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须知:量子和神经机制已不是未解之谜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作者:柳下弈

  著名量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潘建伟院士说,如果有人告诉他量子机制,他宁愿立马去死;北京“脑科学与类脑计算”重大专项专家组召集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部)秘书长、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黄铁军教授撰文称,理解大脑智能,乐观的脑科学家认为需要数百年,悲观的脑科学家认为永远解决不了。两位科学家的说法代表学界主流认知,不过,现实比认为好,有情况出乎他们所知。

  下面是来自柳下弈的报告,将融贯统一地给出量子和神经机制(包括时空和价值机制)的根本解释。

一、明澈见底的量子宇宙

   正如中科院物理所的一篇官方公号文章中所说,“科学家认为应该有一个万物理论,因为过去的许多物理学突破都是某种统一。因此,这里的目标是找一个更深层次的底层结构,在某些情况下看起来像量子论,在其他情况下又像相对论。”柳下弈提出最小单元概念,在最底层最根本最简单处揭示量子非定域和相对时空实现基础。

1、单元之间相应实现和实现相应确定

析解现象之间关系,导出统一最小单元存在,且给出反证:若没有统一最小单元,质能的量化和作用则无法实现。

对单元给出几何学建模:

单元各为一个整体,无量差,无结构,不可分割,不生不灭,不可标记。单元以统一恒速各自作径向扩展(如同气球充气膨胀,这只是单元之间关系建模,模型并非实在,“球面”指单元存在之可能),两单元相遇则即时于切点(两球面接触点)重新由点径向扩展,直至再遇重复前为。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无论径向多大(非单元之大小,单元无大小,都是“1”),在何处他遇则即时确定(‘塌缩’)于该处(切点),而丧失他处存在可能,此即实现,这是最基本的实现。

单元状态由单元之间相应实现确定,单元独自径向大小没有意义,即连时空属性都没有,更无法确定是否在作扩展活动及其速率。这是一个性空的单元概念,有最小单元存在但属性却归于主体,柳下的这一建构既不是传统意义的还原论,也不是传统意义的整体论,这是第三条路。建构单元概念的学者有很多,但他们都赋予单元诸多固有属性,走上了死胡同。

单元之间相应实现几何学模型虽然如此简单(根本处当然是简单的),但已埋下对量子、相对时空和进化现象统一解释的完备逻辑和精致量化基础。

量子机制最新解读1.jpg

演绎这一模型,精致呈现出单元之间的两种关系路径:

(1)作用。两单元相遇实现于切点,则实现位移,这就是单元之间的作用

某些单元实现递次牵制而组织为不同单元数量、分布接引样式和频率、自旋数、谐合度的,且与环境中单元更替增减的集聚体;周期性动态环境也会给出周期性聚散的单元聚会。其中,因单元在实现组织时方位分布不同,集聚体有递次牵制旋向或结构对称性分化,即单元集聚体的“物质正反性”。正反物质可通过解体重组转换,无须数量对等。单元没有回缩,因此不能反演过去。一切存在都是若干单元的集合,单元各自扩展速率都相同,相互牵制的集聚体当然不超过这一速率。由单元实现集聚可推知,单元数量无穷。

单元集聚体接受或释放单元或单元集聚体会改变其中单元活动路径、单元间的实现频率及整体运动速度,此为物体的动力学原理。显然,物体间作用(或能量传递)和物体加速为非连续“量子式”。单元无量差,单元集聚体中单元个数即集聚体的能量。单元集聚体束缚能量,其解体释放能量,物体间作用因结构而有单元参与率之别以致所谓“四种作用”。

几何学模型是无限精致的,不存在数字式有限约数。径向恒速遍历式球面扩展而外遇切点实现几何学模型给出单元并行计算机制(量子并行计算之源)解释,若干非同源(相遇实现的两单元伙伴位置绝对同一,为“同源单元”,外遇则以其一实现)单元与一单元接近总能分出远近,不存在随机运动,实现总是在双方都是最近的单元之间发生。双方最近实现原则给出最小作用量解释,光通过不同介质界面实现调整机制,发生折射和行进速率转换。

