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又陆续增加了很多样板戏,有人把它分成第二批、第三批。到1974年,《红旗》杂志有一篇文章,叫《京剧革命十年》,它说:“无产阶级培育的红色样板戏已经有十六七个了。”我现在总结一下,一共不止十六七个。后期样板戏,有京剧的:《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杜鹃山》《磐石湾》《红云岗》——这是几个大戏 1970年又陆续增加了很多样板戏,有人把它分成第二批、第三批。到1974年,《红旗》杂志有一篇文章,叫《京剧革命十年》,它说:“无产阶级培育的红色样板戏已经有十六七个了。”我现在总结一下,一共不止十六七个。后期样板戏,有京剧的:《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杜鹃山》《磐石湾》《红云岗》——这是几个大戏;小戏有《审椅子》《战海浪》《江津渡》。有清唱剧:《智取威虎山》——其实也是革命交响音乐,还有钢琴伴唱《红灯记》,钢琴协奏曲《黄河》。这从艺术形态上说都是创新。钢琴伴唱《红灯记》,人类历史上没有过这种艺术形式,古今中外没有。那个时候的艺术工作者就创新出来了,而我们现在就没有创新。还有芭蕾舞《草原儿女》《沂蒙颂》。前后加起来,样板戏一共二十二个:其中京剧十四个——十一大、三小;芭蕾舞剧四个;其它四个。其中剧目重复的有五个。
从1970年开始,这些京剧和舞剧统一称为“现代革命京剧”“现代舞剧”。所以样板戏变成一个民间的俗称,导致后来称呼混乱。这个要理清楚不容易,但是起码大家都应该知道:不要再说文革期间只有八个样板戏,更不要说八个样板戏都是京剧。起码你应该知道还有两个舞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