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偷渡 沙田友
世界上什么问题最大?吃饭的问题最大! 这个沉甸甸地压在中华民族头上几千年的最大问题,有机地结合了错误路线的连番倒行逆施,很快便将众多的红卫兵、革命小将,知识青年驱赶到求工作,求前途的洪流中去继续革命。 可幸广东人得天独厚,偷渡等同非法探亲,偷渡潮竟热烘烘地闹足了整个七十年代。
锻炼身体,游出祖国!
盼星星,盼月亮,只盼着到香港晒太阳! 偷渡,是生命与危險的搏斗,赢了,就有新机会。只要踏出第一步,政治生命就是终结。摔死、溺死、枪击、狼狗咬,…凶吉自理,全看阁下造化。 我下乡的地方是东莞县沙田公社。步行个把小时就到虎门太平镇,再沿公路过多几公里,就进入与宝安县-河之隔的长安公社。那时当地的知青,可从容地踩单车在渡口过东宝河,沿公路南下,当晚就可在蛇口渡海。或就地步行向东南方冲刺穿过沙井、松岗地区,上凤凰山,再经乌石岩、阳台山、塘朗山,跨越国防公路下水,五天左右定输赢。因渡海地段多在深圳西的后海深湾,所以俗称西线。”走“西线“最危險的一段是国防公路到海边那片开润地,几百米至两三公里不等,这是有可能遭遇槍击狼狗咬的地方,偷渡者的畏途鬼域。其次就是宝安县的公明公社、沙井公社一带人称“公明平原”的平川地。这二十公里左右的路段,佈滿村庄、河涌、哨站。偷渡者不能大摇大摆走公路,定要趁黑夜奔过,上山匿藏。否则白天被擒几成定局。要説偷渡起錨,我下乡的地段不及长安公社方便。但比之其他地方,确是大大的好。太平镇是我们随时可到的地方,从此地向东走一晚到莲花山,第=晚东行三公里到马鞍山,第三晚就可穿越“公明平原”。路线只比从长安公社生发多花两晚。 沿途要经过的几座山,都有明显的识别特征,不会搞错。 莲花山,像朵绽放的莲花,层々迭々,树木丰威。可从山的东南方边皮擦过,切不可从中跨越。曾有同生产队的太平知青,进入莲花山,一个星期走不生来。马鞍山,两头高中间低,山如其名,像大马鞍。 乌石岩,颜色像撞瘀了的皮肤,与别的山体特别不同。 阳台山,西线“最高“的山,海拔超过600米。远望一条约20°的斜线由左向右而上,顶端再向右有一条长度约是斜线言的平线,“阳台”之名可能由此段平线得来。塘朗山-阳台山向东南唯一的大山。与莲花山、马鞍山、写石岩等海拔都在300米之上。山体林木茂密,几乎不见天日。但向着国防公路的南坡,只有稀疏的小松树和零星的草丛,难觅藏身之處。 万事起头难,从事偷渡最难做的事情是入局。“入局“就是把偷渡者与偷渡用品送到可以起步的位置。搞掂了“入局”,偷渡者大多可以到边”(指“到边界”水边”)。没有当地人帮忙,外地人基本上无从“入局。帮带外地人“入局”,罪名是“引渡”,量刑两年起,不容易找人捱这种义气。女青年想偷渡,也是“难“字一个。除了对姐妹、情侣,几无男士肯帮拖做慈航普渡的英雄。那个年代出入交通,都要带有由基层领导签发的如同通行证的证明。从广州乘客轮到太平镇,太平码头上岸有“工人纠察队”检查证明”有时更检查行李,若发现有偷渡用品,立即就“收容站”有请了。 “证明“限制不了我们的出入自由。我们可在广州乘公交车过黄埔到南岗,再走路入东莞县麻涌公社漳澎大队,登上广州至东莞的客轮到沙田公社。沿途-切安全得很,带人带物都没问题。这是我们的偷渡私家黄金路。几时起锚自己作主,全程不求人。 偷渡需要些什么呢? 牛仔布做的长衫长裤、背色。劳工手套,保护双手,解放鞋,别的鞋都不行。电工刀,上路后见到竹子第一时间就要砍,做盲公探路保安全。若白天藏身之处树木遮挡不足,便要在附近削些枝叶加插遮挡。有时候系武器。指南针,汽枕(水泡),时钟,水壶,电简,干粮,基本物料是面粉混和了砂糖、生油,不能加水。我们会多和些鸡蛋、炼奶。隔水蒸熟了,双层胶袋袋好,放十多天都不变质。每餐吃拳头大小的一团,就有饱的感觉。