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缺爱的起源和基础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我的分析和感悟都是来源于生活和社会现实,来源于对真人真事的观察和分析,通过这些人和事跟爱的关系,以小见大,可以看见所有人和人类缺爱的起源和基础。

从今天开始, 在我眼里 正邪斗争就是爱 我看见小人就恶心 我识别出扭曲的人就鄙视 我看见不正义的行为就不爽 我看见扭曲的人就防御 我不当真,我不知道 虽然很难接受 可我知道一切可以是爱 爱可以是一切 所以不得不承认并接受善恶斗争是爱

我根据各方面调查和分析,发现只有爱的思想和理论,才可能解决人类所有冲突和矛盾,宗教、文明、个体间的冲突,唯有爱能化解。

在爱的道路上,需要有一种不同于社会、小我的语言和生活,也就是需要有爱的语言系统和生活形式,要把爱跟一切联系起来表达。

完整人的爱的理念:一个完整的健全的人,应该把善恶斗争和爱、宽恕结合,这样一个人就是完整的人,是人格充分发展的有爱的能力、有实力、正义感的善良的好人。

我鼓励要进行善恶分明的正邪斗争,又鼓励要慈悲为怀、宽恕,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既是自己的父亲,又是自己的母亲。

只有坚持正邪不两立的理念,又慈悲为怀、普渡众生,才能把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的原则、价值观合一,比如济公活佛电视剧里济公就是这样的。

只有这种理念,才能既得到全天下的人认同,又不会和现实分裂,既能得到所有世俗好人、君子的认同,又能得到所有修行人、圣人的认同。

完整的人的理念,社会大部分人是不同意的。

要一个人承认人人既是圣人、好人,是是罪犯、恶人,是很难的。

要病态群体接受无条件的爱是真爱,要灵性群体接受正邪不两立的斗争是爱,都是很难的。

完整的人,既应该教训为非作歹的小人,惩罚心理阴暗的扭曲的人,还要维护正义和揭穿伪君子、伪思想家,并且要认同并实践无条件的真爱,要学会宽恕和爱所有人。

这是绝大部分人做不到的,但确实人类和每一个人的进化方向。

完整的人,既应该善恶分明和见义勇为,勇于和邪恶势力斗争,还要帮助人们觉醒,无条件的服务他人和社会。

这是灵性群体和病态群体都做不到,也是不愿意接受的。这里没有矛盾,矛盾是一个概念,和谐就存在于和谐的矛盾中。

一切就是爱,爱就是一切,这个观念如果用在善恶斗争上,就是一个挑战了,你是否还能接受呢?斗争可以是爱,善恶斗争是否可能也是爱呢?

我发现好人群体,就是接受不了无条件的一体的爱才是真爱,这是所有好人、 君子很难接受的,甚至不懂和陌生的。

灵性群体,是接受不了善恶斗争就是爱,接受不了提升利益就是爱,他们认为没有好坏对错,认为利益是幻想。

爱的理念、思想,是不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和文化,不符合全球几亿好人群体和几千万灵性群体的价值观和文化。

但来源于人和人类的生存的爱的理论,代表了真正能解决人类所有冲突和矛盾的理论、理念,只有完整的人,既是认同无条件的真爱,认为没有善恶对错,又认同善恶斗争,善恶分明,才能接纳和包容所有人和存在。

自古以来,每个时代都有几千万人天天谈论不要有好坏对错标准,无条件的爱才是真爱和一切是空,每个时代还有几亿的人,就是天天谈论要善恶斗争和善恶分明。

爱的思想,是综合了主流的正邪不两立和一切是空、无条件爱才是真爱的理念、文化。

一切是美好的,世界上什么问题都不存在,一切就是爱本身,一体的爱充满了全世界。

可是,当人内在产生的分裂,无法和自己和解,就会跟无数人、事起冲突。

会模仿各类小我玩法,会跟周围人竞争、对比,会看不惯这个,不爽那个。

人缺爱了,小我就会产生,小我会认为这个人错了,那个人的理论不行,这个存在又什么问题,小我的各种病态的思维活动很活跃,强迫性越来越强。

最后他自己,成为制造混乱的人,他自己成为最大的制造混乱、罪恶、冲突的恐惧的源头。

当人重新回到爱中,看见的一切世界就是爱本身,自己本身会成为爱,每一个人都是爱本身,一切就回归爱的轨道,回到了爱的本源,人就成为了爱的源头。

如果人感受不到爱,无法活在当下了,无法体验到一体的爱,无法用爱和世界建立关系,没有和世界合一的感受了,也就是缺爱了,人有什么样行为模式和心理模式可以选择?

