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II-寻访诸神的网站》

来自通约智库
明道讨论 | 贡献2018年6月8日 (五) 06:08的版本 目录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难以置信II-寻访诸神的网站》

李嗣涔


目录

序1「在科学的边陲开疆拓土」

孙维新 ( 中央大学天文研究所 )

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科学的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目前我们所拥有的科学知识,不见得是最正确的或是最周延的,科学的可贵,就在於它有「自我侦错」的能力,能够不断改进;「後之视今,犹今之视昔」,没有任何一人能在任何一刻宣称,我们已经掌握了宇宙终极的「答案」,我们只是不断地在「问更好的问题」而已。第二个特点更为重要,科学应能「容忍异见」,我们可以不同意某一个人的学说,但是绝对不能压制他发表自己学说的权利,因为我们不知道何时何地科学又会开启新的视界!

台大电机系的李嗣涔教授,早年从科学角度研究气功,之後因缘际会,展开了对特异功能的探索,继而发现了「灵界」和「信息场」的存在。到目前的整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已经令人叹为观止,李教授将新近的发现收罗到他的第二本书「来自天使的信息」中。在本书中,李教授更藉着高功能人作为媒介,和其在灵界的「师父」沟通,以了解古往今来长期困惑人心的几个根本问题,像是「灵」与「外星高智生物」的关联、预知未来的可能、人身疾病的肇因,以及遨游宇宙的方法等。因为这些课题与我们的日常体验相隔甚远,所以书中内容多处让人惊叹,但我却隐约感觉,自古以来儒释道基督天主的各家各派,似乎逐渐能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之中获得解释。我深深相信,假以时日,我们对各宗教的起源以及它们和人类肉身世界之间关系的图像,将会愈来愈清楚。

当然,在李教授进行研究以及发表结果的过程中,有一部份国内学者一直持着强烈的怀疑甚至坚决反对的态度,即使许多不同科学领域的学者参与了李教授「手指识字」的实验,亲身观察了特异功能的展现,无法找出任何明显的弊病,但其中有些学者仍然坚决不接受这个现象的确存在的事实。这让我想到将近四百年前,当加利略演示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以相同的速度掉落,或当他把自制的望远镜指向夜空,告诉别人我们的银河其实是无数恒星组成的,现场看过的人们里仍然有人坚决不信,同时指称加利略在「变魔术」!这种「迷不信」的态度,和「迷信」的态度一样,对前沿科学的持续发展,都是有害的!

我们要知道,科学只是一个逻辑的框架,而且可能不是唯一一个用来检验事物的框架,更可能这个框架的大小仍然有待改进!因此放不进目前的科学框架来检验的事物不见得就是不存在的或不正确的,真正伟大的科学家所从事的工作是不断的扩大这个框架,以使得新出现的科学能够应用在更多现象的圆满解释上。的确,大自然的神秘处就在於它是不能被一眼望穿的,所以我们才需要用开放的心胸去客观地检视一切的可能。今天我们看到过去天文学发展的过程,和昔人许多自以为是的观念,常不禁哑然失笑,觉得古人怎的如此幼稚与短视?但我想日後人们看我们今日所谓的「科学」,恐怕也是失笑的时候居多。李教授在书末所引用老子道德经中「闻道」的那一段话,真的值得我们深思!

序2 芥子纳须弥,存乎一心

陈国镇(东吴大学物理学系教授)

生命品类之多浩如烟海,生命布散之广弥漫六合,生命变化之奇匪夷所思。罄人类区区知识,穷毕生之华年,实难尽知其详。唯心怀谦冲、不存贪慕,又逢因缘巧合者,始得识其曲径而略窥其幽微。

吾年近不惑时,幸蒙明师点化,方知三际本无殊,十方了无异,唯澄心一念,殊方异域无不粲然在目,生熟景象毕现于前。遥想先贤能坐斗室而见四海,处今世而论久远,千里原非遥隔,古今只在弹指,而今吾亦能略为之,惊讶之情何可道哉? 集初试之所见,征诸过往昔实属确然,待其来者亦多应验。忽遇此境,科学之时空观,在吾心中唤然若失其据,直如寒冰对丽日,不复能豪壮矗立。

大疑袭心,令人难安,日夜寻思不得其解,故四下.访求以释奇遇。科学训练助我辨真伪,亦助我于怪乱混杂中,条分缕析而执其所以然。用功良久,渐知其普适之通性,且证之于我身者亦有数例。积数年之较验搜集,唯由衷浩叹“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因自醒悟人身之渺小,何可自恃孤陋之学而武断是非?

