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中医病机不同看法

来自通约智库
明华讨论 | 贡献2020年2月5日 (三) 05:26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通约智库

原创 汤泼雪 汤泼雪 2020.2.1

张仲景《伤寒论》:夫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历占之。

《医学入门》:疫疾如有鬼厉相似,故曰疫厉,又曰时气。春应暖而反清,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大热,冬应寒而反大温,非其时而有其气,凡感之者,即发头疼身痛寒热,一方长幼病皆相似。……经曰:疫气不拘于诊,更当于运气求之。

《黄帝内经》中明言:

......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现,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2019)

从春分到夏至“二之气,大火正,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苦”。(2003)

如今西医的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高度近似同源给予了足够的证明。

一时之间一域之中同一气候,可能地势地域略有差别,不可能武汉致病的就是湿邪不是温厉。

什么是厉,厉字本义是如蝎子等毒虫为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温是与春相似的一种气,春是水暖冰涣蛰虫出地的时候,肝木应之。让我们看看公布的确诊病例常见症状权重:

若肝血分火犯脾胃及肺,这些症状是个中医都全部看得懂,不赘述。下面只说有分歧疑虑的。

目前专家组的主导意见是湿邪为主,还挟寒。这个病机判断值得商榷。专家组主要根据的是重症肺炎病人的舌苔厚腻,或黄或白,肺部又渗出,好多还畏寒。这个既没有遵照仲景明训以斗历占之,也没有治病求本,过于看重舌苔经验。

首先看看湿从何来?

我在黑龙江,这里晚上零下三十几度白天最高温零下几度。可是外面的冰雪融化不少。大家想想地气多热。我是湖北人,武汉今年干得要命,根本没雨。五运六气里没有。事实的雨湿也没有。

湿象是有,那是火蒸溽之故,不是湿邪。就好像家里蒸饭炒菜,满屋的油烟水汽,此时关火就好了。

若真这么重的湿邪,早就痰涌身足肿之类。

最简单的道理,这都是重症有的舌象,如果是湿邪为病,轻症也应该体现呀。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没有这个病机。病起时舌苔几乎都不厚腻,大多在病程中后期出现。

轻症舌苔

假若是湿邪,必定缠绵胶着,要害肺一是慢,二是不容易:肺怕热恶寒,未闻恶湿。

舌苔这么黄,黄不仅意味着湿象,更要紧的是表示火热。没有火热,湿如何能蒸腾?木火伤脾土而及肺金,岂能不湿苔厚腻而肺渗出?

如果当湿邪,病机又是木火的话,现行专家组多行芳香辛温之法,必定劫阴。再还认为挟寒,那用药就更加偏了。

舌苔白恶寒,还低烧的,初期是风寒郁火,需要两解,后期重症是阴阳两虚,既有肝血分火邪,又有命门火失守,这时切忌寒凉杀伐。这两者都不堪辛热发汗解表。

我们还注意到细节:很多人发烧是低烧或反复发烧,在傍晚或夜里烧重。这是因为温厉在阴血中,属脏,晚上卫气入脏,两热相逢之故。肝主藏血,人卧血归于肝,故阴血分的温厉主要藏在肝。这正是我们用青蒿鳖甲汤搜剔往往消灭肺炎在萌芽状态的缘故。

为何有的既发烧还冷呢?因为肝之温厉相当于木火,必定犯脾胃,胃为阳之大源,脾胃伤则阳气内外皆弱,母不足则子受病,肺金被侮伐受病,肺不能主气,故不能上焦出气宣化痰湿,气不能温熙周身,自然怕冷。又大寒之时逢太阳寒水客气,风寒也入。这就成了寒郁火的象,一边发烧还冷。

很多人没有精神,这是因为木火伤阴之藏,阴者脏也,藏精神,尤其是肾,作强之官,主藏精与志也,大家知道伤寒的少阴病但欲寐,即肾水失政也。

青蒿鳖甲汤

有人对此方存疑:一是教科书说用于温病后期,二是有人怀疑引邪入阴。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认为所有温病非得卫气营血或者上中下焦次第而传。这是温厉,是直接潜入到血分下焦,煽动暴乱的。温是火邪的性质,厉是如毒虫作祟。相火是游行六入的,本来就如龙雷之火,既能幽潜泉下又能升云布雨。《温病条辨》根本就没有用于温病后期之语,是后人臆测之语,青蒿鳖甲汤意在透阴分之伏邪出外。这是叶天士的名方。本来就是阴病,当领出阳。现在的人由于情志,欲望,睡眠等诸多因素,阴虚内有伏火的多,所以两感发病的病机是带有普遍性的。

这里有一个西医用中药给自己治疗“正在痊愈”的例子,可以给我们启发。从她自己用药的记录中看到完全没有考虑湿,也没有考虑寒,主要使用凉性轻宣的药。其中鳖甲、还有麻杏石甘汤、还有多药与桔梗方及止嗽散神似。


肺炎中医病机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