柳下单元之间相应实现机制模型可由超级计算机来模拟实验,但也留有微调余地。

量子机制最新解读2.gif

量子机制最新解读3.jpg

(2)影响。单元之间不仅有直接作用实现关系,也有因实现与否而影响他者实现作用的关系。一个单元既可以在其此处实现,又可以在其他处实现,这取决于其何处相遇。单元一处实现与否,即时决定此单元他处存在或实现与否,并连锁决定其他单元的作用实现及实现伙伴,此间上述环节无单元直接作用和扩展速率之限。加之单元之间不失可能的强大并行计算能力,一个单元的或然,影响深远广泛以致无穷。单元几何模型精致量化地给出非定域现象的量子逻辑,在单元实体不可超光速的前提下给出影响信息可以超越极限速率的推演,“薛定谔猫”“量子纠缠”“双缝干涉”“延迟决定”等量子现象由此获得根本解释。

不过,柳下要作特别说明,“影响”关系是个主体参与和建构的因果关系和概念,是个“意志”后概念,是为解释“意志参与”概念环境(或“语境”)内的因果关系现象(例如“薛定谔猫”“量子纠缠”“双缝干涉”“延迟决定”“狐假虎威”“第三者插足”等)行方便。若从根本上不认可“一个单元的或然”的“合法性”,则“影响”因果关系被全面可以消除,只用“作用”关系就可以解释全部现象。事实上(这是柳下唯一一次使用“事实上”),单元们之间无差别,是“平等”的,它们之间运行关系不能说谁抢占了谁的位置又使谁实现“或然(另一种结果)”,一切都是应然,都是单元们必然的自行运行到位。大道无私,没有例外,也绝不会改变,更没有上帝的位置。

一切存在都是单元的集合。单元不可标记,单元之间相互实现、顶替,加之量子并行实现能力,使量子存在实现非定域存在,全域统合分布,局部“塌缩”相应实现。波粒二象等现象在观测主体相应实现,波函数等不同视角、视域或维度的数学形式被建构起来。单元双双最近实现原则,因并行实现能力和非定域影响力而实现最小作用量非定域协调。

单元既不是粒子,也不是波,几率更不是单元內禀属性。存在之间相应实现,实现相应确定,作为实现的存在为主体,主体的信息及信息来源存在为客体(主客之间存在非对等交互),存在实现相应状态确定于不同主体,这是一元存在下的多元主体非线性相应实现逻辑。作为实现的存在为主体,有实现就有主体,有什么实现就有什么主体,主体与实现严格同一,主体是即时实现为点的单元的即时集合,变化不居,即时的主体内容单元已经确定失去外在可能,所以柳下这里主客严格二分。实现,相应确定客体的当下和先前形式、状态属性,或可(作为客体)相应实现决定客体(已作为主体)当下存在,但丝毫不决定或影响客体先前存在,客体决定主体,主体确定客体,(概念意义上信息由客体到主体单向实现),确定不是决定,因果从未打破。存在之间相应实现,实现是再实现的路径依赖,未实现的可能路径即消失,“多世界”不存在。

千万不要把这些告诉潘院士哦,以防他真地****。

2、相应实现主体时空

量子机制最新解读4.jpg

单元之间实现作用和影响,无需媒介,展现出一元宇宙图景,离开单元就什么都没有了,所谓“真空能”还是指向单元。费曼也曾说“我有一句口号‘真空是空的’”。所谓“空间”“虚空”不过头脑中感觉实现,不是客体实在。单元们之间相应实现并实现相应主体确定的几何学模型可以给出主体相应时空演绎:

(1)单元从点向无穷大扩展,所以宇宙中不存在任何标准尺度。单元扩展速度都一样,设其增或减N倍,主体(钟或人体)内单元之间实现节奏也必增或减N倍,则速度测量值或感觉不变,即单元扩展速率无论多大都不影响主体测量实现,“人是万物的尺度”,我们由身体大小及其活动节律给出它的比较测量值c;若保持银河系单元数量不变,令其几何相似缩小N倍成为原来的针尖大小,单元之间实现节奏也必增大N倍,其中的主体(钟或人)测量或感觉光穿过这一“针尖”所用时间仍不变,空间测量或感觉当然也不变。此时空解释消除了黑洞物理机制失效的奇点,宇宙中存在单元致密度区域分化,黑洞即相对于人类的高致密区域。速率、空间、时间都是单元或单元集聚体之间节奏比较主体实现,不存在绝对意义,不是存在的固有属性,三者协变实现在具体主体,同一宇宙事件于不同主体有不同时空实现。我们来面对芝诺悖论:一个人从A点走到B点,要先走完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的1/2……如此循环下去,永远不能到终点。柳下认为,这里时空主体是划段计算剩余的人,他只要一直划分下去,他的活动节奏就需要一直加密,对他来说也即主体时空扩展下去,他无穷划分,他的主体时空就无穷扩展。对我们来说仅是很短的时间,在他却是无穷长。不过,这必须以他的尺度无穷缩小,其单元无限致密下去为前提。这不是时空弯曲或时空维度蜷缩,而是多元主体实现。

