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赛博朋克世界:消费经济学与心灵数据

来自通约智库
Jackma讨论 | 贡献2021年2月11日 (四) 07:43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摘要:从现实看科幻,沙盘模拟推演赛博朋克世界的形成。

前赛博朋克世界01.jpg

作为一个赛博朋克科幻题材的爱好者,我总是被它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你说它科幻,其实科技感还真不高,不过将生化、脑机等等现有的科技树稍稍往前延伸一点。你说它现实,似乎那个高科技、低生活、大公司当道的社会离我们又很远。

它就像是平行于我们这个世界的另一个不太美妙的版本,一个灰色的镜像,一直如影随形,时刻让我们警醒,似乎稍有不慎,就会滑入它的世界中。

它所描绘的世界就是我们熟悉的世界。很多人认为,它就是晚期资本主义最为形象的缩影:商业势力在全球的激增和扩张,日益加剧的不平等,人工智能和其他新形式的技术既提供了解放的希望,又提供了新的危险形式的控制。

这样一个高科技和低生活质量的未来是如何演化而来的呢?作为赛博朋克的爱好者,我们来一起推演一下这些文化背后的经济学逻辑,也就是前赛博欧美资本主义社会的设定。我们内心里希望这个未来永远不会到来

01

前赛博社会:教育、收入和就业

赛博朋克社会里所谓的低生活并不是全都低,而是绝大多数人的贫困和极少部分人的富裕这种极端社会现象。在晚期资本主义就露出端倪,特别体现在最近几十年欧美的教育、收入、和就业等几个方面上。

分化的收入

过去几十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的生产力和总体财富快速增长。然而奇怪的是,这些繁荣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所分享。讲起来大家可能还不太信,美国家庭的财富目前还不及二十年前的水平,而生活成本,尤其是住房和医疗健康成本,却在飞涨。

美国社会调查机构(Pew Research,2020)研究表明,中产阶级家庭的收入在整个社会份额的占比急剧下降。从1970年到2018年,中产阶级家庭的总收入份额从62%下降到43%。同期,高收入家庭的份额从29%增加到48%。

图一:美国中产阶级的年收入占比在下降

前赛博朋克世界02.png

数据来源:Pew Research Center, 2020

不仅如此,从各阶层积累的财富上看,中产阶级的情况更糟

图二:美国中产阶级累计财富比15年前还要少,而且占比不断下降

前赛博朋克世界03.png

数据来源:Pew Research Center, 2020

所以美国正在演变成一个头重脚轻的社会,增长主要靠很小部分的越来越有钱的精英阶层。 2009至2012年,95%的总收入增长被最富有的1%的人所占(Saez, 2015)。一边是劳动力市场的长期熊市,一边是公司股票市值的暴涨牛市,冰火两重天。

前赛博朋克世界04.png

不断高企的支出

同时支出可没怎么省,住房、食品、能源、医疗保健、交通、保险个个都在涨。怎么办?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类似中国版“拼多多”的“一美元店”、Ross平价店等等便宜货生意还越来越好,给中产阶级服务的商场关门的越来越多。

被侵蚀的就业

中产阶级的空心化这只狼终于来了。谁干的?被信息技术革了命。

从90年代的商业流程再造、ERP等等开始,大家都等着信息技术能解放我们的劳作。开始确实还行,挺卖力地学电脑、接受新事物、迎接信息革命。后来好了,自己先被革了命了。

更恼火还在后头,人工智能这只大灰狼也来了。原来还有些人抱有侥幸心理,结果“安全的工作”也不安全了。几年前还挺笨的软件现在鸟枪换炮,用上算法分析,能干的活越来越多,令人刮目相看。牛津大学马丁学院研究了七百多个类别的美国工作岗位,得出一个不太乐观的结论:目前近一半的工作可以被自动化所替代(Frey & Osborne, 2017)。

有的人观念还没改,总认为机器只能先干笨活,逐步才能干高技能的活。等到能干到自己这个职位时候,自己也退休了。其实相反,机器干中高层的管理活儿还特别顺手,比如中央调度工作。像大型公司亚马逊、各种平台经济,它们的调度管理、绩效考核、员工激励都是通过智能系统自动完成。亚马逊的人工智能主管,甚至可以自主发邮件炒人。

恶化的教育投资回报率

现在不少人有“学区房”焦虑,总认为教育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过去确实是,现在可能就要重新考虑了。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两名经济学家(Abel & Deitz,2014)发现,自1990年以来,至少有30%的有大学学历的员工(22至65岁)根本就不需要大学学历。

这是什么情况?不是说高科技企业到处招不够人吗?都没错,顶尖的人才还是缺,但是,普通人才需求萎缩了。

职场也逐步变成赢家通吃,金字塔顶端只能站那么多人。所以,数量庞大的普通人才在教育上大量投入确实要斟酌一下。

02

前赛博社会劳动力市场的博弈

为什么教育投资回报率会恶化?为什么普通技能劳动力价值不如以前了?

