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人民公社:基布兹的历史与现实

来自通约智库
明华讨论 | 贡献2020年5月5日 (二) 07:00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首页>通约智库条目>基布兹

以色列的人民公社:基布兹的历史与现实

清华辅导员 2018-08-06 走出中国看世界,走向世界看中国

基布兹(kibbutz)是一个来源于希伯来语的音译词,原意为“集体”、“聚合”。它原本是20世纪初犹太人回归潮的产物,后来发展成为以色列国内独具特色的社会经济组织。一个世纪以来,基布兹依靠公有化的组织形式和集体主义的力量推动农业和工业生产,为犹太民族复兴和以色列国家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次,辅导员海外实践以色列团来到了以色列名为Ein Gedi的基布兹,探寻这种特殊组织形式的前世与今生。

清华大学基布兹1.jpg 在以色列,基布兹专指一种建立在公有、平等原则上,带有“共产主义”和“公社”性质的村庄,最初的成员主要是东欧的犹太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基布兹是否还保持着数十年前的独特风貌?带着疑问,我们来到了位于死海湖畔一个名为Ein Gedi的基布兹,试图在这里找寻答案。

沙漠中的绿洲奇迹:基布兹初印象

茫茫黄沙隔壁之中出现绿洲,这种奇迹一般的美,归功于以色列人民。

从特拉维夫出发,驱车三个多小时,我们才终于到达了位于死海西缘的基布兹Ein Gedi。在朱迪亚沙漠的茫茫戈壁与死海毫无生机的湖面之间,这座绿树掩映的村庄让人感到由衷的亲切。

清华大学基布兹2.jpg

图为基布兹Ein Gedi外围的沙漠

在Ein Gedi居住了数十年的Daniela Cohen告诉我们,这座基布兹村庄始建于1953年。当年的犹太移民正是在这片远离大城市的不毛之地,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地将Ein Gedi建成了如今充满生机的模样。

直到1967年以色列与约旦爆发六日战争之后,出于国防安全的考虑,以色列政府才修建了一条从耶路撒冷通往Ein Gedi的道路,从而打破了Ein Gedi与世隔绝的状态。

漫步在Ein Gedi,很难想象自己其实身处于沙漠的环绕之中。这里不但种满了以色列极具特色的椰枣树,更有一座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奇花异草的植物园。

清华大学基布兹3.jpg

图为基布兹Ein Gedi的植物园

和远处毫无生机的荒山

当我们注意到地面铺设的滴灌管道,才恍然意识到这片沙漠中的绿洲并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一代又一代以色列人为了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而创造的奇迹。

大锅饭和彩电:昨日与今日的基布兹

现在的基布兹依然保存着它的固有属性,而随着一些理念的发展,它也在悄悄发生着一些变化。

在Ein Gedi的西南角,有着一座能够容纳数百人同时进餐的食堂,我们在这里见到了基布兹的公关代表Merav Ayalon女士。据她介绍,这座食堂是所有基布兹成员的共有财产,由集体出资修建,为大家提供饮食服务。

在过去,基布兹成员的一日三餐全部要仰赖这座食堂,而现在,食堂仅会提供集中的午餐,不再提供早餐和晚餐。

为什么不再提供了呢?“这是基布兹成员的共同决定,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里吃早饭和晚饭,食堂只为少数人提供早晚饭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不公平。” Ayalon女士这样回答。


Merav Ayalon女士向支队成员介绍基布兹Ein Gedi

这是否意味着Ein Gedi的集体化程度在下降呢?Ayalon女士回答道——是的。

实际上,从70年代开始,Ein Gedi就渐渐发生了一系列改变。比如,抚养儿童的工作过去由基布兹统一承担,孩子们每天和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短暂的两三个小时,这一方面保证了基布兹成员每天能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集体劳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孩子们的身体健康,防止他们感染疟疾等流行疾病。

但到后来,人们开始考虑心理学相关的事情,发现这样的方式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问题,因而取消了集中抚养的政策。

这种改变也体现在生活资料的分配方式上。人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的薪水。另一位在食堂工作的女士告诉我们,过去的基布兹不允许每个家庭单独购买电视机,因为公有财产要花在更加急需的用处上。

“而如今,没有人再会限制我买电视机了,就算我想买十台,也全凭我自己决定。”

以Ein Gedi为代表的基布兹的渐进改革,也正体现出犹太人注重实用的民族特质。

历史与现实的辉映:基布兹的衰落与回潮

“享受宁静的乡村生活和平等的人际关系”,是Ein Gedi人对于今日的基布兹的形容之一。

Ein Gedi的昨日和今日,透露出基布兹制度在以色列的变迁,更映射着整个国家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演进。

在犹太人复国运动和建国之初的一段时间,基布兹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70年代末以来,利库德集团取代以色列工党成为以色列政权的主要掌握者,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基布兹从以色列政府所获取的支持。

同时,由于以色列的义务兵役制度、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出生在基布兹的年轻人成年后即需离开基布兹服兵役,随后又要到耶路撒冷、特拉维夫等大城市求学、工作,不少人因此不会再度回到基布兹生活。

种种原因造成了基布兹一段时间的衰落。

然而近些年来,我们也能看到基布兹正在经历回潮。

我们在采访Ein Gedi成员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人由于不满意大城市的杂乱喧嚣,又选择回到了基布兹“享受宁静的乡村生活和平等的人际关系”。在如今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之下,以色列的城市和农村在基础设施、生活品质等方面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人们作出选择的理由主要是出于对生活方式的偏好。

在基布兹之旅的最后,我们来到Daniela Cohen女士的家中参观。Cohen女士向我们热情地展示了曾经到访Ein Gedi的客人的影集。在这本厚重的册子里,有一张照片格外引人注目。这张照片,是江泽民总书记在2000年访问以色列,参观Ein Gedi时留下的珍贵记录。

清华大学基布兹4.jpg 图为江泽民总书记参观Ein Gedi的民居时与Daniela合影 清华大学基布兹5.jpg

图为支队成员与Daniela合影

今年是以色列建国70周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当下,在三农问题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的当下,我们更加有必要全面、深入地了解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模式以及农村治理模式。学习借鉴以色列基布兹制度的先进经验,分析其演变发展的内外因素,对于我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农村合作经济、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走出中国看世界,走向世界看中国

我们的实践仍将继续

供稿:清华大学辅导员海外实践以色列支队

编辑:李凌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以色列的人民公社:基布兹的历史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