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理论上能活1000岁,剩下的900多岁,为何无故消失了?

来自通约智库
明华讨论 | 贡献2021年7月8日 (四) 01:21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首页>通约智库条目>长寿

2021-07-07 19:29

2015年的时候,一位名为奥布里·德·格雷的生物老年医学家发表了一篇震惊世界的学术研究:他提出,人类的理论寿命很可能高达1000岁。

如何延长寿命一直都是人类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如果这位老年医学家的猜想真的成立,那也就意味着人类能够通过科学的手段,理论上将寿命延长至1000岁左右。既然如此,人剩下得九百多岁去哪了呢?

人类的寿命

现在人类的平均寿命约为70岁,平均寿命能超过80国家少之又少,尽管我们经常会听到哪里有百岁老人,但是这其实是基于大量人口基数而发生的小概率事件,我们之所以能够从新闻中听到,正是因为它足够稀少。

那么人类到底能活多久呢?对于这个问题,除了上面我们所说的科学家,其实很多其他得科学家们都进行过许多的研究和实验,如果按照其他哺乳类动物的寿命比例来算,人类的真实寿命可能比现在更长。

俄罗斯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长穆尔萨基和莫斯科大学数学系教授库兹明就对这个问题进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发现,如果按照哺乳时间以及身体构造进行推算的话,人类合理寿命应该在167岁左右!

日本学者对于人类寿命的研究,是根据动物幼年阶段的8至10倍来进行推算的,人类至少要在14至15岁的时候,才能实现生物意义上的成熟,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算人类的寿命应该在110岁以上,

美国科学家海弗利克则是以细胞分裂的次数来进行推算的。他认为,如果按照细胞活性来看,人类的理论寿命应该在120岁左右,无论用哪种推测方法推测人类的寿命,所得出的结果都要比现在的平均寿命长得多。

如果将现有的百岁以上老人的寿命进行平均,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长寿的老人中,能够超过100岁的很多,但是很少有能够超过120岁的。因此学界也普遍认为,美国科学家海夫利克所使用的细胞分裂极限法最接近人类寿命极限的真相。

细胞的分裂极限

20世纪60年代,海弗利克找到了人类细胞分裂的极限,在此后的研究中,他一直在寻找影响人类细胞分裂的直接原因,但是无论他如何进行实验,都无法找到影响细胞分裂的关键性因素。

直到20世纪80年代,生物科学家们对染色体末端的端粒结构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构,这才让细胞分裂极限之谜被逐步解开。

科学家们发现,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末端的颗粒状结构就会缩短一点,而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末端的颗粒长度也会不断缩小,而颗粒的缩小,直接导致了染色体的基因结构无法被再次复制,这一现象也标志着人开始进入衰老,细胞分裂极限之谜,终于在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下,得到了最终的答案!

经过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染色体末端的颗粒,是细胞所独有的纠错机制,因为在细胞复制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对DNA进行完全精准的复制,当染色体内部的DNA进行复制的过程中,每次到达端粒部分,就会受到一定的阻碍,所以染色体才会自行将这一部分无法复制的端粒去除,等到没有可以祛除的端粒的时候,细胞也就停止复制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体衰老的问题,细胞停止复制之后,身体很难产生新的鲜活的细胞,各种衰老问题也接踵而至。

用修复代替自我舍弃 理论寿命可达1000岁 那么为什么奥布里·德·格雷会认为人类的理论说明在1000岁以上呢,这位学者并不完全赞同海佛利克的细胞分裂极限理论。

他认为细胞在完成分裂的过程中,还会有自我修复和激活的步骤,而如果可以用修复来代替自我祛除端粒环节的话,就可以极大地延长人类的寿命,理论上来讲,用这种方法可以让人类的寿命达到1000岁以上。

奥布里·德·格雷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由于人类的细胞有着非常强大的自我修复功能,哪怕复制出错,也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恢复如初,也就是说,祛除端粒的环节并不是必须的,如果没有这个环节,染色体内部DNA的端粒部分就无需损耗,而人类的寿命自然也会被延长了。

但是这毕竟是理论状态,以现有的科学技术来看,原来根本不具备干涉细胞分裂以及染色体继承的能力。

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情况似乎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真的能够改变细胞复制的方式,让染色体端粒的损耗情况降到最低,那么人类的寿命必然会得到充分的延长。

试问有谁不想活1000年呢,无论如何,人类对于长寿的探索从来都没有停过,这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根本因素之一。


人类理论上能活1000岁,剩下的900多岁,为何无故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