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
个编辑
更改
→京西端午话爱国 讲座
老天爷总跟我作对,为什么呢?据说因为我属龙,一出门,就带来天气变化。据中央气象台不完全统计:孔庆东教授每次出门都造成当地气象预报严重不准确。天气预报说下雨,我去了就晴天;天气预报说晴天,我去了就下雨。今天,就在吃晚饭的时候,暴雨倾盆,所以在广场上振臂一呼的计划只好宣布改变。但我们到这儿来也好,室内更有利于彼此交流、聊天。
我今天给好多同学发了微信、微博私信,祝他们儿童节快乐。他们尽管五十岁了,听到这句话也都特别感动。大家到微博上能找到我今天给天下的儿童——给今天的儿童、过去的儿童和将来的儿童唱的两首儿歌。其中一首叫《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孩子们,你们会不会唱?(孔老师唱起这首歌的第一句: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有很多人在网上跟着我唱。那么大岁数怎么还想唱儿歌呢?因为唱儿歌能唤起许多美好的记忆,能把我们扭结在一起。人们平时分散在各地,一盘散沙一样,怎么知道咱们是一个团体?需要通过一些形式。没有形式,不能知道咱们是一拨人、一个团体的人。
既然能看见的只是这些东西,那么怎么知道世界上有个东西叫门头沟,有个东西叫中国呢?这就是文化,需要研究。很多事情,不问,我们都习以为常,以为它就摆在那儿;一问,出问题了——原来我没看见过中国啊?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可是你看见过这十三亿人吗?我们大家都没见过。那你凭啥说中国是十三亿人呢?你怎么知道那十二亿多人跟你是一条心呢?而他们跟你一样,也是这么想的。秘密就在这里。
一百年前中国大概有四亿多人口(四万万),在世界上是了不起的,在全球人口中占的比例比现在还高——今天虽有十三亿人口,所占比例却已降到20%以下,当年超过25%。那时中国人口那么多,为什么被人家打败?占全世界人口比例那么大,为什么谁想打你就随便打?为什么你四万万人口,人家一万万都不到,甚至一千万不到,几百万、一百万就敢来揍你?(一位小同学举手回答。有两个原因:第一、以前的中国科技太落后;第二、以前的中国还不是一条心。)你是不是看我讲稿了,啥时候看的?以后不许发言了,再发言我没饭吃了。把我要说的都提前说了,再不叫你发言了。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两条原因,一个物质的,一个精神的。而物质和精神又是有联系的:物质条件不好、科技落后;科技为什么落后,后面还有一条原因跟着,关键是不一条心。
刚才和区领导聊天,说到门头沟以前不属于北京。有个老相声,说一个人问天安门在哪,因为问话不礼貌,人家不愿告诉他,就往相反方向指,说往西边走。他一直往西走,走了好远,太阳都落山了,还问天安门在什么地方啊?人说,天安门不在北京吗?他说,这是哪儿啊?人说,这是门头沟啊。这个相声说明一个道理:当时的人认为门头沟不是北京。
那个时候人的爱国和今天人的爱国不一样。今天说爱国可能很渺茫——爱国,是老师教的,是报纸电视教的。你要说不爱国,生活也不会受到多大影响。假如有同学抬杠,说我就不爱国,你们成天说爱国,我就跟你们拧着——他也不会倒霉,一时半会儿倒不了霉。因为有很多爱国的人,在撑着这个国家,在保护他。可是那些生活在半个多世纪前的人,一百多年前的人,爱国对于他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我很喜欢今天在京西这个地方谈爱国这个话题,因为京西这个地方很有文化的沧桑感。北京文联主席陈建功——他也是我们北大中文系毕业的,我应该叫他大师兄——他有一篇很有名的小说,就叫《京西有个骚达子》。他就在京西这里工作过。我原来也不了解北京西部,我连北京人都不是,我到北京才三十多年,我慢慢才知道这是很有文化的地方。很多人一谈起京西,认为不就是挖煤嘛。现在门头沟已经改变发展战略,把煤矿都关了,改为发展文化。因而才有我们今天这个文化活动。当然,京西作为煤矿、作为北京的能源基地,已经为北京市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其实京西对于北京的意义,不仅限于此。
