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利《未来简史》:祖先的需求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祖先的需求

《圣经》(及其对人类独特性的 信念)是农业革命的一项副产品,使 人类与动物的关系走向一个新阶段。 人类开始农耕畜牧之后,导致新一波 的生物大灭绝,但更重要的是创造出 另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家畜。这种 发展在一开始并不重要,因为人类当 时驯化的哺乳动物和鸟类不到20种, 相较之下,余下的野生物种还有千千 万万。但随着时间一个世纪一个世纪 地过去,这种新的生命形式已经成为 主导,今天有超过90%的大型动物都 被驯化成为家畜。

对于被驯化的物种来说,物种整 体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但物种个 体却遭到前所未有的苦难。虽然动物 界几百万年来也经历过各种痛苦磨 难,但农业革命带来的是全新的苦 难,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只会变得更 糟。

乍看之下,可能家畜的生活要比 它们的野生表亲和祖先好得多。野猪 要整天觅食、寻水、找遮风避雨的地 方,而且还会不断受到狮子、寄生虫 和洪水的威胁。相较之下,家猪有人 类照顾,有的吃、有的喝、有的住, 病了有人医,也有人保护它们免受猎 食者及天灾威胁。确实,大多数家猪 迟早都会进屠宰场,但这样真的就能 说它们的命运比野猪差吗?难道被狮 子吃就比被人吃好吗?还是说鳄鱼的 牙齿不会比电动屠宰刀具更致命? 要说家畜命运特别悲惨,重点不 在于它们死的方式,而是它们活的方 式。被豢养的动物从古至今的生活状 况,都受到人类的欲望和动物的需求 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人类养猪,是为 了得到猪肉;如果希望猪肉供应稳 定,就必须确保猪能够永续繁衍。照 这个道理来说,家畜应该能够因此避 开各种极端的残酷对待。如果农民不 照顾好自己的猪,让猪还没生小猪就 死掉,农民就会挨饿。

不幸的是,人类却用各种方式给 家畜带来无尽苦难,但同时又能确保 家畜永续生存繁衍。这个问题的根源 在于,家畜仍然保留着野生动物的种 种生理、情感和社交需求,但这对人 类的农场来说毫无意义。农民常常无 视这些需求,而且不会因此在经济上 付出任何代价。动物被锁在狭小的笼 子里,角和尾巴被割去剪掉,母幼骨 肉分离,而且被有选择地养出畸形。 这些动物饱受痛苦,但仍然继续生存 繁衍。

这种做法岂不是违反了自然选择 最基本的原则?进化论认为,所有本 能、冲动、情感的进化都只有一个目 的:生存和繁衍。如果是这样,看到 家畜这样生生不息,岂不是证明所有 需求都得到了满足?猪真的有生存和 繁衍之外的“需求”吗?

确实,所有的本能、冲动、情感 之所以会进化,都是为了适应生存和 繁衍的进化压力。但就算这些压力突 然消失,本能、冲动和情感也不会随 之消失,至少不是立刻消失。就算这 些本能、冲动和情感已经不再是生存 和繁衍所必需,也仍然会影响动物的 主观体验。在这里,动物其实和人类 一样,虽然农业几乎可以说在一夜之 间改变了整个自然选择的压力,但并 未改变它们的生理、情感和社交冲 动。当然,进化绝不会停下脚步,自 从12000年前农业兴起之后,人类和 动物继续进化。举例来说,现在欧洲 和西亚的人类已经进化出消化牛奶的 能力,奶牛也不再害怕人类,并且产 奶量远远高于远古时代的祖先。但这 些都只是表面的改变。无论是牛、猪 还是人类,深层的感官及情感架构都 仍然类似石器时代的情形,没有多大 改变。

为什么现代人如此热爱甜食?可 不是因为到了21世纪初,我们还得大 吞冰激凌和巧克力才能生存下去,而 是因为我们石器时代的祖先如果碰到 香甜的水果或蜂蜜,最明智的做法就 是尽量吃,吃得越快越多越好。年轻 人为什么开车鲁莽、吵架冲动,还爱 黑进机密网站?因为他们还是照着远 古时期的规则行事,这些规则在今天 不仅无用,可能还有反效果,但是符 合7万年前的进化需要。当时,年轻 的猎人如果冒着生命危险追赶猛犸 象,就可能胜过所有竞争对手,赢得 当地美女的芳心;而我们现在还有着 这种大男子主义的基因。 11

在人类控制的农场里,所有公 猪、母猪和小猪也遵循着一样的进化 逻辑。为了在野外生存和繁衍,远古 的野猪需要巡视辽阔的地域,好熟悉 环境,并留意各种陷阱和天敌。它们 还需要和其他野猪沟通合作,形成复 杂的猪群,并以年长、经验丰富的母 猪作为领导。进化压力让野猪成为拥 有高度智慧的社会化动物(母野猪更 是如此),有强烈的好奇心,加上难 以遏制的交往、玩乐、闲逛、探索周 围环境的冲动。如果某头母猪出生时 有罕见的基因突变,让它对环境与公 猪了无兴趣,这头母猪就不太可能生 存或繁衍下去。

野猪的后裔——家猪,也同样继 承了它们的智慧、好奇心和社交技 巧。 12 一如野猪,家猪也会用各种各 样的声音和嗅觉信号来互相沟通:母 猪能辨识自己的小猪独特的尖叫声, 小猪只要出生两天,就能判断自己妈 妈和其他母猪叫声的不同。 13 宾夕法 尼亚州立大学的斯坦利·柯蒂斯 (Stanley Curtis)教授有两头猪,分 别名为哈姆雷特(Hamlet)和奥姆雷 特(Omelette),他训练它们用鼻子 控制一只特殊的游戏手柄,发现猪打 简单电子游戏的能力很快就和灵长类 动物不相上下。 14

今天,工业化农场里的母猪多半 没有电子游戏可打。它们被人类锁在 狭小的母猪栏里,猪栏通常长200厘 米,宽60厘米,水泥地面,四面为金 属条,怀孕的母猪几乎没有转身或躺 下睡觉的空间,更别说散步了。在这 种条件下生活三个半月后,母猪会移 到稍宽一点的猪栏,生下和养育小 猪。一般来说,小猪自然的哺乳期是 10~12周,但在工业化农场里会被强 制2~4周内断奶,接着就与母猪分 离,送到他处等待养肥、屠宰。母猪 则会再次受孕、被送回母猪栏,开始 另一个循环。一般来说,母猪要经过 5~10次这样的循环,接着就轮到自己 被送去屠宰。近年来,母猪栏在欧盟 和美国一些州已经被禁用,但在许多 其他国家仍然盛行,数以千万计的种 母猪几乎一辈子都住在这样的栏里。 母猪生存和繁衍的一切需要都由 人类提供,包括足够的食物、抵抗疾 病的疫苗、遮风避雨的住处,另外还 有人工授精。客观来看,母猪再也不 需要探索周围的环境、与其他猪社 交、与小猪有任何情感联结,甚至连 走路都没有必要。但从主观而言,母 猪仍然会对这一切拥有极强烈的欲 望,无法满足则痛苦万分。被锁在母 猪栏里的母猪,通常都会出现严重的 挫折或绝望症状。 15

图13 被关在母猪栏里的母猪。这些拥有 高度社交技巧和智慧水平的生物,大半 辈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仿佛已经 制成了香肠

这是进化心理学基本的一课:几 千世代以前形成的需求,就算已经不 再是今日生存和繁衍所需,仍然会留 存在主观感受中。可悲的是,农业革 命让人类有了确保家畜生存和繁衍的 能力,却忽视了家畜的主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