干粮的份量要比预期的日子多三天。以上所列是登山游水偷渡的必需品。 经济条件松动的,带上一条一斤装朱古力,两三罐炼奶、午餐肉补充体力;-部半导体收音机听天气,蛇药。身上还要带几块钱,以备遇上人数不多的民兵、农民时,“过水”放人。一次偷渡,个人费用大概二十多至三。四十元。若冬天用橡皮艇偷渡,则要多加三、四十元的“老橡”制作费。当时一个工人月薪四五十元,农民干一天的劳动日多数不足一元。 我抄录了一整年珠江口农历每日潮水涨退的时间记录,偷渡时就将相关日子的记录抄下备用。以农历的日子参照农历的记录,可以一本通书用到老。又在份1厘米比1公里的惠阳专区地图上临描了有关部分地区的地图,乡鎮、公路、河流、水库,甚至山峰的高度都清楚々。加上平日频密的体能锻炼,待水性、练耐力、练耐寒,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 72年11月尾,我等二人初上征途。被人用单车从太平镇送出几公里,在北册哨所前下车,踏着秋收后的田野,绕过哨所直奔莲花山而去。沿途大致顺利经过马鞍山、乌石岩、阳台山,塘朗山等地,在路旁石碑数字“128”的地方越过国防公路。我知道附近是沙头村,离对岸香港约三千多米水路。12月初的天气相当清凉,选择这时偷渡,是搏冬季边防松懈,天气又不致太冻。我们继续悉步南行。走到防波堤前约二十米地方趴在地上,过了一会不见有动静,就蹑手蹑脚地跨了上去。防波堤下就是泥坦,长着密麻麻的防潮树,亦即今日深圳地产商吹嘘做卖点的红树林。此时忽见不远处有强劲电筒光扫过,行渐近,我们连忙往红树林深处快步狂奔,走多几步拍档不见了。我走到树木较疏的地方,等了约15分钟,不见动静,时间不等人,独自上路了,向着对岸尖鼻咀差馆的六盖水银灯进发。鞋袜不知何时被泥坦吞噬,竟成了这次行动失败的-大原因。西线“深湾水域很多蚝田,水涨要游水,水退则大片地方水深不过人头。据潮水涨退记录,当时正值水退,到早上六、七点才会水涨眼前是无尽的泥坦,脚下隐埋在泥坦中的蛇壳越来越多,锋利如刀,双脚很快就血口满伤,剧痛剜心。我坐在泥坦上歇息,看见后面有人走来,那是我的拍档,我的同学。他鞋袜尚在,没受蚝壳伤害。他扶着我,两人猫明地走着。我终究是走得太慢,时间很快过去,见东方曙光将现,我自觉失败来临,叫他先走,走生一个是一个。 我坐到天亮,看清楚周围环境,连走带爬的来到水边游过百多米的航道,登上一片方圆约一.两平方公里的蚝田。初冬清晨的海面,毫无人迹。我抓紧时间,再连爬带走的前进了几百米。脚下的蚝田,夹在两条航道之间,我所在的位置离两边航道都有几百米。可能因为是边防重地,海面来往的船只疏落得很。我坐在蚝田上,用烂泥涂满全身,将自已隐形。不久身体开始僵冻,腰以下都不能动弹。我用双手打拳暖和了全身,扭腰伸脚,继续坐蚝观海。 潮水涨上来了,这时我身上只得一条球裤,汽枕也丢失了。水要涨到中午,有没顶之灾吗?天晓得,不到绝境决不求救!幸好冬季的潮水,日流小夜流大,水涨到裤头般高便停了。我站在水中,见有船经过,离得远就照旧站,;离得近就蹲在水中,只露半个头呼吸,船驶远了再站起来。如此这般,竟安然渡过了整个白天。以为胜算大增,我心情好极。眼儿夕阳西下,缕々金黄,真是风光无限! 再过不到一个小时,天会黑,入黑后行动被人发觉的机会很低。但潮水会涨,夜流比日流大,海水可能会再高涨一两米,水面会宽润很多。气温会下降,我又冻又饿又有脚伤,连气枕也没有,冻死淹死皆有可能。我不敢等到天黑。 蚝田当中,隔二十米左右就有一枝长的幼竹。我拔了两枝,一分为二折断,每手两枝,用作拐杖。举目四顾,不见船踪。我又起程了。天将黑时,我已游过另一条航道,登上另一片蚝田,向着香港的堤岸慢走去。我游过航道时,没能把四技幼竹带过来。没有拐杖,行走非常艰难,但心中充满了胜利将临的喜悦。身后突然传来-阵呼喝声,什么喜悦都烟消云散了。