击战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昨天美国悍然宣布关闭中国驻休斯顿总领事馆,这是中美之间自1979年建交以来从未发生过的外交事件。中美关系急剧恶化,已经超越了我预想的程度了,而且还有继续恶化的空间。

2020年7月21日

卡特反对越战01.jpg

崔天凯大使接受白岩松连线直播专访

在前天的专访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白岩松:我们注意到前不久,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中美智库媒体论坛上就中美关系提出三点建议,其中第一个就是激活和开放所有对话渠道。在目前情况下,您觉得这有空间和可能吗?其中重中之重又是什么?

崔大使:我认为激活和开放所有对话渠道是必须的。如果没有对话,两国之间怎么沟通?怎么拓展合作?怎么管控分歧?现在连对话都没有,应该说是很不正常的情况。当然有时美方会说,我们不能为对话而对话,要以结果为导向。我们当然也希望有好的、积极的成果,但以结果为导向不意味着只实现你的要求,而不管我的要求,甚至损害我的利益,这不是一个平衡的结果。只有实现平衡、互利,才是真正积极的结果。同时,如果连积极的对话都没有,又谈何积极的结果?它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

崔天凯大使是我特别欣赏的中国外交官,我在今年4月8日写过《驻美大使崔天凯,超龄超期依然内敛而坚毅》一文,在文末我写道:超龄超期服役的崔天凯大使依然奋斗在对美外交的最前线。“人见眼前,天见长远”。崔大使是从外交的结果上来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局限于眼前的得失,更不会去逞一时的口舌之快。

从外交的结果来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我对于外交官职责的理解,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所以这篇文章的阅读量超过13万。

中美建交以来遭遇过很多困难,除了1980年代大部分时间是蜜月期外,其实遭遇过很多事,比如1980年代末的事,比如1990年代末的炸馆事件,比如2001年的中美撞机事件。

每一次大事件发生时都曾让我感觉中美关系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面临着前所有的挑战,但每一次都化险为夷。那时的中国外交政策是韬光养晦,所有的痛都忍住了。结果是2001年我们加入了WTO,迎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只是这一次美国的态度与以前不太一样,它关闭了中美对话的渠道,摆出了全面干架的样子。在崔大使接受央视采访的第二天,特朗普政府干出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关闭中国驻休斯顿总领事馆。按外交对等的惯例,中国必须报复,也应该会关闭美国驻中国某总领馆。

美国采取这种极端行动的原因并不清楚,肯定不是它的国务院发言人讲的模糊不清的原因。但中美关系继续恶化的趋势是明显的。

除非一方采取具体改善措施,中美关系在美国大选前不会得到改善,因为另一方已经没有意愿去改善了。大选之后会不会改善要看大选结果。但这是一场共和党与民主党比赛谁的对华政策更强硬的大选,所以即使民主党赢得了大选,中美关系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善。

中美冷战已经开始,会不会走向热战?

我觉得不会。关于大国关系,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惊爆十三天》,古巴导弹危机中的懦夫游戏与谈判化解),讲述了大国关系的三个基本分析方法。

看到休斯顿总领馆被关闭,就想到了1979年的邓小平访美。因为在休斯顿设立总领馆就是在那次访问中决定的。那是中美蜜月期的开始,邓小平访美是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事件。

1979年年初发生的几件事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包括1月1日的中美建交,1月29日─2月5日邓小平的访美,74岁高龄的邓小平在9天里参加了84场活动。他不仅在美国刮起了邓小平旋风,展现了愿意开放、追求和平的中国,更让中国找到了改革开放求发展的目标。

回忆邓小平访美的文章很多,央视还有关于邓小平访美的专题片。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三件事:

一、戴上美国牛仔帽。随同邓小平访美的记者曾经写道:“谈起邓小平访美,给美国人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邓小平在西蒙顿小镇观看牛仔竞技表演时戴上宽边牛仔帽的一幕。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当时通过电视注意到了这则新闻。对于美国人来说,邓小平欣然戴上牛仔帽观看美式牛仔表演这一入乡随俗的举动,表达了他对美国文化的尊重和对美国人民的友好之情。”

卡特反对越战02.jpg

接受女骑手递上的牛仔帽

卡特反对越战03.jpg

欣然戴上了牛仔帽

帮他戴帽子是著名口译员冀朝铸

二、亲吻美国小孩子。“在肯尼迪艺术中心,美国总统卡特为邓小平精心安排了一场盛大的演出。最牵动人心的一幕是最后一个节目:约200名美国儿童用中文合唱《我爱北京天安门》。演出结束后,卡特夫妇陪同小平夫妇登台谢幕,“唱歌的小孩们都抱着小平,小平也抱着他们亲吻,一下子来了个全场轰动。”

