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运动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反侵略战争准备和外交活动的基本方针。1972年,毛泽东根据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的方针。同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的批语》转述了毛泽东的这个指示。“深挖洞”的直接含义是构筑坚固的地下防空工事,特别是加强战略要地和大中城市的防护工程建设,防备敌人的大规模战略空袭;其广泛含义是全党、全国和全军要抓紧时间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工作,准备敌人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广积粮”的直接含义是增加粮食储备,以应付可能发生的战争或自然灾害;其广泛含义是发展工农业生产,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厚积国力,搞好战略物资储备。“不称霸”是强调中国抓紧战备、增强国力完全是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发展,中国不搞霸权主义,并坚决反对超级大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在“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方针的指引下,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加强了重要战略方向的国防工程建设,全国各重点防空城市掀起了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的热潮,构筑了大量打防结合、平战结合的地下工事,大大增强了国家的整体防御能力;军队和地方按照布局适当、储存安全、调用方便、经济合理的原则,加强了战略物资储备,形成了国家、军队和地方分级储备的战略储备体系,在应对局部战争和自然灾害以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毛泽东针对当时国际国内客观存在的危机,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方针,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思想更加具体化,并从对内政策延伸到对外政策,对于遏制大规模侵略战争、推进国家经济建设、在国际上树立中国的和平形象,都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