吾心虽坦然接受异能之事,然所悟仍极浅鲜,況时未我予,不敢哗众以逞,仅二、三良友时相与言。越五载,参加国科会生物能场研究计划,遇崔玖、李嗣涔等教授于议席上,对研究领域之探讨,众皆兴致盎然.喜色溢于言表。匆匆一十七载,李教授以科学方法,反复检验诸多玄奇潜能之真假,确证特异功能乃自然界生命之本能,真实不虚,且知其与科学相汇通,非全然乖舛无理之举。易言之,此研究预示人类知识继续发展,势必涉入此域无庸置疑。

探究奇幻诡异之事,虽甚醒人耳目、开人茅塞,却易招来如影随形之物议,历代逐此风者必受尘累,谁人可免? 文化典范之移易诚非一蹴可几,先行者要无怨慰之心,长存赤子之忱,始堪荷担揭露隐微之重任。十余年不畏讥评,津津乐道玄奥而不竭其忱如李教授者,于今又添几人?

新知常萌于微末怪诞之间,逆主流思想而遭斥逐者,史载往例不胜枚举。然李教授持续之钻研,令生命之迷雾渐散渐开,诸多玄奇奥妙之事,实不离一心妙运“挠场”之所现。万象生成源于旋绕,古人云“天不旋则毁,地不旋则坠,人不旋则枯”,心之所运,旋而应之而已。

智能高深者返心朗照,即能疏观万物而不昧其伦,心游十方而足不出户,神交古人而意通幽怀。天人之分际渐明,新知之疆域日扩,信天道之崇隆永延,故撼时潮而敢宣说,于今虽似侼俗妄语,然待百年物换星移,宁知非来世之共识?

人生逆旅究系何义?奈何仅存五官知觉,而不见神通妙用? 尝追问再三,及至不惑始解今生乃生命一段学程,为提升智慧灵性而来修习课业。“有身”之日备极仓卒,剎那间,壮盛气血已成过往,若多所分心不务正业,又何以在无情流光中得进尺功?一生来去,转眼曲终,恐他日赋归时徒留空空。故取五官觉受为主,以免误导学程而入歧途。

君不见有人偶得异能,即耽溺于前,有如身陷牢笼者耶?如此启动机窍而自限,何如不要!毕竟生也有涯心本无疆,奇才异能佐灵性之升华则可,障蔽智识之登峰则愚。

然能克尽学程本分,不为不义屈者,则开启通天妙窍,即能辅其成就无量圣智,更能藉以应天化民,裨益苍生。如是贤德之上自当别论,非流俗应予囿限。

宇宙浩瀚、星斗满天,人皆欲上穷碧落、遍览大千,如何而能偿此宿愿?依爱因斯坦所云。虚空中万物飞行不渝光速。果循此途,则欲乘宇宙飞船以畅游太虚,将永无远飙综观之期。

此书之记述,与吾体验颇相类应。十方漫游,何劳微驱奔波? 只待净心中略兴一念,即可出入宏微世界,见种种境,知种种情。心定则情绪自定,心明则情境自明,玄览万象如观掌中珠,皆不离净心一念之显现,又何有车马之劳顿?

人类文化之契机,源于灵感之涌现,灵感之由来,实心智无量开展之必然。世间人若能捐弃贪嗔痴,虚怀以待而读此书,则其所得岂止玄奇故事之娱心脾耳?必也能促尔反躬自省、潜心自励,不再蹉跎岁月以终。

序3 展现科学研究者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