人有两条路径选择,受害者的向内攻击路径和迫害者的向外攻击的路径,按照社会的评判,两种路径都有低端路径和中高端路径可选择,这里是按照社会意义的低中高的价值观来分析的。

向内攻击或者向外攻击,都有严重的负面心理后果。

低端的向内攻击的,更多被很多人算计、欺骗、占便宜,也就是社会上的老实人、善良的弱者,有道德感和爱的意识的人。

心理后果是压抑能量、情绪和透支心理、身体,利益受损和无法维护利益、尊严,会有抑郁和得心理问题。

低端的向外攻击的,就会无意识的习惯去算计、羞辱、伤害他人,以此发泄情绪和逃避内心,就是社会上的冷漠、自私的小人、庸人、恶人那一类人。

心理后果是生活没有幸福,各方面表现很没有道德、素质和难看,会越来越冷漠和自私。

这两种逃避爱的心理模式和行为模式的形成,都是因为感受不到爱,无法安住当下,无法给予爱和感受爱导致的,所以向外追逐和向内攻击、合理化行为。

还有受到文化、理论、知识影响,自我得到武装和有各类实力的人,他们走的是中高端路径,这些人由于缺乏爱,同样会逃避当下,所以要把过去和未来的重要性合理化,把自己受到的心理时间的影响当成世界的真相。

重要的是,他们把能量、时间集中用于提升利益,把各类有利于小我的利益、生存的社会观念在公共空间表达和传播,使其获得了社会影响力和话语权。

过去十几年有受害者模式的人,受到社会主流文化影响,有的就会选择用道德、正义的观念、文化、思维来武装自己,合理化自己喜欢进行善恶评判、斗争的行为模式。

他们由于符合社会主流倡导的价值观,所以得到众多同样具有受害者的心灵气质的人认同和崇拜、敬佩,大部分这类人是没有得到多少利益的,更多是得到了好人、君子的名声和形象,但他们认为自己坚守住道德和是正义的人也值得。

还有一类走中高端路径的有迫害者模式的人,就是喜欢吹牛拍马、整人、勾心斗角的的人,通过小我的算计、套路、经验的优势,贪婪的追求利益、权力,表演出来的是吃相好看和显得有素质,背后干了很多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的事。

读了各类道德、哲学之类的书籍,比较注重道德、正义、公正的有受害者模式的人,也就是愿意成为有受害者模式的人,有道德的弥补匮乏,有好人、君子的名声补偿缺爱的痛苦、焦虑。

心理后果是心理越来越残缺和分离,会用道德理想主义来合理化,不会有强烈的罪恶感。

人生是追求利益为主有迫害者模式的人,注重的就是自身的利益和地位,心理后果是心理越来越扭曲和被罪恶感折磨。 他们因缺爱而选择的逃避爱的方式,心理后果是更为严重,由于干了坏事或者出卖了自己的尊严、自我去吹牛拍马来获利,潜意识里有一种停不下来的被强烈的自我憎恨、罪恶感折磨的痛苦。

所以,唯一的解决人的生存问题和心理问题的最好的途径和方式,就是活在当下的爱中,用一体的爱来解决人和世界的分裂问题。

用爱来克服孤独和恐惧,这是唯一的没有负面心理后果的解决人的生存问题的健全、成熟的方式,爱的道路倡导的实际上就是用唯一能使人精神健全、完整的方式,解决人的生存问题。

弗洛伊德和佛陀对意识的理解同样重要

灵性学和心理学对意识的认识、理解是同等重要的,换句话说,佛陀、弗洛伊德对意识的不同理解,是一样重要且没有错误的。

对意识的不同理解,对应有不同的意识领域,对意识领域的开创性的成体系的创造,历史上著名的有佛陀的佛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人的心理上,很难接受和自己的观念体系,完全相对立的观念体系,接受了就会感觉自己的小我崩溃了,小我就死亡了,所以人宁愿坚持认为自己的一套观念是正确的,是不可怀疑的。