(2)单元实现位移,但其速度和距离都没有绝对意义,所以,单元的运动概念虽有虚拟的球心理想绝对静止参照,但它既不是传统概念的绝对运动,也不是传统概念的相对运动。且若把这一过程看作前后两实现点位移,则绝对静止参照消失。在这里,运动的概念再一次实现变革。单元统一恒速(c)各自径向扩展,运动物体内部单元扩展速度与物体整体运动速度之差同一于物体外部光速(单元扩展速度)与物体速度之差(以即时速度计,无论是惯性系还是加速系,包括在各方向的矢量分量),并成为该物体的主体光速标准。因此,运动系测光速不变且无法测出己速,物理定律不受影响。

设在理想绝对静止坐标轴上,物体或光甲、乙分别以速度v甲、v乙运动(v甲和v乙的比较标准是光速c),问主体甲看乙速度V乙是多少。

问题中的主体是甲,速度比较标准应是甲中单元信息传递速度与甲运动速度之差。

V乙=(v乙-v甲)c∕(c-v甲)

(c-v甲)≥(v乙-v甲),V乙≤c,即被观测实体速度永远不大于光速;若v乙=c,则V乙≡c,即光速不变;v乙=v甲,则V乙=0,即同步相对速度为0。

若v乙>v甲,v乙-v甲>0,V乙与静止参照系中甲同向,它的主体比较速度c-v甲中c被v甲部分抵偿;若v乙<v甲,v乙-v甲<0,V乙与静止参照系中甲反向(我们始终以问题速度V乙为正方向),它的主体比较速度c-v甲中c被v甲补偿。

而v甲-v甲≡0,所以V甲≡0,也就是主体总测不出自身速度,即物理定律在匀速系和加速系都保持不变。

若v甲<<c,则V乙≈v乙-v甲,当主体相对于理想绝对静止的速率远小于光速时,则回到牛顿运动学。

当v甲≠v乙,c-v甲≠c-v乙,揭示作相对运动的两主体互测对方速率不对等。这一揭示(或称预言)是柳下实现物理学的标志,对它的实验观测验证意义将不亚于1881年迈克尔孙干涉仪实验或1919年日全食观测,可别说柳下物理学是“伪科学”哦。当前技术水平应足以支持对此实验检验。

(3)不仅主体致密度影响主体时空,主体加速也改变主体时空。物体接受或释放单元或单元组织,内部单元之间实现路径和频率则改变,物体整体即时加速。这一量子式非连续动力学原理不仅贯通惯性系和加速系,而且给出量子论和相对论彻底统一的接口。

能元之间相应实现模型也导出“尺缩钟慢”,物体量子非连续跃迁式加速,其中能元之间实现节奏与物体理想绝对静止参照系中速度v有关系

v方向tv=t0∕1-(v∕c)2

垂直于v方向tv垂=t0∕〔1-(v∕c)2〕1/2

不同方向上能元间节奏的分裂会导致物体解体;若物体内部能元们在能元加入或释出时来得及协调(否则解体),使物体在v方向收缩为

lv=l0〔1-(v∕c)2〕1/2             (1)

正好补偿v方向的节奏,物体中单元实现节奏获得谐调一致,赶上最快的

tv=t0∕〔1-(v∕c)2〕1/2             (2)

因为钟慢,物体作为主体光测外物则各方向均有尺缩

lv=l0〔1-(v∕c)2〕1/2             (3)

因相对运动(速度V)观测对方物体也有信息传递路径加长的钟慢效应

TV=T0∕〔1-(V∕c)2〕1/2             (4)

