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伞圆修山雄王纳婿 水精捣乱山王攘灾
返回目录
话说文郎国都之西,有一地方,名曰伞圆;此处有三山罗列,圆如伞形,故名。伞山有山神,辖管一方,乃山精浩气之所在,因而亦被称为“伞圆山王”。
此山神之所以被称为“伞圆山王”,是有一段典故的。
早先,山王原是一小山之土地公,他亦神亦人,常与山民乡里结缘交友,人称之为“公”。公喜四方化缘神游,最近曾到海角求仙学道,得海角过天神指引,正打算回文郎旧地,寻找一高爽清朗、民俗淳朴之区,筹划建成一百姓宜居乐游之胜境。有人告诉他,沿大江溯流而上,有地名为龙编地、竜肚津者,当是可选之地。但公行至此地观之,却有不满之意,遂离去另觅新址。于是,公又沿泸江而上,至福禄江畔之潘津,望见伞山,高耸秀丽,甚合心意,于是决定前往探索。
翌日清晨,公自潘津起行,攀爬至伞圆山南麓,再前行至術洞,足足走了绵延几十里的崎岖山路,终于到达深山。当时,日已西斜,公唯有在此露宿过夜。夜晚,公仰望夜空中满天星斗,心想,此处可观长空美景,但山路崎岖难行,应建一如弦直通道,直达山巅,后人就可免攀爬登临之苦了。他又想,游人攀临至此,已是劳累至极,也应有个休憩之处,故而应在此修筑殿宇,以待旅人留宿,才是周全之策啊。
又是一日清晨到来,公早起,即深入術洞周围之岩泉原野,发见此地景观可人:巨石岩畔间,有泉瀑涌出,仿若云梦之源,直泻而下;泉瀑聚水成潭,水清见底,可以观鱼。公深为此处之胜景所陶醉,遂又决定在此处建造殿宇亭台,以为后来人休憩观鱼之所。
假以时日,在土地公筹措之下,道路、亭台、殿宇终于建成了。伞圆乡民,见此伞圆山上下,胜景处处,焕然一新,众乡人感恩土地公修山的功劳,乃作神庙于山上,庙宇冠名为“伞圆王神庙”。自此,土地公亦被乡人称作“伞圆王神”,土地公除有个“山神”的称谓外,有多了一个“山之大王”的称谓了。
伞圆山王修山建宇之善举,很快就传到当世雄王那里。伞圆山王之善举,甚得喜爱游山玩水的雄王的赞赏,因而对伞圆山王也有了几分好感。适当其时,公主媚娘已到待字之年,雄王决定为女儿招亲择婿。消息传出,伞圆山王立即响应。与之同时响应的,还有辰江水精。两位神人都是强有力的竞争者。雄王虽心属山神,但为表公平,遂传出话来,说:“明日午时为限,谁个聘物先来,即可为之。”雄王心想,伞圆山神离都城近,是一定会争先到来的。
翌日清晨,伞圆山神果然先来,献上伞圆工程的实绩图表为聘。雄王欣然受之,遂遣女儿媚娘许嫁伞圆山神。水精后至,悔恨不及,乃生报复捣乱之心,遂兴云作雨,令伞圆山区遭灾,自己则冷眼坐视伞圆王神之难堪了。
但水精却始料不及,伞圆王神居然还有祈祷神灵之能事,旱时可祷潦,潦时能祈御。一日,伞圆王神树幢幡于缥缈山谷间,设坛祭天;礼拜之余,即就天清日朗,晴空万里了。伞圆山区乡民,皆欢欣鼓舞,都说这是伞圆王神灵性显现了。
伞圆山神祈祷攘灾之后,媚娘公主立即与山神王一起,开展复兴伞圆之伟业。他们与民共甘苦,继续劈山开路,建筑殿宇,为民造福,山区历经多年之营造,终于成为民风淳朴、物阜民丰的首善之区。此消息传至雄王耳际,雄王慨然叹曰:“伞圆山福气未可量,旺气未可绝也!”
媚娘为伞圆山之复兴呕心沥血,终于心力交瘁,盖然离世。伞圆山民怀念媚娘之功德,遂于伞圆山端山神王的居所旁建一墓园,称之为“公主坟”,就是为了能让公主与山神王长相厮守啊!
话说水精上次兴云作雨捣乱失败后,仍于心不甘,在得知媚娘离世,于是又心生一计,心想伞圆山神王原是一方小土地公,若觅得一芳龄美女,贿赂引诱之,定能使其堕落,才能丧尽。若能如此,其报复之心愿又可实现了。于是捕来一狐狸,对其作脱胎换骨之妖术,成为一十七八未嫁之女,并以鲜花蕙草把她装点打扮好,披以光鲜衣裳,坐以几椅,摆入伞圆山下之祠堂庙宇中,祭以牲牢,以此吸引居于深山中之伞圆山神王前来享献。水精心想,过去如此举动,皆能愚弄诸神,累试不爽,这回也必然能奏效。
某日,伞圆神王果然乘白马出现于云端。神王于祥云之上往下张望,见此情景,心生厌恶,遂即时唾而去之,回归山顶殿宇,与媚娘公主一起,在云天之上,享受天仙般之欢娱生活了。
伞圆山区福旺之气继续升腾,乡民继续勤劳耕牧,但时刻都在怀念伞圆神王与媚娘公主之恩德,逢年过节皆定为社日,必杀牛骊酒,歌吟沉醉,以祭奠为乡民谋幸福的两位仙人。后有大越陈朝翰林阮士从征西蛮,路过伞圆,恰逢社日,得山民邀请,荣叼末席。书生以此视为伞圆神王及媚娘公主对自己出征西蛮之祝福,酒醉饭饱之余,遂题一诗曰:
山峙天高神清明,书生未叩已闻声;
媚娘亦具威灵在,愿为儒将保此行。
阮翰林因此偶遇而得双神庇护,于是赞誉双神为大越第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