人对世界的批判是很重要的,人批判社会、他人,这不是错误的,不是不道德的,不是就是偏离了爱。

批判社会同样是爱的能力的表现,是智慧的有爱的能力的表现。批判社会,证明了人的慈悲,这恰恰是宽恕的能力的表现。

基于对社会和他人的慈悲和宽恕,所以愿意无条件的爱所有人,希望社会所有人更好,宽恕自己不认同和厌恶的人,包括宽恕敌人、仇人、坏人,为了所有人的利益、生存,而批判社会的病态、扭曲。

所有人平等和所有阶层平等的观念,是有价值的,同样,所有人在道德上、爱的能力上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参差不齐是正确的,社会存在阶层结构是客观事实,正如社会有阶级的存在一样。

在具体的社会行动和社会游戏规则中,是需要对所有人分别对待,因为每一个人的天赋、潜质、能力不同,每一个人的需要、兴趣、经济水平不同,所以每一个人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不同。

佛教出世的体系和倡导的观念体系,是不同于入世的。

佛教出世的生存策略和人生选择,是值得尊重的。选择入世的人,有另外一套生存方式和不同的生活选择,这是每一个人的自由。

​​​​​缺爱是人的一切冲突和矛盾的根源,有爱就有一切

一个人如果体验到爱,感受到充沛的爱,不缺爱的话,内在是幸福、圆满、喜悦的。内在具足,自然而然就不会去跟人竞争、斗争,不会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如果人内在缺爱了,内在的匮乏、恐惧、强迫性就会产生的内在产生问题,跟着外在就会产生不和谐,人就会想跟他人竞争、对比,冲突和矛盾就随之而起。

爱和恐惧是相生相克、相伴相生,是对立面,或者说爱中只有光明,没有黑暗,爱中没有二元对立。

人在爱中,内在是宁静、平安的,外在会跟着平静、平安,长期来看,你基本不会去跟人斗争、竞争,内外在最终会和谐、平安的。

一旦人缺爱了,体验不到爱,感受不到被爱,一个人他自己就开始成为一切问题的根源了。缺爱导致一切的苦难、伤害、邪恶随之产生,正邪斗争、善恶评判、受害者和迫害者模式都会随之产生。

人如果内在充满了爱,就不会有性压抑,不会有心理压抑,不会压抑性能量和心理能量,内在就是健全、完整的,人的生活是幸福的。

一旦人内在匮乏,缺爱了,人过去的原生家庭、心理创伤、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等都会对人产生影响。缺爱,使人当下内在不平安,使人产生无穷的恐惧和评判,使人成为一个爱恨交加的矛盾体,人本身成为最大的问题来源。

举例来说,很多人第一次在学校读书阶段谈恋爱,多少还是能感受到爱的,内在是能感受到爱的,还没有被社会的那一套,在恋爱情境里都被彻底污染心智,还不会太在意对方和自己的外在条件,还没有变得现实。

这个时候的状态和感受,跟那种已经很现实的人的谈恋爱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人第一次谈恋爱失败,分手后,就是受到了巨大的创伤,或者说受到压抑和巨大打击,开始害怕受到这种打击和挫折,于是就会开始保护自己,进行防御的自我保护,基本是感受不到爱的。

在外在的表现就是开始变得现实,开始很注意自己和对方的外在条件和经济条件,就感受不到爱了,内在就是以一个非常缺爱的对状态去谈恋爱。

这是第一次恋爱前后的缺爱程度的区别,在外在的表现。

还有人的心理问题,它的产生仅仅是因为恐惧,那些头脑层面的理由,各种联想,各种以为跟这个人那个人、这个事那个事有关系,以为这个是一个多么复杂难解的问题,以为自己永远改变不了了,不断透支压抑心理,内在越来越匮乏,不断压抑爱和真我,但这些的本质问题都是原因是缺爱。

