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生活“离场”的6大启示录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首页>条目>电商


妙生活“离场”的6大启示录

千亿级生鲜市场靠谁拯救?

可以肯定一点:只想靠资本,没有造血能力的生鲜企业都将会悲情离场。毕竟,生鲜行业赛道已经关闭。市场逐渐被挤压,未来谁能成为最后赢家呢?

或许,是生鲜巨头。

生鲜行业寒冬 扛不住的都走了

生鲜行业寒冬来了!

只有不走寻常路,才会有属于自己的路

纵览全局,生鲜行业已经没有蓝海,阿里、京东、苏宁、每日优鲜、百果园等等巨头已经形成的生鲜领域战略格局。

尽管,近两年的作为生鲜领域战略转型的社区团购纷纷收到资本的青睐,但90%以上的生鲜团购平台已都没有盈利。

更要命的是,2019年社团团购遭遇合并、倒闭、裁员等负面事件困扰。另外,在资本寒冬的情况下,资本纷纷表示“没有造血能力的项目不值得投”,画饼、讲故事、谈梦想和情怀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

11月初,呆萝卜因资金链断裂,而挽救无果,已经出现大范围关店。这家曾经在2019年6月份融资1个亿的利好情况下,也没有挡住“惨烈竞争”、“成本高于营收”的因果循环。

当然,呆萝卜不是2019年生鲜行业最后一个失败者。近日,社区电商妙生活也平静地离场....“没有拖欠员工薪资,没有拖欠供应商货款”。

无独有偶!妙生活也获得2亿元的融资。

根据IT桔子消息,妙生活于2018年年初还宣布获得今日资本B轮2亿的融资。

农业行业观察发现,妙生活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主打水果等生鲜电商的O2O平台,通过线上预定,线下实体店等推广的生鲜销售渠道。该平台由前易迅网联合创始人林敏、邹志俊和陈勇创办。

其中,林敏是原易迅网联合创始人曾负责供应链、邹志俊是原易迅网运营,现任“妙生活担任CEO”、陈勇原是易迅网技术的联合创始人,现任“妙生活的CTO”。从3人职位来看,妙生活拥有最完美的生鲜创业团队:资源整合者、运营大咖、技术大拿。但依然没有挡住生鲜行业“不盈利”的大环境。

数据综合显示,呆萝卜半年烧完1个亿,妙生活1年多烧完2个亿...可见,生鲜电商行业真的是靠烧钱出来,一旦没有资金跟不上,破产或倒闭是必然。

妙生活被“折腾死”

人生,需要折腾。但创业不能折腾。

从妙生活的4年布局来看,每一次扩张都似乎在“与天斗”、“穷折腾”,但每一次的布局都掉入生鲜的泥潭。我们一起来看看妙生活带给我们的6大启示录。

1、品类深渊


品类是不是生鲜企业的核心呢?从诸多案例来看,显然不是,复购率才是!

