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商城遗址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017.png

尸乡沟伴有商城

018.png

建电厂“带”出商城

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规划在偃师市以西的首阳山修建一座大型电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河南省〈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的规定,文物考古部门在工程施工之前对此处进行了勘查,结果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埋藏在地下的商代早期都城遗址,这便是偃师商城。经过近20年的发掘和研究,这座深埋于黄土之下的商城终于重见天日,再现出昔日的都邑风采。
偃师商城,北依邙山,南临洛河,西南距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6公里,东接今偃师市城区,正处于河洛之间的平原上。城址平面近长方形,全城总面积约为190万平方米。城墙全部用夯土筑成,残高2米左右。现已发现城门7座,其中东西两边各3座,北边1座,还发现若干条纵横如织的大道,均与城门相连。在大道之间,分布着一些建筑物的遗迹,有4处规模甚大。其东,高庄村边地势隆起,当地所传是汤都西毫的“亳”地,城中,塔庄村北有一条慢坡低洼地带,群众世代相传称之为尸乡沟,横贯东西。因此,遗址发现之初,称之为“尸乡沟商城遗址”,由此也证实一些古代文献大致是可信的。如《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偃师县下注:“尸乡,殷汤所都。” 019.png

城中有城共三重

从城墙的平面布局来看,北墙宽于南墙,东墙在中部偏南处略向内收。作为一代王都,为何会如此 呢?后经发掘,疑团尽释。
原来偃师商城的城墙并非一次建成,而是在不同时期分两次修筑而成的。第一次仅建南部小城,后在小城的基础上扩建为大城。扩建后的大城南部仍为原小城的南半部分,而其北部则是在原 小城基础上向北、向东延伸扩建而成。这一发现是1997年田野考古工作的重要收获之一,其意义不亚于偃师商城的最初发现。
020.png 偃师商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由多重城圈相套合,布局极为严谨,大城之内有小城,小城之内有宫城。宫城或许就是近似后代皇宫的紫禁城,宫城内发现多座宫殿基址,宫殿建筑的周围亦往往有高大坚固的院墙与外界隔开。1996-1998年发掘的一组官殿基址,为前后两进院落,由前后两座主殿、东西两侧庑殷组成,这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两进院落宫殿。宫殿建筑规模宏大,有的面积达数千平方米。官城西南另有一个由围墙环绕的基址群,成排成列有规律地分布着96座建筑基址,专家们推测这座小城可能是当时守备森严的皇家仓储之所在。

供水排水管成网

偃师商城的另一特点是筑有严密的供水和排水系统。到目前为止所发据的几座城门遗址的路土层下,都发现有通入护城河的地下排水管道,在 各宫殿基址中也多处发现有排水和供水管道。这些管道皆植入地下,相互联通,科学合理,反映了商代早期人们在都城设计方面的卓越成就。最近,又在宫城的北部发现了用石块砌成的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的大型蓄水池,也与城址有着有机的联系,可能为供游乐的宫苑。
023.png 从以上的考古发现迹象可以看出,偃师商城这座封闭式的规模宏大的城址,其布局、规划、设施 井然有序,显然是按照都城需要建筑的。从它那严密的城内布局、高大墩厚的城墙以及城外宽20余米的城壕上,我们仿佛可以看到3600多年前商汤灭夏的刀光剑影,可以感受到当时征伐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胜利后大兴土木的场景。 021.png

宫殿已出墓在何方

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偃师商城为商代早期都城遗址已基本被确认,但学术界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有学者认为,僵师商城应是商汤的都城一一西亳;也有学者认为,偃师商城应是商汤灭夏之后在此建立的军事重镇,其主要作用和目的是为了镇压夏代遗民的反抗;还有学者认为,偃师商城是汤孙太甲因被伊尹放逐所居的“桐官”。尽管看法不同,但由于它修建的年代为商代早期,而且又处于夏朝王畿地区,因而该城的出现无论如何都是古代商汤灭夏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映。“九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将这座商城作为夏商文化与年代分界的界标,是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和道理的。
022.png 偃师商城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商城之一,它不是二里头夏代都城的延续,而是重新选择位置,东移于洛水之阳,经过奴隶们开拓重建的又一座新的都城,它比二里头夏都的规模更大,布局更合理,更便于军事防守,并增加了游乐设施,所以就更适合于王都的要求。它的重新面世,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文明和城市的发展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偃师商城与二里头遗址一样,都给考古学界留下了同样的希望和企盼,即寻找与宏伟壮观的宫殿建筑相匹配的王室墓葬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好梦成真,我们殷切地期待着。偃师商城遗址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先后被评为“20世纪河南十项重大考古现”和“中 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