如果能感受到爱,觉察这些想法都是一种幻想,有对自己的爱,坚信这才是真实存在的,只有爱是真正的存在的一种力量。

真我能坚信爱是真正的最有力量的存在,能看见所有人和万事万物是一体性的存在,能觉察到除了爱之外,其他的都是一些幻想和评判,能学会把那些念头当成假象。

最终你就会发现,过去的严重心理问题,只不过是自己在折磨自己,自己在吓自己,自己在欺骗自己。

觉醒于爱之后,一切就改变了,自己就开始在这些情景和事中爱自己,在这些关系里面爱自己,感受到爱,体验到爱,内在能活在当下的爱中了,自然而然心理问题就解决了。

人的一切心理、言行的产生,皆是由于缺爱

一些人看似奇怪的言行,还有人们的心理问题,想要学习心理学和哲学来试图解决,这些活动的产生根源是缺爱。

一些人的行为动机,跟过去某些情境的匮乏和缺爱有关,在当时想要呼求爱,可是被压抑。呼求,却得不到爱的回应。

过去压抑多年在各种情境里对爱的需要一直存在,就会在未来某些情境被某些人刺激,就会开始呼求爱了。很多人就会开始解释,认为是什么原因才会如此,有宗教、哲学、心理学的解释,这些解释没有触及根本问题,实际上根本原因都是由于过去缺爱和当下缺爱的问题。

爱能化解隔阂,爱能疗愈伤痛,爱能解决症状,爱能重建信任,各种冲突、误会终会在爱中消除。

观点有无数,不用太在意,观点不值钱。重要的是找出过去在什么样的情境受到伤害,才呼求爱。人的内心一直在渴望爱的疗愈,要在当下回到爱中,用爱疗愈过去受到的伤害、打击,这样就能解决问题。

回到爱中,就是回到正常中,当成本来就没有什么问题存在,就一切回归如常了,也就体验到内在平安和爱了。

自由人是每一个人想要成为的,而每一个人由于从小缺爱,就会导致在很多场合会无意识的呼求爱,这些心理活动和言行,都是为了补偿和弥补过去的缺爱。

小我是越呼求爱,越焦虑。源于小我的恐惧的心理活动、言行,只会越来越焦虑和匮乏,越呼求爱,越被透支和消耗能量和身体。

很多事其实是一场误会,需要看到深层,也许这些语言的心理指向是另外的,可能仅仅是想要被爱,可是在公开场合表达,就会被猜测,就会形成解释不清的误会。

而能成功使人们相互接受的爱,就能克服矛盾。爱就是能使相互有隔阂的心,和解并化敌为友的唯一解法。如果不能形成互相接受和互爱,无论多么充分的理性对话都将是徒劳。

破译人得心理问题和抑郁症的深层秘密,是缺爱或不敢斗争?

社会上有一类人,习惯压抑自己和攻击自己,以受害者的心理模式来维护生存,这类人往往容易得心理问题和抑郁症。

很多人以为是由于他们老实、自我攻击、善良,才会得抑郁症。

还有一些人过去经历过被性侵、校园欺凌等严重的伤害,被欺负和羞辱,不敢斗争和反抗,之后心理问题严重和抑郁了。

一种人们通常的解释,是认为他们太懦弱了和没担当,不敢拒绝和斗争,不敢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利益,是很窝囊和无能,还把这些合理化成事实和人的真实自我。

他们是需要承认真相和敢于直面真实自我、体验愤怒和正义的自然情感,再拿出担当,敢于斗争和攻击对方来保护自己和维护正义,这样就能解决心理问题和抑郁症了。

这些小我的解释看似合理和正确,甚至被人们认为是唯一解决问题的方式,但这并不是真相,并且是表象。

正如一个人被心理问题折磨的很痛苦,心理学家会认为是由于原生家庭和过去的心理创伤导致,所以一直深挖过去的经历和原生家庭的教育、环境如何错误,以为这样就能治愈对方的心理问题。

这是一个错误的方向,所以心理行业的心理咨询师在治疗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和抑郁症,普遍是效果微弱,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再看前面的通常解释,人是由于被欺负和伤害,曾经没有反抗,压抑了情感情绪,不敢斗争,才得心理问题,所以要有担当和敢于斗争就能解决心理问题了。

这种解决方式和一味的在原生家庭的细节上挖掘,和使劲对产生心理创伤的情境去分析一样,是没有看到人会有心理问题的深层的心理根源。

真正问题在于人的缺爱,由于长期得不到真正的父爱和母爱,长期感受不到爱和被爱,心理的匮乏和空虚、孤独,就会使人产生自我保护。

人由于缺爱,就如一个人溺水了要抓住救命稻草,就会激活人的自我保护的逃避机制,自我保护就是人溺水快要被淹死时的救命稻草。

人的自我保护机制运作下,就会开始向外追逐和向内或者向外攻击,形成具有向内攻击的强大动力受害者心理模式的内向性格,或者形成具有向外攻击的强大动力的迫害者模式的外向性格。