跟所有商品一样,劳动力的价值不取决于它的功用,而取决于稀缺性。空气价值大吧?没它命都没了,但是你卖空气能卖得出价吗?由于人人可得,它就没有稀缺性,没有市场价值。

劳动力的稀缺性在哪?就是技能,讲白了,需要你这样的技能的工作越多,而拥有你这样的技能的人越少,你这个劳动力就越稀缺,也越有价值。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资产容器。一生中点点滴滴所累积的教育、技能培训、工作经验这些技能资产都被装入到这个容器中。

前信息时代的身体资产:技能的容器

在前信息时代,大部分发明是帮我们移动得更快速、举握得更有力等等,如工程机械、加工车床等等。这些发明都给我们的劳动力增值了,因为获得这些技能需要投入不菲的培训。而这些技能培训产生的价值都装入了劳动者的身体容器中。不仅如此,自身教育、工作中的历练等等,它们带来的技能都被劳动者所拥有。

将技能资产剥离出劳动者身体

进入了信息时代后,虽然劳动效率提升很大,但同时出现了一个不太妙的劳动力替代品——智能自动化。

为什么不太妙?这种智能自动化可以用信息技术来封装技能知识,而以前这些技能是封装在劳动者身体上。

为什么说技能资产被剥离出劳动者身体?信息技术将技能变成了代码和数据,存储在软件系统中,相当于将技能资产移出了劳动者身体之外。

这样带来了三个重大后果:

一、技能不再是劳动者的资产,而变成商业组织的财产。

二、技能资产可以接近于零成本无限次数复制。不像以前那样要投入教育、培训、工作经历养成的成本。就是说,对于人类劳动力来说,很大一部分技能面临供给无限过剩,不再具有稀缺性,遭受价值的贬值。

三、技能资产通过专利、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变成了一种保护性、稀缺性资源,可以赚取超额的垄断利润。

资本主义新圣杯:知识产权垄断利润和零边际成本

到这里一切都清楚了,资本家口水也流出来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圣杯嘛:知识产权垄断利润和零边际成本。

所以,啥也不用说了:人工智能、自动化。All in,一把梭。

人类劳动力怎么办?只好往两端走,幸运的人就往高技能、高回报、赢家通吃的一端挤。还有一大部分人落入机器暂时无法替代的、需要生物灵巧性的工作中,但逐步被边缘化,如配送骑手、维修、管道工等等。但是这些劳动力还要面临技术性切割、包装等问题。

劳动力技能切分、集装箱化、仓单化

为什么说劳动者的行为和意识被普遍切割呢?以外卖平台为例,外卖骑手的每一个动作都被分切,如派单、接单、骑行、通知、签收等等每个动作完成点都是被严格监控的。每一个动作都在工业效率工程师的监控之下。

为什么要这么切割?

当劳动者肢体的行为被分割和标准化后,被置入于一个个看不见的标准容器中,这样就可以互换、交易,以便在市场上流通买卖,就像是期货市场可以交易的铜、麦子等标准仓单一样。

这样带来一个重要的好处就是消除离职和重新雇佣成本。这些成本比我们想象的高,至少需要3—10个月的招聘期、适应期、融入期。从找新人到新人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年薪150%,还不包括招聘费用。

当劳动力被分切、标准化之后,就变成像标准螺丝钉一样的可互换零件。离职替换就像是更换螺丝钉一样迅速、容易。

这样做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干啥都省钱,更重要的是在薪资议价上让企业占据了绝对主动权,而且消除了员工集体议价的可能性,甚至可以直接将雇佣模式转化为打零工模式,将员工从组织内部移出,推入社会劳工池中,随时从中取用。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所谓的共享业务——打包标准化劳动力最极端的例子,如Uber、AirBnB、出行平台和骑手平台等等。他们把员工转化为高流动性的劳动力商品,没有社会保障,成为永久的就业不足,更加容易被剥削,形成了真正的流动无产者。

