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景廉:纪念袁效贤——序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序》

  名副其实的名字:高效、贤良;永远难以忘怀的容貌:淡定,俊朗。 我们这一代人对他的称谓:老袁。

  老袁的字迹,如穿花蝴蝶,也是笔走龙蛇,-种别样的潇酒;老袁的笑声,总是“呵呵”,如春风化雨,也是饱含理解包容,侠士的古道热肠。

  我与老袁其实是忘年交,他称得上我的父辈。那一代人,胸有惊雷,面如平潮,甘于熬清守淡,理想旗帜高高飘扬,愿力之歌高唱云端。

  1972年,《广 州日报》刚复刊,老袁成为我的第一任新闻职场老师;后来彼此有新的发展取向,他调往《羊城晚报》负责经济部的工作,再创办《粤港信息日报》并任总编辑。后来,我也南下香港工作。而这四十五年间,大家直保持联系,当然,是我从他处不断汲取精神养分的连绵过程。

  我从未见过老袁生气、发火。一个资历深厚而又十分注意尊重他人的人,必定拥有博大胸襟与处世哲理,云高气静。曾国藩主张做人最聪明之道,就是让与你相处的人放心和舒服。我想,老袁正是这样的人。与通讯员、采访对象水乳交融,朋友遍天下,“自来熟”,欢声笑语中友谊长存;上司下属,彼此信任,互相尊重,乐也陶陶。

  他的雄心与勇力,经年在职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退休后与其夫人李春晓女士一起,展开了新一页人生篇章,采访足迹遍及美加、欧洲、澳洲,结集出版游记汇编,以反映各地华人华侨发展历史与当下生活为题材,给读者打开了又一扇领略世界的窗户。在参加《澳洲三人行》出版发行仪式上,当时同是剪彩嘉宾的国画大师关山月先生对我耳语:“他俩真是老而弥坚,是用笔用脚更是用心去完成这些作品”。的确,这些文章闪烁着他俩成熟练达看世界的智慧光芒。这过程,是理想信念的弘扬彰显,是专业主义精神的典型范例。

  我始终认为,情操与品位是相辅相成。低级趣味难免獐头鼠目,高尚典雅必会气度轩昂。“粗增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老袁作品的文采,主要是通过白描去体现,这与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有关,事实讲话,不求花俏,追求的是生活真实本质主流真实而非艺术真实。他最后篇文章《白色蜜月》的发表(去世前夕) ,是我经手安排在 《星岛日报》(海外版)刊登,内容是他与夫人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同住病区相濡以沫的故事。通篇没有华丽词藻,而情深意切的肺腑言辞感人细节,溢满字里行间。这出版安排,肯定是冥其中天意的一种师生元素呼应互动, 我至今仍为这灵犀的存在深感震撼,同时也欣慰不已!

  如今,《粤港信息日报》同仁纪念老袁的文章汇编成册,是从各个不同视点进行展示,使老袁的风骨丰采更立体更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邝景廉

  (星岛日报海外区行政总裁兼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