而人玩多了自我保护,长期缺爱,用占有物质和病态的方式满足欲望,用逃避并占有利益来填补匮乏的心理,心理结构就逐渐会病态和扭曲,形成小我主导的心理结构,小我成为心理的家的主人。

这才是一个人会得心理问题和抑郁症的根源,最根本原因是缺爱,感受不到爱和没有爱人的能力,不愿意学习爱的理论和实践爱,真我一直被压抑,甚至为了利益和实力出卖和扼杀了真我。

所以,原生家庭、心理创伤、过去的经历,还有害怕斗争、没有担当、压抑了情感情绪,这些全部不是心理问题的根源,是心理表象,真正问题在于人的病态、扭曲的心理结构,在于人缺爱和压抑、出卖扼杀了真我。

比如一个人玩小我,天天攻击底层或者攻击某个群体,不管攻击的是穷人、富人、好人、坏人的哪种人或者群体,都是在压抑真我,甚至扼杀真我,还有为了提升利益和实力,拼命评判他人和攻击弱势群体,为了利益不顾他人利益和感受,突破爱的底线、原则,就会有扼杀真我的罪恶感和自我憎恨。

这些问题的产生,仅仅是由于缺爱。要破局,就需要学习感受爱,练习爱自己和爱他人,用爱去跟世界建立关系,逐渐消除和干掉小我,不再动不动就玩小我的评判、攻击、定罪,不再去玩小我的踩人、寄生、追逐利益等获取和保护的行为来逃避。

这样,人才能不再得心理问题和抑郁症。而一些人之所以通过斗争,发现解决了心理问题,只不过是解决了某个心理问题。

在过去的产生心理问题的情境里,不再陷入受害者模式里去评判他人和自己且不断压抑,而是经过斗争后,发现这样没有意义了,不再去逃避和评判了,学会了宽恕自己和自己和解了。

但又会产生更多心理问题,本质上跟这个人斗争和那个人斗争,也是一种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是心理有压抑的真我和受害者心理模式在影响驱动的,不是自然而然的行为。

把斗争当成解决心理问题的唯一手段和拼命找理由合理化斗争,反而会强化受害者的信念、模式,强化对真我的压抑。

斗争后,某个心理问题解决了,可是会产生更多负面后果,还会强化另外的心理问题,这是以另外的心理问题的强化来解决过去的某个心理问题。

但产生心理问题和抑郁的根源性问题被忽略了,心理结构扭曲和真我弱小、真我被压抑扼杀的根源性问题还没解决。

缺爱和扭曲、病态的心理结构还在,小我还是主导着人的生活工作、心理,真我依旧弱小和被深深压抑着,人就依旧没有幸福和会产生各类心理问题。

下面提供我的两个社会观察。

1、对三个缺爱的女性的社会观察

一个是年龄三十多的A,一个四十多B,还有一个二十岁左右C。

A是有迫害者的模式,B有受害者的模式,C有很强的可塑性,缺乏社会经验,主动和被动的接受A的观念,A逐渐被很扭曲和病态的C同化成有很强的迫害者模式,C等同于跟着A玩,跟错了人。

平常A女被迫害者的模式驱动,喜欢攻击和嘲笑有受害者模式的B,B只敢压抑和迎合。刚出来社会工作的C本来心理还正常,自从跟A混了二十多天,我观察到渐渐也有扭曲化倾向,慢慢习得迫害者的模式,有时没事攻击和嘲笑B来发泄情绪。

ABC三人由于缺爱,在社会中采取跟社会的权威、观念、常识保持一致的方式来逃避,以此感受和小我主导的分离、病态的社会融合带来的安全感,用攻击自己或者攻击他人来逃避匮乏、空虚的缺爱的小我。