但行业内凭借一个单品做起来的生鲜平台很多,比如本来生活、每日优鲜、天天果园都是从单品出发,提高复购率,借助多元化单品满足用户深层次需求。

然而,成立不到1年的妙生活却从水果品类拓展到全品类生鲜,产品包括水果、蔬菜、鲜肉、水产、牛奶、调制品等等。

众所周知,生鲜损耗是生鲜企业盈利的分水岭。但妙生活也遭遇生鲜损耗之外,水产、牛奶、鲜肉等产品保鲜都没有做好,导致门店损耗大增,影响门店盈利。

2、规模之困

有人分析,生鲜盈利困难都是因为单体盈利小,企业采用规模化就有机会提高盈利的能力。

举个例子,一个生鲜门店每日盈利1万元,如果100个店就能实现100万元/日。貌似这样的逻辑也是行得通。

但是,行业里还有一种声音,规模越大,盈利越困难。因为,生鲜的复购问题、投入问题、成本问题...都成为制约着生鲜利润。

曾有报道妙生活拥有30家门店的时候已经获得盈利,但在获得2亿元融资之后,妙生活门店从50平米扩张到100平米,门店数量也从30家向200家进军。


但2018年之后,妙生活没有披露过任何一次盈利的消息,这表明妙生活扩张之后遭遇盈利困局。

由此可见,规模扩张之后,妙生活遭遇“规模之困”。

3、模式迷局

其实,到目前为止,生鲜领域都没有哪一种模式堪称完美。所以,模式不能成为生鲜企业的武器。

在扩张的模式上,妙生活采用的是合伙人制,均有员工合伙开店,妙生活控股的模式。

前期,该模式帮助妙生活扩张开店和减轻资金压力带来了诸多的利好。但后期,合伙人模式成为妙生活之痛。因为该模式满一年之后,合伙人可以拿回自己的20万的保证金。

这种模式仅仅是利益的捆绑,一旦公司出现问题,这些合伙人将会纷纷离开,另谋他路。

4、物流之累

物流是生鲜企业的武器。京东、阿里、苏宁在布局生鲜之前都纷纷发力物流,并在生鲜配送过程中,依靠物流优势赢得用户和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电商企业建设物流必须要依靠业务规模,才能发挥物流的功能,如果规模没有起来,物流成本就会导致企业很大的压力。

作为社区店的妙生活就陷入物流深渊。农业行业观察发展,妙生活耗费大量成本组建自己的物流团队,只有很少的部分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另外,妙生活还推出买满29元即可享受免费配送的策略。

从妙生活融资来看,大部分费用用在了物流上面。2015年,妙生活获得500万美金A轮融资,2018年又获得2亿元B轮融资。除去合伙人交纳的保证金之外,至少70%融资金额都投到物流和配送上。

但妙生活的门店数量依然不到100家。因此,物流规模效应一直没有做起来,物流投入基本上补贴用户。

5、经营之恶


温氏为何能成为百亿企业?经营是关键。


其实,任何一家企业想要在市场上的胜利,独特经营或者有效的经营都是很有必要。


根据报道,妙生活从仓库拿的价格高于同行业价格,同时该公司的采购预估非常不合理。


根据该公司前员工披露,妙生活根据市场预估提前进行生鲜采购,但实际送到门店的货量却是申请的两倍或三倍,如此导致大量的损耗。

另外,公司管理混乱。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互相推诿、配合不协调、客户投诉堆积、员工情绪差...这些管理不慎都导致客户流失,员工流失,从而影响到妙生活品牌形象和信誉。

曾有消费者告诉媒体:妙生活的门店现场管理、选品和商品都太差了。


6、战略迷失

虽然,妙生活的3位高层都具有供应链和互联网基因,但生鲜新零售到底如何盈利,未来如何推进业务...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毕竟,生鲜行业是一个“用户为王”的行业,懂用户的人才能搞懂生鲜。


从成立开始,妙生活布局线上线下、仓店一体化,但似乎都没有独特的优势。从2015年起,每日优鲜、盒马鲜生等巨头在资本加持的情况下虎视眈眈,分羹市场。


其实,在4年间,妙生活的布局让人看不懂,无论品牌、还是模式,妙生活都落后于同行。

此前,妙生活的内部人士将公司的“倒闭”归结于“战略不清晰”,包括定位、布局等。

生鲜行业下半场:找好靠山 卖个好价


早在2015年,资本、创业者、媒体纷纷表示:生鲜电商是互联网创业新风口,并且是农业领域新赛道。

4年后,生鲜行业成为一场围城。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曾有过统计,在生鲜电商行业,“1%实现盈利,88%亏损,7%巨额亏损。”倒闭、关店、合并成为这个行业的特色。


另外,从生鲜电商模式进化来看,B2C模式、B2B模式、O2O模式、S2B2C模式、社区团购等新模式层出不穷,但90%以的上行电商都处于不盈利的状态。

业内专家表示:生鲜行业不盈利的原因与复购率、用户习惯、损耗、成本等有关系。但从深层次原因来看,生鲜电商本身的造血能力不足。


随着资本寒冬的到来,大潮退去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谁在裸泳。另外从2018年之后,生鲜行业的赛道已经关闭。


对于生鲜行业来说,剩下的机会就是:找好靠山,卖个好价。


但,生鲜巨头凭借规模、供应链、流量等优势将会成为行业赢家!


妙生活“离场”的6大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