“有人偷渡,站住?”…仆街!离我有相当距离的航道居然有条驶过的船,天色如此灰暗还能发现我。脚下是蚝田水深只及膝,船是不敢驶上来的。我不管他们,继续走我的路。他们解开船尾的舢板,及膝的水深足够舢舨活动,我知衰硬了,站着等舢板来。 当晚我被送入一个军警。天气聚冷,穿着军棉褛的解放军给我两个麻包袋子,垫一个盖一个。我仅穿一条球裤躺在水泥地上,打了~夜冷战,片刻未入睡。第=天早,将我送入深圳收容站,已过了派午饭的时间,要到下午四时后才有饭吃,足々绝粮绝水四十多小时。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偷渡不成,有得你受。深圳待了一天,又被送到樟木头。这是个中转收容站,东莞、深圳、惠阳-带抓捕的偷渡者,在此集中收押再转解各地。那些外省偷渡者,人数不多,个々头发长展,戴着手鐐,关了半年以上。听说他们日后押返原居地多数不能享有“非法探亲”的优待,要按“叛国投敌“论处。 在收容站享受人生,最强烈的感觉是饿。一天早晚两夕,份量很少,肚子时刻饿得发痛。囚仓设施简陋,挤逼脏臭。想改善得有点办法,盘坐、睡觉的地方最好远离马桶(侧所)。每次我一进囚仓,就钻入讲广州话的人堆,闲话几句,熟落些少就同大家讲故事,很快成为受欢迎人物,到一定时候就问有无地方晒”(指“睡”),多数都能即问即有。若地方不够,就叫旁边不是广州仔的人等,挪些地方出来。无鞋无物,得条球裤又如何?一样有办法。我每见管教”指收容站职工”押着失魂魚”(指不一定是偷渡,又“朦查々“被捉者)过来,就呼唤几个吊烟瘾的汉子齐集囚仓门口。那人一进来,我等问句“有无烟?就搜包搜袋,他们找烟抽,我找衣服鞋袜。搜过几个失魂魚,我就装备齐全了。时势逼人,江湖救急,有时土匪都要做 蹲收容站,最忌让“管教”认得你的尊容,俗称“烂相”在东莞,四次偷渡不成,大有可能上路、强劳”即劳改”两年。你让管教”认得,偷渡一次算一次,极容易满额达标。所以入到收容站一站队不站第一行;不与管教“打情骂俏;与“管教”撞面而过时,低头吐口水,手掩面搔痒。越低调越好。 收容站是个缺医缺药的地方。求神拜佛,莫伤莫病。重伤急病,听天由命。我脚底下那些纵横密布的伤口,没有湿水,没有发炎,十多天光景,到解返公社放人时,已完全夏原了。 那帮阶级兄弟姐妹们,啤酒汽水、大鱼大肉的盛宴为我洗尘。我从他们口中打探不到那个同学兼拍档的消息,我感觉到他遇难了。他若被抓回,我在樟木头停留八天,一定见到他。 记得我叫他先走之时,临近天亮,这是一天当中气温较低的时分。他最大的可能是抵受不住寒冷遇溺。在我认识的十多位偷渡过来的朋友当中,因偷渡而遇难的,还有两个人的哥々,一个人的弟々,百分比不算低。 73年春,天气特别和暖,二三月已是偷渡旺季。我和一个同学、一个邻居,三人两单车,打算经长安公社东宝河渡口过渡,踩单车到南头附近,趟蚝田渡海。每人都各有一对长及膝头的趟蚝田用的厚身蚝袜。直至起锚前,收到的消息都是渡口安全。到我等光临时渡口却不安全了。领头-人一车的同学向着渡口踩去,路边的茅屋突然有数人追出,追不及那个同学,转头追我俩人。 那个同学是次偷渡马到功成,’坚”(指成功”)咗。我俩被送往涌头哨所,第二天一早转解东莞收容站。押关我们的民兵带了辆较残旧单车,代管我们那较新净的~辆。到了收容站,“管教”点算我们的物品时,我指着单车对“管教”说:这单车不是我们的”那民兵也认了我们的单车没带来。 我们那辆单车是无法出示单车执照的。那个年代,单车是贵重财物,不管买来偷来,不能出示执照都可作偷单车论处,入狱两年。广州沙河收容站追查单车特别严。我为了和单车割蒂,填表时没有填上单车,姓名-栏更填了个不是自己的名字,亦即“报流”(指报假)。 过了十来天,一个叫“平头”的“管教“来到囚仓门口,叫着我报的名字,我知道穿崩了。我被“平头”边骂边拧着耳朵,带到一间房。