这三人平常是显得关系很好的样子,三人以表面的融洽来逃避当下和缺爱的分离、孤独。三人缺爱,所以无法独处,没事就要评判他人或者闲聊鸡毛蒜皮的事来逃避。

她们三人害怕和社会不同,害怕被社会排斥、孤立,所以被病态的社会同化成病态的机器一样的人,缺乏了人的活力、爱、生机。

根源在于她们内在缺爱,所以她们三个人看似关系好,也是一种逃避的方式,三个人保持一致来体验虚假的合一和集体感,跟社会保持一致来逃避孤独和避免被排斥一样。

2、对一群缺爱的人的社会心理实验的观察报告

各类心理病态的人,由于缺爱,感受到空虚、孤独。

看见有其它人玩小我自我吹嘘,有装紫薇圣人的,装哲学王的。

小我喜欢和其它人的小我认同,小我玩法容易传播和模仿,于是一群人纷纷自称紫薇圣人、耶稣、哲学家。

当有人来告诉他们真相,他们开始抗拒,宁愿活在扭曲的幻想世界里,也不愿意活在真实的爱中。

真我的存在,对需要寄生于伟大角色、身份的人,是一种折磨。

爱的存在,是喜欢玩小我去对比、竞争的人的噩梦。

即使真相在眼前,缺爱的病态群体是视而不见。

扭曲、分裂、异化的小我,往往会相互吸引,小我一般是成群结队的出现,看起来热热闹闹的,一群病态的人咋咋呼呼的,仿佛小我游戏很好玩。

小我间相互吸引,又相互竞争、斗争,小我间是相爱相杀的。两个人的小我本身,会产生对另外的玩小我的人巨大吸引力。

我最终会发现,原来缺爱的人,就如溺水的人,要拼命抓住眼前的小我的救命稻草,小我是乐意自我欺骗和逃避,是喜欢自我折磨,小我是喜欢和人互骂、互虐、互吹的病态的生活。


感受爱

人随时能发现爱 想想爱自己的人 感受人们对自己的接纳 感受此刻内在的安宁 看看蓝天白云 观察花草树木 分享自己的爱 就是分享自己的欢乐、心情 分享自己的喜悦、知识、智慧 这就是幸福 爱就是无条件的给予 给予你认识的所有人 把爱给予给你周围所有人 你就能时刻感受到爱和被爱 你就是富有的 有无穷的爱

理论斗争:性和爱,缺钱和缺爱,行动和爱

爱的革命将会给世界人民解放事业,开辟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人类需要一切全世界范围的理论斗争,爱学理论会在这场思想领域的理论斗争中胜利。

想象一种「社会语言」就是在想象一种「社会的生活形式」

想象一种「爱的语言」就是在想象一种「爱的生活形式」。

想象一种「真我语言」就是在想象一种「真我生活形式」。

爱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爱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爱人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爱人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任何社会的爱的问题——这是任何指导社会的爱的问题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人通常以为缺钱、压抑性、没有行动力,是人的生活和人生痛苦的根源,以为有钱、不压抑性,有行动力,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这是小我的心理推理。

我下面的内容,就是论述缺爱、压抑爱、没有爱,才是人的生活和人生痛苦的根源,感受到爱、不压抑爱,有爱力,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这是真我的心理推理。

根据没钱、缺钱、性生活、性压抑、性动力、行动力的社会概念,就能创造爱学的对应概念,对应的概念是:没爱、缺爱、爱生活、爱压抑、性动力、爱力。

有一个对比,就会容易理解爱学的概念的意思,两种语境的对比和体验,能让大家迅速熟悉并理解爱学的语言。下面大家阅读时,就可以仔细体会这些概念的区别和用法。

性和爱

有人认为性本能支配人 人的痛苦根源是压抑性本能 性本能受挫才性生活痛苦 性压抑导致人无幸福 性本能是人的驱动力 实则是爱支配人 人痛苦是由于压抑爱 爱受挫才性生活痛苦 爱压抑导致人无幸福 爱是人的动力源泉 解除性压抑,人依旧病态 不压抑性本能,人依然扭曲 性生活得到满足,人依旧不幸福 解除爱压抑,人就健全了 不压抑爱动力,人就正常了 爱生活得到满足,人就幸福了


