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基布兹

来自通约智库
明华讨论 | 贡献2020年1月11日 (六) 11:24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基布兹

作者:杨曼苏

  以色列人是一个爱塑造神话的民族。古代犹太人的历史就是神话与史实难分难解的历史。当代以色列人又创造了众多令人不解的神话,基布兹就是其中之一。

  以色列现有基布兹(希伯来语意为“集体定居点”)二百六十八个,人口十七万,只占以色列总人口的百分之一点八,但却创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二,出口创汇的百分之六点五。更重要的是,它与莫沙夫(另一类合作农场,人口约十二点六万)合在一起所生产的农产品,竟然能填饱所有以色列人的肚子。

  20世纪初,当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正在蓬勃发展的时候,也是犹太社会主义走向实践的起步时期。当时,在犹太人(特别是犹太青年)中最有影响的有两大社会主义派别,一派是以戈登为精神领袖的“青年劳工运动”。戈登的社会主义思想不同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他是犹太民族主义中的社会主义派别。他反对土地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他特别强调亲自参加体力劳动是犹太民族复兴的关键。他提出的一个口号是“劳动征服”。戈登于1904年移居巴勒斯坦,白天参加农业集体劳动,夜晚则冥想他的社会主义理论,被称为“昼日的农夫和夜晚的哲学家”。另一派是“锡安工人党”。这一派的理论家是博罗霍夫,他主张把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和犹太人的民族主义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移民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无产阶级,然后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他们主张一开始就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垦殖,建立公社。这两派的共同特点是重视实践,提倡所谓的“劳动神圣”。这两派力量在巴勒斯坦的会合,形成了占绝对优势的犹太复国主义实践派(在实践中的一致做法最终促成了两派于1930年合并成立“以色列工人党”,1968年易名为“以色列工党”)。两派的青年怀着社会主义与犹太复国主义双重理想来到巴勒斯坦,开始了完全不同于前辈开拓者的新的垦殖运动。

  1909年,戈登派的开拓者从“犹太民族基金会”租得加利利湖区的土地,创办了两个小型“基布兹”(当时叫“克武察”),实行共产主义色彩很浓的集体主义原则:土地归全体劳动者所有,劳动者自我管理、集体决策和集体劳动,一切收入归所有的社员所有,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当时,理想与意志、奉献与互助,使他们战胜了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基布兹很快成为一个开拓定居的模式,成为一种“基布兹运动”。以后,另一种较为松散、更为自由的合作农场“莫沙夫”(公有制基础上个体劳动者合作互助性质的农业定居点)成为另一种定居模式。私人农场在当时的氛围和自然环境下几乎没有生存空间。所以,几乎所有的定居点都是基布兹和莫沙夫一统天下。

  “没有基布兹运动就没有以色列”,这话在某种意义上也许是正确的。基布兹在以色列建国前和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发挥着一种基石的作用。遍布各地的基布兹给人一种犹太人四处“占地”的印象,增强了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合法”存在的理由,而在边境地区的基布兹又可以起到防御国土的作用。尤其是基布兹社员忘我的垦殖,迫使几个世纪没干过农活的犹太人重新与土地结合,改变了他们那种脆弱、畏缩、苍白的形象,树立起犹太民族健壮勇敢、充满自信的新形象。曾几何时,基布兹人成了以色列人的象征,成了一个新民族的精神代表。

  基布兹首先作为一个独特的经济单位,为以色列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以色列土地贫瘠,国土的一半是沙漠或半沙漠,而且干旱缺水。但基布兹人不是靠蛮干,而是依托现代科技发展农业。他们实现了农业耕作的全面机械化,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良种作物和禽畜,尤其是领先世界的农业灌溉、节水技术,以最小的自然成本生产出高效优质的农产品。依靠现代科技,有效管理和务实勤奋,基布兹人以不到全国人口百分之二的劳力,生产出了全国农产品的一半,其中棉花、奶制品、水产品占了全国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十。每年出口到欧洲的一亿多美元的鲜花,全部是基布兹人从内格夫沙漠中抠出来的。

  不要以为基布兹人只是些农夫,其实,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就已涉足工业领域。现在,许多基布兹的主要收入不再是农业而是工业和旅游业。到1985年,它们的工业产值占全国的百分之六点五,出口额占百分之六点七。在某些行业,基布兹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在橡胶和塑料业中,基布兹企业占全国产值的百分之六十二,出口额占百分之四十二点二。

  基布兹还向以色列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政治精英和各类人才。建国以来有四位总理:本-古里安、摩西·夏里特、莱维·艾希科尔和果尔达·梅厄都来自基布兹。1948年至1979年工党联盟执政期间,有三分之一的阁员是基布兹人,包括著名的摩西·达扬和阿巴·埃班等人。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百分之三十的空军驾驶员和近四分之一的陆军军官是基布兹社员。

  基布兹为以色列国所作的贡献与它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令人骄傲得大大失调了。

  那么,基布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基布兹并不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经济组织,而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以色列城市社会的、独具一格的社区生活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如果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的话,那就是集体主义原则。西方的许多社会学家都惊奇地称赞:基布兹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社会主义。

  财产公有制是基布兹社会的基础。土地为国家所有,基布兹以集体承租方式行使管理权;生产资料动产和房地产归基布兹集体所有;社员个人的私产只能是用自己的津贴购置的少数生活用品。当一个新成员参与基布兹时,基布兹免费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但离开时不能带走。

  管理上采用“各尽所能”和民主决策。社员一般按照能力大小和专长不同分派工作。在早期,一般是男子集体从事农业生产,妇女和体弱者则在食堂、洗衣房、托儿所工作。基布兹没有退休制度,年老者可以从事力所能及的轻微劳动。社员的过度劳作而不是消极怠工反而是一些基布兹面临的问题,即使是在神圣的安息日,社员们也照常到工厂上班。老一代基布兹成员特别反对兴办文娱设施,他们认为不能停止工作,只要你忙,你就会把邪恶和坏影响赶走。

  基布兹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社员大会,各级领导机构由全体社员民主选举产生,任期两年。有关基布兹前途命运的各种重大问题都由社员大会讨论决定。在这里,社员可以享受充分的民主和平等,每一个社员都有机会担任基布兹的管理工作。对于基布兹社员来说,担当职务主要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种更大的责任和义务。负责人没有所谓的更多“权利”,一切都是民主的、透明的,包括决策和财务都在社员的直接监督之下,待遇上也不比一般社员高,所以,在基布兹社会,所谓的“领导”并不是被一般世俗者羡慕的高高在上的“上司”。

  一般参观者对基布兹最感兴趣的是他们的集体生活。他们住着设计相同的清一色套房,室内配备着相同的生活用具;他们在公共食堂吃自助餐,家庭一般不生火自炊;他们穿着相同的服装,购、洗、熨、补由基布兹服装中心统一负责;他们不领工资,只发少量津贴供外出时使用;小孩也不与父母同住,而是在幼儿之家过集体生活,上学后住在基布兹学校,只有周末才回家与父母团聚。他们文娱活动一般很少,但是,全国基布兹协会下有几个水平很高的文艺团队,轮流到各基布兹演出,甚至还经常代表国家到海外演出。

  基布兹人特别重视教育,每个基布兹无论大小都设有专门的教育委员会。基布兹有自己的小学、职业中学甚至高等学校。基布兹学校不只是传知授业,更主要的是培养接班人。他们在沿用全国统一教材的同时,还开设基布兹运动史、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等课程,培养学生劳动、音乐、图画的实践能力。所以,一般基布兹学校培养出来的青年,集体主义观念强(但家庭观念淡薄),实践能力强,能很快适应社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