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政府應建立「香港社情民意研究中心」 切實了解民情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文/吳軍捷

聞說特首候選人李家超近日集中精力撰寫政綱,還希望現屆政府重組時重設中央政策組,強化政策研究、民情把脈等戰略功能,感到十分欣慰。

所有現代政府都有一個專門負責政策研究的智囊機構,它要為行政首腦撰寫施政報告、了解分析社情民意。內地從中央到地方省市,都有政策研究室,協助領導決策,是重要的核心部門。這個部門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撰寫每年一度的工作報告,要從全局出發,年初就疏理出一系列的研究項目,分發各專家、部門研究,然後綜合起來,與領導一起推敲、研究,再交法定程序決策。研究室和執行部門不同,政府各執行部門一般是被事情推着走的「熱」部門,研究室是冷眼旁觀,靜心思考的「冷」部門,它要了解執政方,又要了解社情民意,雖然無須面對民情,但是要掌握新動向,新苗頭,對重要問題,做好扎實的調查研究,才不會出現領導拍腦子,秀才寫稿子的糊塗事。我到港工作後,見識過「中策組」首席顧問顧汝德、劉兆佳、邵善波,感到除劉兆佳外,都不能從香港的現實出發,考慮香港的問題。且三人都沒有對「一國兩制」中香港這一制的資本主義應該是怎樣的,有一個完整、清晰的看法,對香港最重要的基礎政策指出方向,對大財團的角色、公務員的作用、教育的目標都缺乏真正的研究。沒有「元政策」也就不能解決積重難返的所謂「深層次」的房屋、醫療、安老、教育這些行政問題,也就不能因勢利導地使香港的資本主義向着「一國兩制」的正確方向走。

政策組應該是務虛的,涉及到處理具體的選舉事務、人事選拔,就與這個部門的性質不合了。林鄭月娥也許是認為「中策組」不幹「實事」,把它改組,甚至廢了,直接的後果就是2019年反修例風波和第五波疫情錯判形勢,摔了筋鬥。

「中策組」其實不是請來幾個專家的神仙會,它應該是為政府政策把關的重要部門,需要的不單是獨專一行的專家,而且要有行政經驗的通才,尤其是善於吸收各種意見的有識之士。特別不能讓只看得起自己的人去主持。香港智者不少,才徳俱佳的人很少,祝李家超好運。

這裏,我建議先建一個官方或半官方的「香港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用社會研究的手法,隨機抽樣足夠的樣本家庭,進行持久的跟進研究,這樣對香港社會的各階層都有實時的聯繫,對各種社會現象都會有實時的了解。以至於今天發出的自測自評有幾成人交了,都有個即時的數據。結合其他的大數據,對真實會掌握得更好。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廣州參與倡建了內地第一個「社情民意中心」,運作到今天,對地方執政起到很好的作用。香港「一國兩制」經歷25年,今天還要建基礎的東西,除了嘆息,還是坐言起行吧。

(作者為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