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约】前言

来自通约智库
江南仁讨论 | 贡献2018年8月20日 (一) 22:37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是【资治通约】(通约)和如何实现人类的理想社会(【怎么办?】),并采用维基百科的建站方式来实现。
  资治通约,改了《资治通鉴》的“鉴”字为“约”字。目的都是“通过历史往事,有资于治道”。《资治通鉴》,《圣经》的《旧约》和《新约》,《论语》,都是用往事、故事来阐述治道。但资治通约更侧重于历史的成因,事件的内在规律,直至创世纪的命约。
  “通约”同时是一个数学术语。如果几个数之间同时存在一个公约数,称为可通约,如3、6、9、12都有一个公约数3;而4、7、11没有公约数,称为不可通约,公约数中最大的称为最大公约数。“通约”也常引用于描述事物、文化之间的共性。这里,我们将通约各种信仰和思想派别,编写我们共同认可的约律、诫命。和古代的圣经一样,“通约”需要描述世界是怎样产生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到哪里去?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和做事?应该怎么修行才能到达理想的境地?
  往事,是过去探索真理的过程记录。我们今天这里从事的,探索的,记录下来的,明天也将成为往事,将成为更有科学依据的,追求真理的过程记录。
  “通约”记录的事件是参与者的行为记录和思维文件思维文件将用于构造虚拟人,构造我们的灵魂。而人类共同编写的,“通约”产生的约律将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制造准则,也是审判数字化灵魂——虚拟人的准则,也将是我们编写“思维软件操作系统”,处理“思维文件”,最终审判虚拟人应用(复活)的准则。
  理想社会的实现需要实事求是的提出问题,寻找解决的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开展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这就是【怎么办?】
  一百多年前列宁写了《怎么办》的论著,与列宁同时代的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写了同名为《怎么办?》的长篇小说,列宁曾给予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以很高的评价。当代中国人的领袖习近平主席也同样给予了该小说很高的评价,说:“我年轻时读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当时给了我很大的影响。”
  长篇小说《怎么办?》描写的当时的新新人类都是平民知识分子,他们对自由热烈追求,对人的尊严极为尊重。他们自食其力,不喜欢浮夸,崇尚自然科学,办事从实际出发,讲话要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当时的新新人类创办集体作坊,在创办过程的冲突中,显示了信奉希望人人都快乐幸福的高尚品质。列宁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都是试图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只看到问题大大迈出了一大步,我们今天很需要这种精神,通过调查、学习、思考,提出能解决问题的“怎么办”方案。用集体力量写出新时代的《怎么办?》,并学习当时的新新人类创办集体事业,践行《怎么办》提出的宗旨。


  本网站属于维基类(Mediawiki)网站。一般博客(网络日志)、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一类的平台是用户各自编辑自己的文章,其他用户只能跟帖评论。而维基类网站除了用户可以参与评论之外,允许用户自由参与同编辑同一篇文章,自由参与条目的分类,维基类网站会对编辑的过程作记录,可以回溯跟踪每个编辑者所作的贡献。全世界的维基网站实践经验证明,维基形式下人们不会轻易破坏别人编辑的东西(因为即使被破坏也可以方便地恢复被破坏前的状态),经验还证明,让人们可以修改的文章,人们更愿意仔细阅读,认真推敲,更有利于人们对原作者立意的参与。集体的事业需要人们的共同参与,要达到人们共同参与的目的,采用维基类网站发布和编辑文章是最佳的选择。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