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论修行”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0行: 第10行:
  
 
一切有为法,皆可入无为;一切无为法,皆可入有为。这是有无相生之道。
 
一切有为法,皆可入无为;一切无为法,皆可入有为。这是有无相生之道。
 
自然是社会的母体,自然发展出了社会,自然包含了社会的基因,自然以极大的宽容包含着我们社会。
 
 
自然养育了人类社会,自然供给了人类社会的众多自然资源。自然可以离开社会,然而社会又如何能离开自然?这是自然之道。
 
 
社会是沿深的自然,社会是自然对自己的认识。人类通过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喜欢自然,保护自然。
 
这是社会之道。
 

2019年7月27日 (六) 22:09的版本

修行,不一定是无为,有为也是一种修行。

修行,是执中而行。不偏不依。或许左,但不会极左;或许右,但不会极右。或许无为,但不会消积;或许有为,但不会张扬。

中就是道。执中就是执道。

道包含无为,也包含有为。由无入虚只是悟道的方法,但不是道的本体。虚无只是路径,但不是全景。因为修行而离世避世,看似入道,其实离道。

道有千种,有万法。择一而入,能触类旁通方得其妙。反之,不能融汇变通,不能举一反三。就如枯禅打坐,终不得道,离道日远。

一切有为法,皆可入无为;一切无为法,皆可入有为。这是有无相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