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前哨”已响 虚拟人或成头等舱“船票”?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首页>条目>虚拟人


  前有虚拟偶像出道,后有柳夜熙爆火,虚拟人IP正在迅速出圈。
  与市场前期热衷的VR、AR等不同,有市场人士甚至认为,如果将元宇宙比作驶向未来的飞船,那么虚拟人或许才是第一张船票。不过,由于缺乏具体应用场景,目前数字替身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而相比之下,虚拟偶像的发展更为成熟,似乎已经成为承接现实与元宇宙之间的重要桥梁。
  【虚拟人发展阶段】
  虚拟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虚拟形象引入现实世界,发展初显萌芽
  20世纪80年代开始,虚拟偶像的概念开始在日本形成,早期的虚拟偶像使用2D、3D动画的形式表现虚拟人物形象。这一时期的虚拟人为虚拟偶像,例如虚拟歌姬林明美、少女偶像芳贺唯,参与的公司主要是动漫制作方、游戏公司等,通过向粉丝售卖音乐专辑或参演电影等影视作品的方式盈利。
  2.第二阶段(21世纪初期):踏足影视娱乐行业,步入探索阶段
  21世纪初期,CG技术、动作面部捕捉技术发展日益成熟,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虚拟角色面部表情、动作等更加丰满。这一阶段的虚拟形象主要为虚拟及电影中的 虚拟角色,如初音未来、洛天依、《指环王》咕噜等,参与公司为顶尖CG公司、音乐制作公司、媒体公司,除了通过售卖音乐专辑等周边进行基本的盈利外,举办线下演唱会或在主流舞台进行表演等也成为了商业价值落地的主要形式。
  3.第三阶段(2016-2019年):商业化起步,虚拟偶像与服务型虚拟率先发展
  2016年后,随着技术发展,IP型与非IP型虚拟人均开始商业化起步。IP型虚拟人方面,海内外社交平台开始涌现出大量虚拟主播(Vtuber),这一时期的Vtuber形象以 二次元、卡通风格为主,多由“中之人”扮演,利用粉丝经济,通过平台粉丝打赏及直 播分成实现盈利,吸粉能力可观。非IP型虚拟人方面,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下,虚拟人应用逐渐进入主流市场,传统媒体及商业机构开始使用服务型AI虚拟人进行 业务辅助。这一时期,Bilibili、BKizuna AI等公司纷纷推出虚拟主播Vtuber;搜狗、百度等科技公司也陆续进入虚拟人赛道,布局服务型虚拟人。2017年,B站推出“虚拟次元计划”,打造了国内初代虚拟UP主小希和小桃;2019年,浦发银行和百度同数字员工“小浦”。
  4.第四阶段(2020年至今):行业迅速成长,创作蓬勃发展,资本加大投入
  2020年以来,不同类型虚拟人的商业模式随着行业的迅速成长,逐渐清晰。海内外虚拟KOL、虚拟偶像团体等引领潮流,形象风格多变,商业价值凸显;虚拟网红KOL 与时尚、美妆等品牌合作产生了较好的商业价值;服务型虚拟人在直播间实现24时不间断直播也给商家带来了更多盈利。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升温,头部互联网公司 以虚拟切入点悉数入局,加大资本投入。
  【虚拟数字人时代或已开启】
  业内分析称,元宇宙或将以虚拟人物为切入点,在AI语音助手积累的数据基础上,向具象化发展。从行业空间来看,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市场规模为34.6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62.2亿元;2020年虚拟偶像带动周边市场规模为645.6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1074.9亿元。
  根据头豹研究所数据显示,当前虚拟数字人市场规模已超2000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2703亿元,而其中身份型虚拟人将在未来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另据Research And Markets研究,预计到2028年,全球虚拟活动市场规模将达到5047.6亿美元(约32707.44亿元)。
  不少机构认为,虚拟数字人时代已经来临,预计未来元宇宙中的AIGC将会越来越丰富,基于AI驱动的虚拟数字人也会越来越多。而在时代加速更迭的背景下,虚拟偶像具备吸引不同受众群体并获取流量的潜力,伴随着上游各环节技术逐渐成熟,下游商业变现渠道不断拓宽,行业未来空间值得期待。
  【“捏脸师”跟着火了】
  元宇宙作为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存在,强调沉浸式和体验感。人类在其中的化身须以虚拟形象代替,虚拟人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元宇宙的基建,“捏脸”则是人类虚拟化身的必要环节。
  早在11月,一则“上海捏脸师月入4.5万”的消息就冲上了微博热搜,让“捏脸师”这个职位走红网络。
  据了解,某社交平台在今年6月底上线了个性商城,用户可以提交申请成为捏脸师,主要主要是创作虚拟头像,头像由捏脸师自行命名并定价,系统审核后上架平台个性商城,供其他用户购买使用。
  而针对元宇宙的落地,国内甚至已有头部互联网公司透露已经设置了虚拟角色捏脸师等职位,按照业内的标准,百万年薪起步。
  【虚拟人投资分析】

虚拟人投资分析.jpg


  虚拟人已经成为当前最容易被公众接受的跨次元形式。商业化方面,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融合发展有望由虚拟人这一连接两个世界的支点撬动,虚拟人有望成为宇宙产业链版图中最先快速发展并规模创收的产业。宇宙概念持续发酵,板块热度也在持续推升,推荐持续关注产业动态。
  各环节来看,技术层面,国内阿里达摩院、网易等相继下场,抢跑各自优势领域。阿里达摩院关注AI技术和硬件设备,应用层面落地虚拟店铺,电商成为首先变现的赛道。网易依托游戏业务优势,打造虚拟人SDK、虚拟空间,技术服务和软件应用共同发力,有望率先实现创收。百度将发布元宇宙产品“希壤”,每个用户都有望在其中创造一个专属的虚拟形象,未来生态可持续关注。海外英伟达、Epic Games面向创作者提供虚拟人制作平台,技术复用极大降低门槛。
  内容及运营层面,需持续关注 MCN、娱乐经济公司以及营销公司相关布局。次世文化强内容运营能力,从场景出发赋予虚拟内容,旗下超写实国风 KOL“翎”通过品牌合作的方式已经实现年收入千万以上。创壹科技推出“第一 个元宇宙虚拟人”柳夜熙,热度高涨,后续商业化可观察。芒果超媒(300413)旗下TV创新研究院推出虚拟主持人“YAOYAO”,未来有望在芒果TV布局的多场景、多业务中担任重要角色,YAOYAO之外公司还计划推出更多虚拟。
  当然,虚拟数字人直面行业规范等问题,数字人不仅要脱实向虚,更要脱虚向实,不能也不应该一味的削减现实,而加强虚拟世界的娱乐性。
  诚如欧科云链高级研究员蒋照生所说:“数字人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类逃离现实世界,而是为了加强人们与现实世界、与他人之间的联系。”

虚拟人相关公司一览.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