当年离开西柏坡经过这里走进北京,毛泽东说的什么?我们去赶考!毛泽东把自己和战友们进北京这个行为,看成秀才进京赶考。考得好不好不知道。考得如果不好,还得回来——考得不好,就不配在北京工作。毛泽东为什么说这句话?因为之前同样有一支队伍,从这里进入北京赶考,但是没有考好,就被人家赶跑了。孩子们将来学了历史会知道,就是李自成。
那么毛泽东这个队伍考得好不好?已经考了六十多年,毛泽东那代领导人已经完满地交出了答卷:他们进入北京之后,只用了十几年的功夫,就把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变成一个工业强国。已经考了六十多年,'''毛泽东那代领导人已经完满地交出了答卷:他们进入北京之后,只用了十几年的功夫,就把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变成一个工业强国。'''
北京西部,不仅有门头沟,还有石景山。解放前石景山就是一个普通的炼铁厂。解放前很长时间,中国全年的钢产量就十几万吨。制造设备机器武器都需要大量的钢铁。钢从哪里来?中国不能满足生产。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就是钢产量。建国后就特别重视生产钢铁这件事。为什么大跃进的时候,要“钢铁元帅升帐”?钢铁上不去,就真的永远被动挨打。刚才这位小同学说,以前挨打,有一个原因是科技不行。不仅科技不行,钢铁也不行。可是很奇怪,就过了十几年,这国家便成为世界产钢大国。今天更不用说了,新中国建设六十多年,已然是举世公认的经济强国。但是我们的思想还跟不上,很多国民还盲目地崇洋媚外。
我们不否定国外有许多好的东西需要学习,但是很多人出国之后大失所望:欧美怎么这么穷,经济怎么这么差啊!比如到美国,发现纽约、洛杉矶还凑合,再往下看,就跟我们的一个县级市差不多,甚至不如。中国随便一个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网络早就普及了,几乎任何一个三星级以上酒店,都可以免费上网。就这一点,欧美大多数国家做不到。很多人不了解这个情况,出国之后会很奇怪。欧洲那些当年参与过侵略中国、瓜分中国、强迫我们签订城下之盟的国家,现在都穷得不得了。它们国内为什么总闹事,首先是经济不行了。
今天举世都知道,中国是经济强国,但是帝国主义不甘心,总想继续骑在我们头上,过不劳而获的日子。这个大背景,和中国现今面临的乱七八糟的麻烦是有关系的。为什么习主席一离开新疆,恐怖分子就制造爆炸?为什么地铁安保措施加强,造成严重拥挤?这背后都是谁策划的?谁造成中国社会紧张、人心惶惶、有恐怖气氛?这些都不是偶然事件,单独看好像是偶然事件,合起来其实是一盘棋。帝国主义不希望中国蒸蒸日上,不希望中国越来越好。这些都不是偶然事件,单独看好像是偶然事件,合起来其实是一盘棋。'''帝国主义不希望中国蒸蒸日上,不希望中国越来越好。'''
妙峰山、门头沟这一带有很多值得探寻的文化奥秘。我是研究现代文学的。现代文学史上,有一部戏剧就叫《妙峰山》。老舍著名小说《断魂枪》,就涉及到妙峰山香会。上大学期间,我就注意到妙峰山的民俗文化,我亲自带领外国朋友来考察过妙峰山。当然这个事儿不是我开头的,早在五四时期,北大的教授们就发现了妙峰山民俗文化的价值。北大有很多光荣传统,最了不起的传统,就是与民众相结合。北大为什么是第一学府,为什么是代表中国精神的大学?尽管北大出了很多不好的事儿,但它仍然是这个国家文化的代表。北大的一个光荣传统,是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北大的学者也好、学生也好,如果不与工农兵相结合,是没有出息的,是做不出真正的成就来的。
共产党的抗战为什么成功?就因为依靠人民。老舍的《四世同堂》里就提到:在北京城沦陷的时候,很多有志青年到西山去打游击。西山就是这一带,西山有抗日武装、抗日政权。老舍并不是共产党国民党,他就是站在普通老百姓立场上看这个事儿。老舍就知道——希望在西山、在京西。这里深藏着抗战胜利的伟力。所以,重视民俗这件事绝不仅是简单地看个热闹,看个花样、看个杂技。在这些表面的表演中,藏着我们民族不屈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