当然,一大波懂点经济的要开骂了:你懂经济吗?这些提升了雇佣效率、社会效率。

说得没错。但是,从人性的角度上看,劳动者在已经疏离自己的劳动产品之后,又出现了劳动过程的疏离,甚至失去了自己立身之本——技能资产,这无疑强化了马克思所说的“异化”感。这种商业实践的蔓延将逐步把普通大众推向缺乏安全和信任的赛博朋克社会的道路上。

约30年前,德勒兹(GillesDeleuze)在《控制社会》(Societies of Control)中就看见了晚期资本主义这种赛博朋克化的趋势:个体意识被分切和控制。个体在社会中丧失了自己完整的意识和行为,沦落为被分割的劳动力商品的拼接物。

无所不在的劳动监管

无所不在的老大哥是赛博朋克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首富贝索斯还用AI监控员工的上厕所时间、用餐时间、休息时间,弄得74%的工人不太敢上厕所,有的只好尿在塑料瓶中(Bloodworth,2018)。

知识工作者日子难道就好过了?有一家很聪明的公司开发了带物联网功能的智能椅垫,可以随时监控、分析员工的屁股数据,判断其上的员工的工作状态。你离开太久?不在状态?哼哼……一份警告电邮来了。

03

第一代超级大公司崛起:作为利润倍增器的技能知识财产

在赛博朋克社会中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超级大公司的崛起,像荒坂、和军科等这样的超级大公司。

大公司的崛起更多的发生在晚期资本主义赢家通吃的时代。一家公司要成为通吃的赢家可以从两个端口入手,一个是供给,一个是需求,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成本端,一个消费端。

从成本端入手是传统套路,几个地板价就能干倒一群老师父,还不行,赔钱往死里干。然后就是通吃,爽歪歪。特斯拉不也披着一身酷炫科技创新概念外衣吗?一出拳,还是老套路:价格。今年元旦给竞争对手带来新年礼物就是这样一顿老拳。

怎么降成本?除了技术创新就是靠规模效应。信息技术不是可以零成本复制吗?我复制得越多不就省得越多吗?所以,最重要的是扩大产量。

像特斯拉这些新型企业,在短短几年间在全球建起多个超级工厂,快速提高产能来形成规模效应,将成本摊薄到地板价。这里除了技术创新,就是借助了利润倍增器的威力:可复制的技能资产。

按照过去老思路,你光是在当地培育这样一个巨大的产业工人群体,就需要好多年时间的沉淀。但是,特斯拉超级工厂里数量巨大的智能制造装备,直接跨越这些漫长的培训,迅速将生产制造技能从加州工厂移植到全球各地。

这种技能知识财产成为企业利润的倍增器,帮助它们通过市场扩张和资本并购来形成企业巨兽。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阴暗面

技能知识财产的护航者就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它造就了带有利润倍增器的企业怪兽,也造就了极度分化的财富分配。

这里就要说说有些人不爱听的话了。经济学家哈耶克(Hayek, 1945)可以说是自由经济的顶梁柱之一了,但是他也意识到知识产权应被限制。这种收入不平等不仅源自于人类获取知识的创造力分布不均,而且也源自于私人垄断专利知识没有对普通大众进行补偿。公共知识培育了专利知识,但是专利知识却成为个别人的独享,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对公共知识的垄断。

要知道,如果没有马斯克,也会有另一个“马斯哥”出现在电动汽车制造领域;如果没有贝索斯,那么会有另一个“贝唆思”;如果没有扎克伯格,那么另一个“扎克波哥”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历史中。人类共同知识财富,已经孕育着一系列尚未出生的发明和创新。这些亿万富翁在没有文明的情况下如何创造财富?

当然还没激进到要取消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但是平衡知识产权的垄断是很有必要的。几十年前,这还不是一个事儿,但我们已经迈入了一个知识经济占主导的社会,它成为了许多问题的一个根源。

比尔·盖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他的建议是对机器人征税,以资助诸如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之类的社会计划。很难说这有啥用,但是起码向解决问题迈进一步。

04

第二代超级大公司崛起:心灵数据资产

赛博朋克社会中超级大公司的崛起的另一个入口就是消费端。就是从心理层面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控制。

怎么控制?