缺爱和缺钱

小我以为没钱才痛苦 缺钱才被人鄙视 可有钱的无数人依然痛苦 小我以为是善良就能幸福 可无数善良的人感受不到幸福 小我以为有道德就健全了 可是无数有道德的人精神病态 小我以为有钱就能解决一切 有钱能使鬼推磨, 钱不是万能的,没钱万万不能 真我是发现有爱就能解决一切 有爱使人幸福、富足、自足 爱不是万能的,没爱万万不能 真我是发现没爱才痛苦 没爱才会感受到被鄙视 有爱的人不会被外在影响 真我是善良、道德、健全的 人感受到爱,就会有幸福 人有爱的能力,就是善良且道德 人成为了爱,就是健全且富足的 有钱有道德有善良 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有爱懂爱成为爱 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所以缺钱不是问题 缺爱产生根源问题


行动和爱

常人通常认为行动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感受到无聊是没行动 内在匮乏是没行动力 解决不了心理问题是缺乏行动 人没钱很痛苦是由于没有行动力 行动决定一切 事实真相不是如此 无聊是由于感受不到爱 匮乏是因为不愿意给予他人爱 有心理问题是由于缺乏爱的力量 要解决心理问题要能练习爱 人没钱的痛苦是由于无法爱自己 爱才是决定一切


钱与爱

有钱与有爱 无钱和无爱 有钱和有爱的生活 无钱和无爱的生活 有钱和无爱的生活 无钱和有爱的生活 你想要选择哪种? 真我过的是有爱的生活 小我过的是无爱的生活 小我主导的人生是无爱的 真我主导的人生是有爱的 人是没钱更痛苦,还是没爱更痛苦? 人是有钱能幸福,还是有爱能幸福? 人有钱就能成为健全、幸福、富足的人吗? 人有爱是能成为健全、幸福、富足的人 有钱不一定能成为有道德的善良的好人 有爱就一定能成为有道德的善良的好人 有爱不一定没钱,有钱不一定有爱 有爱是可能有钱或没钱 有爱和有钱,你想要哪一个? 你想要选择有爱,还是无爱的生活?


向内与向外

向内看是爱 向外看是缺爱 向外看才想要追名利 向外看才想要斗争 向外看才会分离 真我向内看 向内看才能看见爱 向内看才能幸福 向内看才能合一 小我向外看 真我是爱本身 小我是缺爱的 小我因缺爱向外看 向外界证明自己的正确 证明行为是正确 人匮乏才要占有利益 人空虚才要争权夺利 人恐惧才要斗争


人类需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爱学理论,认为共爱主义社会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就是要人类按照历史发展规律,通过爱,建立所有人的自由联合体,使人类从资本、斗争、小我的奴役中解放出来,过一种自由、平等、大爱的生活,恢复人类本有的天性,在爱中达到物质和精神的高度自主。

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幸福,什么是人的真实自我,什么是精神健全,这些问题都是在理论上有着真理和标准。


道德谴责伪哲学家是正义之爱

人对于伪君子 会有道德鄙视和谴责 人厌恶伪君子是正常的 人鄙视和厌恶伪君子是自然情感 看见伪君子骗人和道貌岸然就不爽 这是一个心理正常的人的自然反应 人应该厌恶和排斥伪君子 伪君子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背后干着诸多丧尽天良的事 伪思想家和伪哲学家的可恶和伪君子一样 我看见伪哲学家在欺骗无知的大众就非常不爽 看见伪思想家利用思想家的名誉就厌恶 我看见伪哲学家骗人就很想揭穿 我看见伪哲学家就有冲动要揭穿其真面目 道德上谴责伪哲学家是应该的 公开揭穿并舆论谴责伪哲学家是道德的 伪哲学家是故意骗人 人前是装哲学家,人后是在骗人骗己 伪哲学家对社会的破坏比之伪君子是更甚 终于我明白了我为什么厌恶伪哲学家了 这不是我的问题,我不用向内看 我要向道德和正义看 我要向真相看 我要向公正看 明明知道自己不是哲学家和不能拯救人类 天天自称哲学家和能拯救人类 就是骗子和不道德的 这种骗人就是不正义的 被公开曝光真面目和揭穿是对其违反道德的惩罚 伪哲学家被惩罚才能伸展正义 正义得到伸张,内心就舒服了

绝大部分人建构的理论,是偏离了实践和现实,理论本身是错误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理论错误就会误导人,误导社会,用错误的理论指导人和社会,是灾难性的,所以人类需要一场理论斗争。

