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杰纪念知青下乡50周年画册
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
陈文杰画集、知青老照片展
原广东、东莞县沙田公社,义沙大队知青陈文杰特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绘画,“忆当年知青生活小景”。
作者近照
作品封面
“知青”奔赴广阔天地
抚今追昔,为重温我们当年的青春岁月,为给后人留下可供参考和研究的《知青》资料,特收集了当年知青劳动与生活的照片和通过回忆绘画图片,来回顾难忘的《知青路》
简陋的知青茅屋
陈文杰青年时期就好学进取,乃至今天画艺都很出色。
陈文杰年轻时(右一)
难忘的1968年
那是我们学生身份的终点,虽然还憧憬着未来,每个人都像是贪婪吸允知识的海绵,却不得不辍学离开了校园。我们人生的道路从此发生了逆转!
抹不去的人生记忆
依稀当初犹年少
难忘的1968年
我们离开了父母、亲人,上山下乡去靠近贫穷、愚昧、落后和偏僻,进入到最初级的产业,操作着落后的耕作方式——面朝黄土、背朝天!
难忘的1968年
那是我们走向社会的起点!
难忘的1968年
那是我们的青春刚刚开始扬帆!
“千斤重担”肩上挑
难忘“知青”路,勇为时代骄
我们在烈日下,风雨中,在广阔天地留下了最难忘,最凄惶,最壮丽的人生风景。
抛洒下的是我们青春的汗水和眼泪
面朝黄土 背朝天
我们虔诚地追求过
我们狂热地呼喊过
我们莽撞地奋斗过
浪漫的苦涩
留恋书声琅琅的课堂
难忘的1968年
我们一生一次的青春华年,走得那么曲折,那么蹒跚。酸里拌着辣,苦里拌着咸!
我们追忆,我们留恋,留恋的不是吃过的苦,也不是遇到的难。留恋是那书声琅琅的校园,留恋的是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华年!
1968——2018
光阴似箭,一晃过去五十年了。当年风华正茂的我们,当年的“羊尾小辫”,现都已两鬓如霜。
留恋啊
留恋……,我们真的很留恋!
五十年啊 五十年!
爱、恨交织的五十年
不要光说无悔、
不要光说历练、
不要光说承担、
不要光说奉献,
我们也有委屈,我们也有遗憾!
为了补回被耽误的学业,招工回来后,我们要上班、我们要家庭、我们要补课……。
我们并不怕苦,稚嫩的双手曾经也磨出过老茧,但我们没有沉沦,在各自的岗位也轰轰烈烈过,回城后,仍然在作出“牺牲”……。
无尽的苦水中也有甘冽的清泉
岁月蹉跎 人非蹉跎
我们曾经的“战天”
我们曾经的“斗地”
那几乎是我们的全部“昨天”!
丰收的喜悦
希望的无奈
逆流而进
离别亲人思幽幽
田间地头小憩
苦中取乐
随着动情怆然的琴声,触动那艰辛难忘的岁月。
同学情深
小小年纪也得肩挑背扛
路虽崎岖也要坚持
今天我们不再是家庭的支柱,
不再是社会的中坚,
我们即将退出“舞台”
不管你情愿还是不情愿
青春就如此“短暂”
“芳华”已去不再复还!
为50年的聚首我们整整
酝酿了五十年
准备了五十年
等待了五十年
积淀了五十年
期待知青聚会成了“我们这一辈”的“主旋”!
老林、老何、李穗,常去看望文杰
在深厚的友情中得到慰藉
在艰苦的环境中建立的真挚友情
2018年10月26日绘画作者陈文杰与当年下乡同生产队的同班同学老林、老何合影。
2008年(40周年)知青们相约回到曾经插队的地方与当年的大队干部合影
结束语:
往事如秋叶,随风而逝。揉碎的记忆将洒落大地,往事、岁月、青春如同过眼云烟。
历史——会因时代的变化而得到不同的评价,人世间有什么能得到不朽呢?!那就是人们相互间真挚的情感了。
但愿我们之间的友谊能得到这种命运吧!
2018年11月24日(50周年)当年同大队的部分知青回义沙和大队干部合影
知青情结永不败
知青经历永不忘
知青一代永远可歌可泣
鸣谢陈文杰精湛的画艺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活动绘画。
文字部分摘抄
2018年12月5日
更新于 201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