(1)(2)式为物体自身变化,(3)(4)式为物体作为主体对客体的观测确定,不决定影响客体存在。

孪生子中A乘飞船离开B,设相对于虚拟的单元球心A比B有更多运动。因为加速是量子非连续的,虽然A的生命节律在每一级加速后都会变一级,当回到B身边时正好又与B的生命节律一样了,但是由于这个过程中A的生命节律多比B慢,所以A年轻了。这里不发生悖论,因为从(3)式看可知A加速会看B尺度改变,所以在光速不变的前提下不会看到B节律按照(4)式变慢,转换实现在每一级加速瞬间。量子非连续动力学原理是量子论和相对论的接口,并且统一通贯地解决惯性系和加速系的时空问题。这不是在爱因斯坦体系中能够完成的,而是以多元主体相应时空修正爱因斯坦时空,时空是主体存在而不是客体存在,引力的原因是物体之间单元实在的交流而非时空弯曲。一切存在都是若干单元,别无他物,没有时空实体存在,遑论高维时空、时空扭曲或穿越。

3、融贯统一的柳下广义量子论、相对论和进化论及多元主体相应实现逻辑

  存在有统一最小单元,存在之间相应实现,实现相应确定;作为实现的存在为主体,存在之间一切作用(实现)效度都是(实现的)信息与主体相关项的比值,而公因内容无意义;单元之间相应实现组织、再组织或分解,存在量增总是指向环境中有利于实现的组织模式者。存在的最大公因内容是单元的速率,它无论怎样都不影响实现(包括主体观测)结果,在这个意义上,可说实现哲学是完备和彻底的,没有更深层。“公因内容无意义”消解了概念体系预设必要。

  存在之间相应实现并实现相应确定,作为实现的存在为主体,有实现就有主体,有什么实现就有什么主体,实现在哪里主体就在哪里,实现决定主体的内容和边界,主体与实现同一,主体是相应实现的若干单元的集合,主体之间关系可归于子、交、并等集合形式,进行精致分析,主体之间不可替代。

  属性是客体的相应主体实现确定,是主体存在,存在实现相应属性于不同主体,存在之间无固有属性。存在于无穷环境中实现和再实现,主体对客体不要企图给出属性定论。

  柳下主体新概念强调主体实现确定及其亲身第一人称不可替代地位,唤醒主体自觉,主体非空,置空学于死地。柳下以相应消除相对,以相应确定逼退不确定,主张以多元主体相应实现逻辑统一经典逻辑和辩证逻辑,以经典逻辑主体多元解释辩证逻辑。

二、简明的意识原理及其神经核心工作机制

  柳下实现物理学对量子和时空的纯粹唯物解释和柳下主体新概念实现的主体分析及主体觉醒,为意识解释作出必要的准备,尤其是柳下实现哲学的核心思想“存在之间相应实现确定”更是意识解释的临门一脚。

1.意识原理及其神经连接模型

  意识即认知,孤立一种主体感觉实现无法确定所指,没有意识或认知意义。不同种感觉之间才能相互确定实现认知,不同种感觉之间相互确定即意识(认知)原理。两种以上感觉神经同时兴奋的主体实现即意识,不同种感觉神经因同时兴奋建立连接即记忆(或概念体)。

  同种感觉神经不能直接连接,否则,设若同种感觉神经可以直接连接,则一个头脑中所有感觉神经很快都会直接连接而失去逻辑陷入混沌。不同种感觉神经因同时兴奋建立连接,并因连接引发兴奋,此即最简或核心神经机制模型,感觉神经连接路径即意识逻辑。在由连接引发神经兴奋过程中,若某环节仅有一种感觉神经兴奋,则是主体无(潜)意识状态。强调不同种感觉神经才能建立连接(获发表在2020年3月9日《Naturn Physics》的斯坦福大学实验报告支持)是柳下对赫伯学习法则的重大发展,这样,意识逻辑就有了,各种意识现象由此简单模型得到很好解释。

量子机制最新解读6.jpg

  神经之间同时兴奋经历愈多则连接愈牢固,间断长久则可能断开连接。神经及其连接是通用而可以组合集合实现意识主体的,也即神经元及其连接会为若干现象所共用即公共子集或交集,正是这种多元感觉神经及其连接公用组合主体实现机制给出神经网络并行实现(计算)能力。