一个简单、粗暴又直接的方法就是从占有我们的心灵数据开始。心灵数据是控制消费行为的钥匙,也是控制整个经济需求端的终极武器,它本身也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大、最为重要的资产。

何为心灵数据?

心灵数据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的数字化镜像。它包括了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体验和思维。这些个人数据在我们使用各种数字设备和App时产生,包括照相、社交、阅读、观看、购物、出行等等。

到这儿有人不耐烦了,说了半天不就是个人隐私数据嘛?为什么要弄出一个“心灵数据”来?中国人讲“名不正,言不顺”,把个人隐私数据正名、拔高到“心灵”层面也是为了赋予它更多的人性色彩。

心灵数据如何影响我们的消费行为?

心灵数据都躺在商业机构的菜板上了,你说他们还能怎么干?数据挖掘就是解剖刀和显微镜,最终都是为了挖掘出我们人性的弱点。

接着就是他们的大戏上场了,在我们的手机屏幕背后,导演、构造出一个欲望的数字世界。这个世界的引力核心就是对消费行为的控制。

有的人可能不以为然,觉得自己不会被影响,或者被影响了也无所谓。真是这样的吗?我们都有和硬核推销员打交道的一些经历,比方说保险、理财等等。有时购买了自己不太需要的商品,有时支付了过高的价格,甚至有时还钱财两空。这不是因为我们愚蠢,而是因为这些推销员被训练来捕捉我们的人性弱点,比如从众、炫耀、时间压力下错误决策、急于兑现承诺等等毛病(罗伯特·西奥迪尼,1984)。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推销员每时每刻坐在你身边,甚至在你拥有亲密关系的时刻,你觉得自己被影响的可能性有多大?对的,这个推销员现在就在你的手机中盯着你。这不是赛博朋克,这就是我们的现状:将我们的心灵隐私数据暴露给一个无时不在我们身边的智能销售专家。

如何诱导人们交出心灵数据?

在消费至上的现实中,商业机构无需逼迫我们交出心灵数据,而是利用我们的欲望,利用我们的“贪嗔痴慢疑”,来引导我们交出。而事实上他们还真的频频得手了,广大消费者真的会因为一点点便利和便宜放弃自己的心灵数据,比如那些免费的App等等。

数据石油新财富

影响了消费行为就控制了需求,这就像是拥有了控制财富的水龙头。超级大公司的崛起依靠的就是新型垄断资源——心灵数据,就像古老的石油资源一样。所谓“抢占心智”,我们这个商业时代听到的时髦词之一,背后的核心就是为数据石油跑马圈地。

05

机器的问题:它们不消费

想象一个所有的活儿都被机器人干了的美好社会。它有一个大问题:机器人不消费。劳动者是消费者,却没钱消费。

在一个产能无限的社会里,首要的问题不是生产,而是需求不足。通过提高效率来持续获得高盈利这个小算盘行不通。没错,自动化技术是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但是同时也打掉了劳动者的饭碗和消费力,你的产品卖给谁?

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里,中产阶级的空心化造成消费能力不足, 收入和消费日益集中在超级富有的精英阶层。这就是一条通往赛博朋克世界的道路。

当然,资本主义不会坐以待毙,那怎么办?需求和消费从何而来?答案就是向债务内卷。

消费经济的引擎:债务驱动

资本主义开出了回魂丹:既然95%的底层大众无法增加收入,那就让他们借债消费。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Baudrillard,2016)一针见血指出,信贷是资本主义一种系统化的社会经济管制,用于强制储蓄或消费。如果消费者逃脱了需求规划,就无法被利用为消费能力。资本主义社会的信贷是敲诈储蓄和调节需求的纪律过程,正如工资劳动是敲诈劳动力和提高生产力的理性过程一样。

重构消费与财富的实验:构筑心灵数据需求大坝

资本主义病得不轻,却要逼大众去吃药:借债。谁乐意?

那怎么办?普通大众如何自救?这个范围太大,从马克思到现代一些学者都给出了不同的路径。我们可没这些宏大叙事的能耐,但是普通人可以尝试一些微实验,比如用心灵数据重构需求和供给模型。

前面我们说过,超级大公司的崛起依靠的是囤积心灵数据资产。既然这些资产是由千千万万的民众付出的,为何不能取回来造福于我们自己呢?

