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国际”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概述
早期
第9行: 第9行:
  
 
=早期=
 
=早期=
 +
列夫·托洛茨基于1929年被苏联驱逐出境后,创办《反对派公报》,建立国际托派组织,号召各国的支持者留在共产党内作为一个左翼反对派以“纠正”党的路线。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执政后,托洛茨基认为受斯大林主义支配的共产国际已不可救药,宣布他们的活动方针不是对共产国际进行改革,而是同它决裂,认为苏联需要一场政治革命切除官僚专权集团这个恶性肿瘤,并开始筹建第四国际。
 +
 +
最终于1938年9月在巴黎举行第四国际成立大会,宣布建立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托洛茨基为大会起草了题为《资本主义的垂死呻吟和第四国际的任务》(《过渡纲领》)的文件,宣称建立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不仅已经成熟,“而且已经开始有些腐烂了”。人类现阶段出现的危机是“革命领导的危机”,
 +
 +
第四国际的建立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危机。他主张实行“不断革命”和“世界革命”,终而建立“世界社会主义联邦”。他反对“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之间的划分,认为这是一种孟什维主义。托洛茨基提出“过渡纲领”,即根据十月革命的经验,提出从怎样计算工时,维护工人的基本权益到建立劳动者政府的一系列过渡性的要求。
 +
 
=壮大期=
 
=壮大期=
 
=分裂与统一=
 
=分裂与统一=

2019年8月10日 (六) 03:12的版本

第四国际(the Fourth International)全称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由流亡海外的前苏联领袖托洛茨基创建,以与斯大林所控制的第三国际相抗衡。自1953年起,第四国际发生过几次分裂,今日的世界上有个别国际托派组织,如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派、朗贝尔派等仍继续沿用这个称号,主要分布于西欧和美洲。目前一般提到第四国际是指统一书记处派。

概述

第四国际于1938年9月由苏联的托洛茨基及其追随者组成的国际性联合组织。又称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自称第四国际。L.D.托洛茨基于1929年被苏联驱逐出境后,创办《反对派公报》,建立国际左翼反对派组织。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执政后,国际左翼反对派认为斯大林主义已经完全控制了共产国际,而共产国际已经完全堕落了,因而左翼反对派宣布他们的活动方针不是对共产国际进行改革,而是同它决裂,准备筹建第四国际。第四国际的建立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危机。主张实行“不断革命”和“世界革命”,建立“世界社会主义联邦”。

30年代后半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时期其力量有较大发展,主要分布于西欧、北美和拉丁美洲。1953年以后该组织多次发生分裂。2000年后在亚洲发展较快。

早期

列夫·托洛茨基于1929年被苏联驱逐出境后,创办《反对派公报》,建立国际托派组织,号召各国的支持者留在共产党内作为一个左翼反对派以“纠正”党的路线。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执政后,托洛茨基认为受斯大林主义支配的共产国际已不可救药,宣布他们的活动方针不是对共产国际进行改革,而是同它决裂,认为苏联需要一场政治革命切除官僚专权集团这个恶性肿瘤,并开始筹建第四国际。

最终于1938年9月在巴黎举行第四国际成立大会,宣布建立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托洛茨基为大会起草了题为《资本主义的垂死呻吟和第四国际的任务》(《过渡纲领》)的文件,宣称建立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不仅已经成熟,“而且已经开始有些腐烂了”。人类现阶段出现的危机是“革命领导的危机”,

第四国际的建立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危机。他主张实行“不断革命”和“世界革命”,终而建立“世界社会主义联邦”。他反对“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之间的划分,认为这是一种孟什维主义。托洛茨基提出“过渡纲领”,即根据十月革命的经验,提出从怎样计算工时,维护工人的基本权益到建立劳动者政府的一系列过渡性的要求。

壮大期

分裂与统一

泡沫化

相关争论

下属政党或组织

▪ ==支部== ▪ ==青年组织== ▪ ==同情组织== ▪ ==长驻观察员== ▪ ==支持者== ▪ ==联系者== ▪ ==被认为是同情支部==

最新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