  进化赋予生物神经及其先天连接,生活经历使神经建立后天连接,主体间交流、学习也可以唤起感觉神经同时兴奋并建立连接实现新的认识和概念体。语言在不同主体对应不同概念,主体以各自的感觉神经及其连接结构来理解。某种连接缺失则不可能有相应方面概念的顺畅交流。柳下称因感觉神经先天或经验连接不同而无法交流或理解为“主体间鸿沟”,我们真的无法知道晒太阳的石头实现什么主体感觉。一般非神经物质实现的主体感觉是微弱的,多种感觉主体(可以非局域)实现的意识,若无连接则无记忆和长进,也只能是微乎其微。

2.感觉中心转向

  快感和痛感的实现即主体价值(利害)的实现。意识主体以伴随快感或痛感实现而相应对客体建立价值属性,确立客体与自身利害关系,绝对或先验价值不存在。快感和痛感是意识的驱动、概念的核心、认知的起因和归宿。快感和痛感是唯一价值依据,利他或为人民服务的目的也是为了他人快乐多些或痛苦少些,从而自己由镜像神经机制获得快乐或减免痛苦。

  意识主体是以感觉经验对存在建立属性的,没有某种感觉神经及其兴奋就没有相应意识,这是意识的边界。离开感觉实现,则意识主体对存在给不出任何形式、属性。玻尔曾说“认为物理学的任务是发现自然是什么是错误的。物理学是关于我们能对自然说些什么。”意识不是对客体的本真反映,而是生成了生物适应生存的新的东西,意识主体对客体只能给出主客关系而给不出本质。但意识主体可以给出自身感觉本质,这是主体亲身体验给出而不是对客体存在给出。

  意识主体的立足点是感觉而不是所谓的物理属性,一切属性都可以还原为感觉,柳下称之为“感觉中心转向”。于是,意识解释鸿沟自行消解,感觉和所谓“物理属性”并非分别处于某“沟”两侧,感觉是建立和解释一切属性的基础,而不是相反。

  不同的神经组织及其不同的经验建构不同的概念和逻辑体系,所谓某范围内的共识,是因为这些主体有近似结构和经历。知识是具体主体感觉确定,当然相应适用于该主体,但随主体变化而相应弱化。知识相应确定,利用因此可能,感觉中心转向给出新的知识论奠基。

3、心物同一

  存在是一元的,心物同一,没有物质和意识之分。感觉、意识和相应兴奋的神经组织是同一存在,参与到因果中,神经与运动组织相连,神经兴奋“点火”相应运动组织而支配行为。不是智能设计的快感和痛感神经完全颠倒支配行为取向的多感觉神经系统不可能一下子实现,意识主体是在既然的各种感觉神经实现路径基础上一步步进化,自然选择不会给快感或痛感颠倒支配行为取向的多元感觉神经生物生存繁衍的机会(行为支配逻辑混乱必被淘汰)。感觉不仅对存在给出属性“是”什么,而且给出价值“应该”怎样,“感觉(包括感觉神经连接)中心转向”使休谟难题获得解决,“感觉中心转向”是认识论和实践论的统一。

  自然机制只可以被利用,不可能被改变,感觉也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既然实现(消除了“僵尸论证”),实现是再实现的路径依赖,进化是单元机制和感觉实现基础上的演绎,生物向利行为是神经机制与单元机制的统一(消解了“随附论证”),绝不背离。一切存在都是若干单元的集合,意志抉择是通过单元机制基础上神经机制来实现的,绝对是单元机制精致运行的结果,意志自由是神经主体自我感觉。

  无差别的单元们在绝对精准地应机实现,没有例外,不存在特殊地位的上帝之手的干涉,也不存在单元的意志抉择。感觉是单元的主体实现,一切存在都是若干单元的集合,意识主体存在是单元机制上的进化实现,是单元机制和神经机制的统一。

4、感觉主体及其集合关系

  意识主体对客体只能给出关系而给不出本质,但能够自我给出主体感觉属性,一条实现快乐的鱼可以宣称自己是快乐的,而且知道自己是怎么个快乐法,感觉为意识主体属性。因为主体感觉相应于主体实现结构,而没有绝对相同或绝对几何相似结构的多单元感觉主体,所以没有任何意识主体(当然也是感觉主体)能够绝对相同地给出另一主体感觉内容。