我坐在石鼓上,脑子飞速运转,准备应对“平头”的盘问。你叫什么名“?“xxx” “第几次偷渡”?“第一次” “第一次?第一次为什么要报别人的名“? “他有次偷渡抓回来,报了我的名,我报复他。"他错了你就要跟着错"?管教,是我不对,我会改。 "你带了些什么偷渡”?干粮.钟、指南针。“指南+?怎样得来?”“有次经过佛山时买的。还有什么?讲"!蛇药……水泡”。“有水泡卖”? 有。是吹气枕头,百货公司买得到。 他看着一张纸问我,我答来答去就是没有单车。 你同谁去偷渡? “YYY。我松了口气,单车可能不再是问题了。 “他不是东莞知青,你带他来的吗"? "不是。他去过偷渡,他说他识路,可以带着我。这问题答“是”,后果可能很严至。 盘问完毕,再填过些表格“平头”居然没为难我,当天下午就将我连同公社的偷渡人士一齐解返公社,结束了我的第二次。 偷渡最终都要靠游水,而且距离不会很短。所以到了寒冷季节,临水地段的边防会较为松懈。73年冬,用橡皮艇偷渡在我的朋友圈中大行共道。材料是可在药房买到的橡胶夹纱布的医用床单,裁好了用单车胶水粘合。工艺完美、坚固,排水量和安全性者足够 该年冬季,邻班的同学与其妹,坐老橡”“坚”咗。接着,我的姐々表哥和三个太平知青,五人两~老橡”,74年元旦日“坚”埋。又接着,我和一个太平知青,一个同学及其姐,四人两“老橡”。同学与其姐74年春节当日坚咗。我和太平知青就拉埋,最后被送入东莞大朗公社的“大有园“,关了三个多月。 74年尾,我和一个海南朋友,继续“老橡局”,在宝安县白石洲附近被擒。再次被送入“大有因”这是全广东最差劲、最难捱的收容站。“管教“凶悍,打人狠劲。劳动强度大,关押时间长。更兼那不是个外人随便可去的地方,广州知青无人“拜山(指探监)送入干粮食物,极速饿瘦,根本无力像在深圳、樟木头那样霸道。棉被早就一次过派完,以后入收容站的人没棉被盖绝对与”管教”无关。睡时我用草绳将袖口,裤管扎起,盖上草蒂,每晚都是没有棉被的寒夜,冷战打到天明。加上饰满全身的狗乳木虱、跳蛋24小时叮咬,全日没一分钟自在过。天亮哨子响髯就起来开工。天々如是,苦不堪言。 我决定逃走。 在“大有园“,我见过有人逃走被抓回。在抓获当场及回到收容站已经打了两次。但他还有戏,须担纲主演-场杀鸡整猴骚,捱打得最劲的一幕。他被绑在一条各个囚仓都看得到的树杆上,绑前脚下垫了两个砖头,绑好了就把砖头踢开,仅能脚尖点地。”管教“抄起用作担挑的松木棍,狠狠地打…·逃走不成功,后果常严重。 有时我们要到附近的农村修水利,开工时看管我们的大部分是青年农民,经验不及“管教”丰富。大朗公社地处丘陵地带,山岗都种了小松树,挖了防火沟。逃走的那天,下午四时左右,我对看管的青年农民说去才大便就走进防火沟。沿着防火沟走到尽头,见那些青年农民没有注意过来,我一跃而起,藉着小松树的掩护,爬过几个山头,找了个树丛躲藏起来。逃走的时机一定要临近收工,到他们发现不见人也没太多时间去寻找。农村供销社有一两粮票买三个的核桃酥,我买了九个,每个直径约六公分。这些酥饼若一次过吃完,半餐都顶不了,但这却是我以后五天的全部食粮。逃走的当日,天朗气清,南方的莲花山清晰可见,估计一晚可到。入夜就下起雨来,一连几天都乌云密饰,无从观星辨别方向。到第四天下午,出了~阵子太阳,莲花山又清晰可见,距离与我在大朗所见差不多。当日我听到附近农村广播,我所在的地才是大岭山公社,足足走了三晚冤枉路。这时我和莲花山隔着个水库,水库中间有条大堤;一头连着莲花山,一头是个村庄。我知无力游过水库,一是要往大堤上莲花山,我只能硬着头皮在傍晚天色昏暗时穿越村庄。 我坐着等时间过去。见路上有几十个农民走过,拖儿带女的,还挑着棉被,像是吃过喜酒归来。我离他们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