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释儒
儒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鲁国开设讲堂,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广收弟子。他的这种做法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变“学在官府”为“私人讲学”,逐渐使儒家思想普及到全社会。孔子的思想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的教育以“仁”和“礼”为主要内容。“仁”是人能够达到的最高道德境界,“礼”是达到这种道德境界的外部规范,也是这种道德规范在外部世界的具体体现。所以,孔子的教育是圣贤教育。孔子要求“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成为圣贤教育的基础。他整理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典,并把它们作为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
“内圣外王”是儒学全部学说的总的概括。《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属内圣范畴,内圣即通过修养成为圣贤的一门学问。“齐家”、“治国”、“平天下”属外王范畴,外王即是在内心修养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活动推行王道,创造和谐社会大同社会的一门学问。“内圣外王”皆以“仁义礼智”为根本指针。
后期朝代的儒家学者著名的有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南宋时朱熹创建理学,尊四书、立中庸,重视培养内心虔诚的“孔孟之道”,具有开创意义的程朱理学在元代之后中均为国家的官方思想。
历史上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周敦颐、张载、顾炎武、戴震等。
道家
道家学说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对道家的思想和主张作了详细的阐述。老子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并将其《老子》一书改名为《道德真经》,作为宗教的主要经典。 老子认为“道”是客观自然规律,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道”是“不可道”的,它孕育长养了宇宙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正因为如此,老子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老子认为人应该“无为”、“不争”:“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