通过汇聚心灵数据,我们可以建立起一座巨大的需求大坝,来控制下游流域的商业活动。通过在数字大坝下游流域建立灌溉系统,用需求数据哺育企业,建立丰饶的下游商业生态,帮助域内企业在市场上获得额外的竞争优势和取得成功。

所有的人都将从数字大坝的活动中取得红利,因为这是他们应得的。让大众重新利用消费杠杆来撬动分配的不平衡,让消费本身变成一种生产力。奖励具有相同社会理念的商业家。

具体我们以后另文探讨,也欢迎朋友们加入讨论。

我相信肯定还有很多实验可以扭转赛博朋克世界的趋势。这都需要更多爱好者的参与和贡献。

06

作为个体和社群的赛博朋克

我们这个题目“前赛博朋克社会”指的就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因为如果不解决就业、收入、债务、信息技术对劳动力的多重挤压,不去平衡知识产权保护对公共知识财富的侵蚀等等问题,这几座大山就会逐步压垮大多数人,社会将不可避免地滑向赛博朋克世界中。

赛博朋克:逃逸统治的艺术

赛博朋克文化是一种逃逸治理和抗争的文化。当社会中公共管理的道德伦理契约逐步被抛弃,而代之以无所不在的技术监控时,这种抗争文化必然会产生。

有人认为人体增强、义肢植入、意识上传、数字虚拟世界是赛博朋克文化崩溃和阴暗的一面。我更倾向于认为它们是这个社会仅存的一部分人性的反映。这是人类面对机器智能逼迫的无奈之举,是对自我意识、数字心灵被侵犯、被改造的自觉抵抗。

通过整合这些生物朋克、信息朋克、密码朋克,赛博朋克们力图在一个混乱的世界中重新聚集力量,以期在社会中建立新的平衡。

赛博朋克文化最重要的创新:区块链公共事务自治模型

赛博朋克文化不仅仅是科幻文化,它还在现实中孕育出最为重要的一个社会创新:基于区块链和加密技术的公共事务自治模型。

比特币就是诞生于密码朋克社区metzdowd。无论是作为数字黄金的比特币,还是在监管最严格的领域开创出世界上最大的交易所之一的以太坊,这些技术从赛博朋克社群逐步走向主流社会。

利用区块链所构建的信任和透明性,普通大众可以仅仅依靠数学公式,构造出一个游离于现有治理之外的规则世界。

密码技术和隐私保护是赛博朋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只有不依赖于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加密技术才能保护我们的心灵数据。

07

赛博朋克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的没落

现在欧美国家弄得很热闹的全民基本收入实验,就是看到了晚期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让普通人享受科技的福利,让劳动重归于创造的喜悦,甚至让创造性消费也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参考“火人节”)。

包括马斯克、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在内的许多名人都支持这一想法。在即将到来的超级智能时代,每个人都应该为了活着而有权获得社会红利。我们不应忘记,没有文明,我们中最富有的人不会那么幸运。否则,这些富翁们将不得不独自在石器时代的丛林中觅食。

在这些时髦的社会实验中,不要忘记,马克思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发现资本主义对劳动者的异化,并开出了处方,如何让劳动者享有自己的劳动快乐和果实。这才是最终的道路:共产主义社会。

参考

  1. Abel, J. R., & Deitz, R. (2014). Arethe Job Prospects of Recent College Graduates Improving? (No. 20140904a).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2. Bloodworth, J. (2018). Hired: Six monthsundercover in low-wage Britain. Atlantic books.
  3. Baudrillard, J. (2016). The consumersociety: Myths and structures. Sage.
  4. Bricker, J. et al. (2020). "Wealth andIncome Concentration in the SCF: 1989–2019," FEDS Notes. Washington: Board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September 28, 2020,
  5. Engelhardt, G. & Eriksen, M. (2020).Housing-Related Financial Distress During the Pandemic. RESEARCH INSTITUTE FORHOUSING AMERICA SPECIAL REPORT
  6. Frey, C. B., & Osborne, M. A. (2017).The future of employment: How susceptible are jobs to computerisation?.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114, 254-280.
  7. Hayek, F. (1945). The Use of Knowledge inSociety.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35(4), 519-530.哈耶克《致命的自负》
  8. Pew Research Center, January 2020, “Most Americans Say There Is Too Much EconomicInequality in the U.S., but Fewer Than Half Call It a Top Priority”
  9. Saez, E. (2015). The Evolution of TopIncomes in the United States (Updated with 2013 preliminary estimates)
  10. 罗伯特·西奥迪尼(1984)《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