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类起源的新动态

来自通约智库
星河ricv6讨论 | 贡献2019年2月14日 (四) 12:03的版本 (创建)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现代人类究竟起源于何处?这是当前人类学的热点问题,但还没有一致的意见。主要的两种观点为:
   1.多地区进化假说,认为现代人的起源地包括了整个旧大陆,凡有直立人化石或遗迹出土的地方都有可能是人类的起源地,例如非洲、亚洲和欧洲,非洲东部发现了不少有关的化石材料和文化遗物。尼安德特人曾被认为是三大洲范围内进化的一个缩影,他们在解剖结构上是介于直立人和晚期智人之间的人类,是今天生活在欧洲、中东和西亚的人群的直接祖先。但近些年来,情况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似乎对这种多地区进化的假说很不利,那就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又在以色列的一些洞穴陆续发现了尼安德特人化石,在另外的一些洞里发现了晚期智人的化石,80年代后期英国和法国的研究人员将电子自旋共振和热释光的年代测定方法用于这些化石,结果表明:一些晚期智人化石的年代居然早于尼安德特人的年代,如果这种结果是正确的话,尼安德特人就不能作为现代人的祖先。由此进一步地类推,在非洲发现的能人和在亚洲、欧洲发现的直立人,包括北京人都不是现代人的祖先,而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绝灭旁支。事实上,尼人在人类演化中的地位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化石特征显示了其复杂的镶嵌进化证据。典型尼人在西欧生存到很晚,有的可达到3万年前,而在南非有的洞穴中却发现了最早的晚期智人,其年代距今约有10万年。在中东地区发现尼人和晚期智人共生的证据,似可说明在中东,尼人和晚期智人有5万年的共存期。但是,从东亚地区的现代人起源来看,无论在化石记录上还是文化特征上,都没有取代式的演化证据。地区连续演化似乎更有说服力。也就是说在东亚包括中国,现代人是从本地的直立人,经早期智人进化到晚期智人的。我国有着丰富的古人类化石材料和相关遗物,这表明我国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2.单一地理区起源的假说,具体说来就是指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因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发现了最早的智人化石,另外在以色列发现的最早的晚期智人化石也接近10万年。所以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现代人可能最先源自北非或中东,然后迁徙到其他的地方。美国体质人类学家艾伦·威尔逊根据人类线粒体DNA的证据认为:所有的现代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女性远祖,大约生活在距今30万~15万年前,这一假说被称为“夏娃理论”。因此,从1987年起,许多遗传学者根据对现生人群DNA的研究,主张现代人最近的共同祖先在大约15万~20万年前出现于非洲,其后裔在大约13万年前来到亚洲和欧洲。1999年,中国一些遗传学者根据我国人群DNA的研究,提出那批非洲来的移民是大约6万年前到达中国,完全取代了中国的原住民,现代人都是那批移民的后裔。
   其实所有的这些说法都只是依据很小片段的遗传物质得出的间接资料,推论的过程中又包含了许多的假设。因为对实验室结果的解释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遗传学者用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材料研究现代人起源的时间,得出的数据也不相同,长的可达到129万年前,短的则只有10万年前。也就是说如果这位遗传学家在分子生物学计算上无误的话,人类的先祖母应在南非。她的后裔逐渐扩散,然后分布到全世界。但他的计算并非万无一失,一位日本研究人员采用相同的方法比较人类与黑猿的线粒体突变速率,结果却计算出人与黑猿的分化应在80万年前,如果他的计算是正确的话,那么则意味着黑猿的祖先是直立人,这听上去实在有些荒唐。也有一些体质人类学家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认为立足于线粒体DNA的人类进化理论是不准确的。
   总之,人们对人类起源的认识常常是随着化石材料的新发现而有所修订,对人类起源地的估计总是锁定在旧大陆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的范围之内。那么,中国作为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早期人类是按照怎样的模式发展的呢?1927年,人们就认识到北京人代表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后来又发现了比北京人早的蓝田人和元谋人。1997年我国启动了找寻200万年前和更早人类的“攀登项目”。1998年和1999年在安徽繁昌发现了一些更新世初期的石器和骨器,为中国有人类生存的最早时间可能达到200万年提供了间接的证据。我国古代环境适宜,并且已发现不少上新世和中新世的古猿,它们生存的环境也适合人类,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找到200 万年前制造石器那些人的遗骨。随着丰富的直立人化石、智人化石不断地在我国被发现,人类学家认为古人类在中国是连续
地进化的。
   近年来我国学者通过对我国境内所有出土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有的古人类头骨与大多数古人类头骨有所不同。例如:蓝田人头骨的上颌骨颧突的形态与中国其他化石不同,但与欧洲早期头骨十分相似,这种情况可能反映出它与欧洲头骨有着共同的来源。另外,又如早期智人的大荔人头骨上梨状孔的外侧处骨面隆起,马坝人头骨眼眶呈圆形、眼眶外下缘较锐,这些特点都与中国境内发现的其他同期的人类头骨化石有所不同,却与欧洲尼安德特人相同。因此,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古人类学家吴新智认为:在中国古人类持续进化的主流过程中,还附带着杂交的模式,也就
是说在中国古人类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在后一阶段中,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和人群的迁徙,人类的繁衍有一定的基因交流,除了我国境内南北间的基因交流外,还有东西方的基因交流。这一理论还可从一些文化的事例中得以证实。旧石器考古学家张森水对我国各个时期各个地点出土的旧石器进行比较,从石器工业的角度着手,认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东西方工业交流是活跃的,例如内蒙古清水河工业类型广泛分布于河套地区,其特点是具有相当成熟的石器工业制品,故他推测:曾有一群拥有莫斯特和奥瑞纳技术的人群在那里生活过。当然面临夏娃理论的挑战,中国古人类学的研究还需要做更深入的工作,来检验这一假说的可信性。
   人是从古猿演变而来,在解释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直立行走和制作工具在从猿向人的转变中起着重要作用。直立行走使人騰出双手,用双手制作工具,促进大脑和人体其他部位的进化,使人类真正成为地球上独一无二的高级动物。——摘自《北京人的发现  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