  神经组织兴奋实现感觉,而神经组织与其他物质在基本单元无差异,每一单元的实现都实现全同的基本感觉。感觉是单元实现主体属性,主体属性即主体存在本质。这是意识主体自我体验给出,不是对客体存在给出,而且只能指出是感觉,不可能给出单元实现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更没有谁对之给出非感觉本质。没什么比实现更具说服力的了,这是对既然实现的追溯分析,我们必须承认单元实现主体感觉质的存在,这是心物同一的终极。对存在的本质(自在属性或质料)认定为感觉,这是柳下对现象学的发挥,所谓查尔莫斯“难问题”已彻底解决。

  不同种感觉之间相互确定实现意识,并不是不同种感觉之间出现第三者,两者的存在本身就是意识存在,两者集合不大于两者。“多单元组织活动实现的感觉相应于主体实现结构,并随组织演化而有多元化和强化进化。意识主体实现是多元感觉神经兴奋实现的集合,也是若干基本单元实现的集合,从基本单元实现到多元神经组织意识实现,没有任何全新存在突现。”所谓“突现”或“涌现”不过是对认知底层盲区的搪塞。一般非神经组织实现感觉弱于神经组织,且单一一种感觉不实现意识。这是新泛心论,泛感不泛识,而传统泛心论实为泛识论。

  不同种感觉之间相互确定实现意识,作为实现的存在为主体,那么,宇宙中相距遥远的两种同步(在爱因斯坦相对论中不存在绝对异地同时,在这里单元一处实现而他处即时消除存在可能可定义异地同时)感觉实现,甚至两个意识主体是否实现为一个意识主体?柳下认为当然,只是实现在哪里则主体在哪里,主体之间不被替代,此主体不知彼主体也,子集主体当然也不知全集主体,且不同种感觉主体之间若无连接则意识主体无以记忆、长进和支配行为。

5、意识的具身多元感觉神经连接组合并行计算主体实现集形式

量子机制最新解读5.jpg


(1)认知和决断

  设a、b、c、d……为不同种感觉神经,ax、bx、cx、dx……各为一种感觉神经的一个神经元,集合中的神经元处于受激兴奋态。则{b1,b2……bn}集合主体无意识,或称作潜意识,连接运动系统只有应激反应。

  a1受激兴奋引发{a1,b1,b2,c1,d1,e1,g1},设e1为快感神经元,g1为痛感神经元,e1感觉强度大于g1感觉强度,则d1受激于e1持续兴奋,c1因能量供应有限而兴奋衰减,于是实现{e1,d1,f1,f2,b2},并激发连接的运动神经而实现行为。

  智能受能量供应能力限制,同等其他情况下,神经网络能量供应能力越强则算力越强。

(2)图像识别

  设{b1,b2……bn,bm}和{b1,b2……bn,bp}分别为姐妹俩的脸在某人的视觉集,其中神经元b1、b2……bn与姐妹名字听觉相应神经元a1、a2都相连接,而神经元bm和bp分别与a1、a2连接,于是{b1,b2……bn,a1,a2}时主体不辨a1、a2但已限定两者,当{bm,a1}或{bp,a2}即主体实现人脸识别。若bm和bp分别与a2、a1的否定概念连接,则更确切实现识别。

(3)可塑连接

  意识(认知)主体的多元感觉神经元在学习和实践中因同时兴奋实现直接连接。神经连接强度用进闲退,并在其神经连接路径中实现价值选择,相应于环境、任务及其变化实现递进简并、优化、协调。

(4)自然语言

  设存在W在意识主体S和S′分别实现感觉{xn}和{xn′},感觉相应于主体实现结构。若两者分别伴随实现“W”的语音听觉或字形视觉{an}和{an′},则分别实现语义{xn,an}和{xn′,an′}并建立神经连接。虽然{xn}≠{xn′},甚至为不同种感觉,但S和S′语言交流使用同一文字“W”。

