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大地湾遗址

添加19字节, 2019年3月11日 (一) 03:16
大地湾遗址考古成果的启示
我国已经完成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断代工程,确立了夏的立国间在4070年前。由夏再上溯约千年,就是新石器晚期的河南龙山文化,在夏禹之前有舜和尧,再向前推就到了黄帝、炎帝、蚩尤三大部族集团并存的多元时代。他们之间的战争胜败,造就了以黄帝为首的部族集团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广大地域的发展。这就是由多元形成一体的历史过程。河南登封[[王城岗]]夏代遗址证明了夏代王朝的真实存在,也把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文化与夏商周的铜器时代连接了起来。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在5000年的时间点上,明亮地闪现了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5000年就是唯一的一个起始点,8000年也许会是一个更早的、更加闪亮的文明起点。对此,很多研究伏羲文化的仁人志士,是坚信不移的。
===:大地湾遗址考古成果的启示===
大地湾遗址考古发掘报告《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是2006年4月成书,并于同年12月正式发布的。其时费孝通教授已经去世2年8个月了,所以费孝通在1988年提出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一体格局的论断时,不可能考量到“大地湾文化”的因素。在上世纪末进行的中国历史断代工程中,同样也不可能考量到“大地湾文化”的因素。即使是现在正在进行中的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其研究的视线也还没有进入到“大地湾文化”中来。<br>
长期以来,学界一直认为黄河上游(主要是甘、青地区)的新石器文明是由黄河中下游向西传来的。大地湾的考古新成果却打破了这一结论。就像上世纪20年代瑞典人安特生发掘了仰韶文化后,鉴于仰韶出土的陶器制品与西亚地域的陶器制品的相似性,就得出中国文明“西来说”、“外来说”的结论,然而“外来说”最终还是被“本土说” 所取代一样,新的考古成果总是在不断地修正着早先的结论。《甘肃大地湾遗址距今6万年来的考古记录与早作农业起源》一文,已经有力地否定了黄河上游的文明是由东而西传播的结论
一代一代地传递给后人。传说中的河图与洛书,也许就是早于伏羲的古代先贤们用黑白石子摆出的实物记事的图案。到了距今8000年的时候,伟大的伏羲用划痕符号把前人以实物记事的方法传递下来的知识,做了集大成的接续与发展,以“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伟大精神创造了以先天“易”学为先导的一系列文明,引领渭河上游的先民率先进入以农业为基础的原始文明社会。在此后的大约2000年时间里,伏羲的部族带着他们的“易”与农耕技术沿渭河而下,进入黄河
中下游和长江下游的广大地域,与当地的众多新石器文化相结合,发展农业文明。在经历了十数代的传承与发展之后,中原各个部族文明崛起(这也是今天在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省的广大地域,有许多关于伏羲与女娲传说遗存的因由)。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之后,炎帝、黄帝、蚩尤三大集团兴起。再往后就有了尧、舜、禹时期的国家政权的雏型。<br>
[[文件:Jp36.png]]
从夏、商、周时期开始,太昊伏羲氏一直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三皇之首,受到历朝历代帝王与人民的祭祀膜拜。'''大地湾新石器遗址的考古新成果,佐证了口传历史中伏羲时代的存在,为中华文明8000年之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894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