卡特反对越战04.jpg

三、说了真话。“在邓小平访美第二天卡特总统为其举行的国宴上,与邓小平同席的美国著名影星雪莉·麦克莱恩告诉邓小平,她几年前访问中国农村时,曾经问一位正在“五七”干校劳动的大学教授到乡下干活是什么感觉。这位教授答道,他很高兴与贫下中农在一起,从他们身上可学到很多东西。本来谈笑风生的邓小平一听此言马上正色说:这位教授在撒谎。在“文革”中,无数知识分子下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实际上是对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邓小平尊重知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给身边的宾客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访美结束后,邓小平说,他的出国访问任务完成了,从此他不再出国,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了。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是南疆的隆隆炮声。

在他结束访美回国12天后,中国对越南自卫反击战打响了。随后的中越边界战争持续了10年之久。那时冷战没有结束,与中越战争同步的还有美苏对抗。最后,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中越战争也就结束了。

很多人说,1979年之所以敢于发动对越战争是因为先前邓小平访美,得到了美国的同意,对外形成了同盟关系,于是镇慑了苏联。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存在的说法,我一直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后来我查阅了美国国务院网站上的历史文件,才发现并非如此。当时的美国卡特政府明确反对中国对越动武。

美国国务院网站上有许多解密了的历史文件,包括毛泽东会见尼克松的谈话记录,读起来很有意思,与我们的媒体描述的真不一样。

卡特反对越战05.jpg

虽然邓小平当时只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

卡特总统给了邓小平政府首脑的礼遇

在白宫为邓小平举行了总理级欢迎仪式

因为美国人知道邓小平才是中国决策者

美国国务院的文件记录表明:美国时间1月29日下午5点,邓小平和卡特进行了小范围会谈,会谈的主题是越南。

中方参加人员为:副总理方毅、外交部长黄华、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

美方参加人员为:美国副总统、国务卿和总统国家事务助理。

美国国务院的这份文件记录中说:邓小平向美方介绍中国对越南的看法,认为越南狂妄自大、穷兵黩武,是苏联在东南亚的代理人。中国必须打破苏联的战略部署,制止越南在中国边境制造的各种摩擦,打击它的嚣张气焰。所以中国要给予越南一个“适当的”、“有限的”教训。

邓小平同时谈到了对北边苏联可能干预的问题。他说现在是冬季,北边不适合战争。中国已经向中苏边境集结了兵力,但苏联向中国边境集结兵力的速度不会这么快。只要中国在南边(越南)的军事行动快速完成,苏联应该来不及作出反应。

邓小平表示需要美国在国际上给予中国道义上的支持。

卡特在听完邓小平的通报后表示担忧,表示明天会私下给邓小平一个答复。

美国时间1月30日,卡特再次会见邓小平。他事先手写了一份答复辞在会见时读出,并由口译员翻译给邓小平听。这篇答复可以在美国国务院的网站上找到。我现在把这份答复辞全文翻译出来:

致邓小平副总理:

您就可能对越南进行惩罚性打击征询我的意见。我认为这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原因如下:

1、如果打击的目标之一是打乱当前越南入侵柬埔寨的行动的话,这个目标将难以成功。一个象征性的行动难以被当作一个重大“惩罚”。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和平形象和越南作为侵略者的形象都将被改变。目前越南正第一次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谴责,而苏联和古巴被认为是越南的同谋。

3、联合国和全世界的谴责将对越南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为工业化国家和不结盟国家作出了共同努力对越南进行经济制裁。

4、一个严重的事件可能为升级为地区冲突。

5、如果中国收到的一个撤军的最后通牒,一个快速、有限的行动计划将不得不放弃。这将使撤军非常困难。

6、中国引发的武装冲突将在美国国内引起对中国品格和未来台湾问题能否和平解决的严重担忧。我们两国关系正常化所宣称的和平与稳定也会受到驳斥。

7、柬埔寨人(的战斗力)看起来比预期的好,之前以为他们只是游击队。

8、即使不入侵越南,你们的边界威胁也会给越南带来麻烦。

9、这一行动可能会给苏联在越南的存在创造新的借口。

基于这些理由,美国不能支持这一行动,我强烈地敦促您不要批准这一行动。

我认为,邓副总理,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会对越南和它的盟国带来更多的损害。

顺表敬意。

这份历史文件表明,美国卡特政府是反对中国对越南动武的。但邓小平并没有听从美国的意见,而是按原定计划对越南发动了军事打击,但是给外界、尤其是苏联造成了一个假象:他是在访问美国之后果断发动战争,应该是得到了美国的支持。

但卡特本人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他是反对战争的。(见《我真正佩服的美国总统不是特朗普》)。但战争还是按照小平的部署如期打响,美国实际上还是为中国提供了情报帮助。

40多年过去了,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越之间已经完全解决了陆地边界争端,而在南海问题上越南依然是我们最大的对手(这些天美国的南海政策已经发生了质变)。在这40年里,中国迅速崛起,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也早已结束蜜月期,美苏冷战结束后两国关系更是摩擦不断,合作与对抗交织,但谁也没想到这两年会急转直下到这个程度。

中美关系实在太重要了,它是中国发展最重要的外部环境。两国关系全面恶化的后果是全方位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多多少少会被牵扯到的,想躲也躲不开。有些话不方便多说也就不说了。

愿天佑中华。

来自 李东雷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