6、逻辑的感觉神经连接诠释

  (1)感觉神经连接实现经典逻辑  若干种感觉神经分次同时兴奋建立经验连接实现归纳逻辑,例如若干形象视觉神经连接某声音(名字)及某触感神经,则将某类事物纳于一个属性;而演绎逻辑则是连接于这一声音听觉神经的各种感觉神经,都又直接或间接连接于相应属性的触感神经。形式逻辑的三定律在感觉神经连接同样得到简明解释,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要求在同一论题中概念体连接确定和不变。

  (2)感觉神经连接主体的多元实现辩证逻辑

  不同种感觉之间相互确定及其神经连接会令认知主体初步经验归纳给出对象与属性的同一,甚至对不同主体分别说同一事物好和坏的现象归纳为客体属性都是“一分为二”。而矛盾经验的积累连接也会令认知主体归纳给出,属性是认知主体存在而非客体固有,并随具体认知主体感觉神经及其经验连接结构的不同而不同,从而建立多元主体相应实现逻辑——存在之间相应实现,实现相应确定,作为实现的存在为主体,同一存在实现相应属性于不同主体,且归纳和演绎两形式逻辑对于每一具体主体普遍有效(如同在各个参考系中物理定律不变)。这样,经典逻辑成为多元主体相应实现逻辑中的具体主体特例,经典逻辑和辩证逻辑统一起来,辩证矛盾不过出于经典逻辑的主体多元。快感和痛感神经的连入则更是建立起价值参与的多元主体相应实现逻辑。

7、类脑认知通用智能的人工实现

  人工多元感觉神经连接组合并行计算主体实现集类脑认知智能概念机(简称“柳下机”): 根据任务制备相应分辨率的可逆引发电效应的多种感应器,进行人机(“手把手式”或“镜像神经式”)教学或随机活动,引发人工电路神经元突触同步经验硬连接(可以芯片实现),由人赋价值、任务定义域或人工确定以递进优选连接路径而实现工作驱动,并在工作中持续优选而进步,可随环境或任务变化而实现更新优选,机器高效识别、理解、最佳选择决断和任意机械动物的高效运动都可由此方案实现。这里,人机可以进行不同语义模态之间的对话。我们不需考虑人工智能主体感觉或语义本质(不会影响行为),但必须把不赋予其快感或痛感神经作为人工智能第一伦理,令其不得成为独立价值主体及社会利益主体而只能作为人类工具。

  柳下机从根本上颠覆图灵—冯·诺伊曼机架构,以认知原理建构,不同范畴感受器电路建立经验连接,实现逻辑明晰的可解释性的智能;柳下机运行连接组合并行算法,连接即记忆,存、读、算同一,不需专门存储器,且实现并行计算知识迁移,低耗能高速度小样本强通用,非应境、不适应、大训练、无解释、灾难性遗忘、NP等人工智能主流范式的多种困境在变道新范式的柳下机不复存在。柳下机也可以是大场景、大网络、多对象、多主体的智能平台。

  多元感觉神经连接组合主体实现集合形式也可以代码运行于冯·诺伊曼机,这样实现智能但不实现意识。

  多元感觉神经连接主体实现集合形式给出了强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方案,人工智能物应境认知学习、语言理解、决断指令等由此实现。此种机器虽然难以达到人脑数量的神经元及其突触,但有能量特供、任务精专和记忆强、速度快、无私等优势,预计可做科学探索、律政决判、军事指挥、艺术创作和手术、驾驶、烹饪等几乎所有人类所做工作,而且做得更好。


量子和神经机制是终极的科学问题,没有与之比肩或更底层或更重大的问题存在。量子和神经机制实现解释,其他一切问题都已成为明白自觉下的技术演绎,降维操作。

参考阅读:

解答时代之问,实现可信可靠可解释人工智能技术路线和方案

中科院提出的基础物理学四大难题之解

2021实现哲学年鉴

逻辑的神经机制解释及其主体多元

智能系统学报刊文:柳下解答李德毅院士通用人工智能十疑问

科技新命——感觉中心转向

大道至简——智能的结构和人工实现

柳下多元感觉神经连接机制模型获斯坦福大学实验证据支持

柳下弈

柳下弈二维码.jpg

柳下哲学院.jpg

柳下弈,重建“实现”和“主体”概念,开创实现物理学、实现意识学和实现哲学,“感觉中心转向”旗手,提出类脑认知通用智能理论和技术实现架构。应邀报告、合作、顾问,接收研修生。Email:liuxiaququ@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