善恶斗争就是爱

小人喜欢耍赖 小人喜欢欺辱弱势群体 扭曲的人喜欢算计他人 扭曲的人通过损害他人利益来生存 所以需要斗争 好人不跟坏人斗争 伪君子、小人就会得势 恶人掌握社会游戏规则 坏人掌握社会话语权 社会只会越来越差 好人不能沉默 好人不应该袖手旁观 好人应该惩恶扬善 君子应该要敢于和恶斗争 善恶不斗争 恶就会肆无忌惮 恶就会把好人的生存空间挤占 好人必须敢于和邪恶斗争 让扭曲的人敬畏 让扭曲的人无法算计他人 让扭曲的人害怕作恶 好人应该要武装有实力斗争 应该要做一个敢为正义发声的人 惩罚恶人就是爱 维护正义就是爱 揭穿伪君子真面目就是爱 凡是道德的事情就是爱 凡是维护正义的斗争就是爱 凡是揭穿真相的行为就是爱

新启蒙运动的内容之一,是需要有一场思想界的理论斗争。

政治经济斗争、理论斗争、真我和小我的斗争,是人类世界三大必不可少的斗争。

理论斗争不是靠人的嘴巴说谁对谁错。

理论斗争,是涉及天道的,涉及人的最大、最重要利益,涉及到人之为人的本质。

爱、真我、一体,这三个基础、核心概念和理论,是爱的思想体系能在理论斗争中胜利的绝招。

任何思想体系,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共产主义,都需要把真我的一体的爱当成中心,如果一种社会体制、思想体系,偏离、忽视、诋毁真我的一体的爱,那这种理论本身就是错误和不符合社会现实的,不会有可行性。

十一

人类的最好出路,是在爱的道路中集体觉醒和进化成完整的人

无条件的爱是心灵平安并充满活力、喜悦、热情的生命状态,爱是始终自我欣赏且全然信赖生命的一元目光。

当人们偏离爱,就会活在小我的恐惧和评判中。

爱意味着,深刻体验到爱所有人、爱自己、爱生活、爱一切,这些是一体的。这种体验是和自然、社会、他人、自己有新的和谐关系的体验,一种和万事万物合一和融合的体验。

小我认同的好人受害者和坏人迫害者的心理模式,都是害怕看见无意识中自己残缺的部分。内在缺乏和压抑的部分自我,就是人的真实自我。在爱中的一切体验和发现,都是人的自然情感和真实自我。

如果人扩大自我意识范围,觉察到社会无意识,就会发现,一个人既是圣人、健康的人,又是罪犯、精神病患者。所以一个人必然既是正常、健全的,又是病态和扭曲的,人人都是如此

人最害怕的,恰恰是发现自己最厌恶的东西,在自己身上有。

小我非常害怕发现十几年自己厌恶、鄙视、批判了十几年的东西,自己身上同样有。

无意识领域中,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但不被觉察到,人在爱中就能承认和看见真相。

无意识中的普遍、完整的人,就是人既是好人、君子,又是坏人、小人,既是正常、健全,又是扭曲、病态,既是圣人、伟人,又是罪犯、庸人。

人既是一切人,又不是一切人。人是拥有黑暗和光明一体的完整的存在,只有扩大自我意识范围,用意识之光照亮无意识,才能成为精神健康的完整的自己。

深受好人和坏人的评判和心理模式影响的人,最害怕看见自身的无意识的黑暗面或者光明面。最害怕觉察和体验到自身的阴影自我和人格,害怕成为完整的人,害怕看见完整的真相和自己。

好人的受害者心理模式,就是害人害己,使自身严重心理扭曲和心理问题严重,对应的坏人的迫害者心理模式,都是一样的小我的评判和定罪形成的。

真我的爱,能帮助人看见人的本体、源头、真实身份。爱加上悖论逻辑,使人能看见和接纳完整的自己。

人类现在的小我的生存竞争逻辑,使人心理严重扭曲,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的玩法,都必然使人活在潜意识的罪疚感、良心折磨、恐惧中。

人的心理不正常,社会运作病态,就会使人的性生活不正常,就会压抑人最重要和最渴望的爱的动力和冲动,文明以牺牲爱和真我的需要为代价发展。

接纳自身的阴暗面,承认自己能被看成是扭曲、变态的坏人、小人,承认自身过去有这些行为,承认和接受有这些阴影自我和阴影人格,人才能精神健全的成长。

否则,人就会在反向作用下,拼命评判和攻击世界,潜意识的抵抗会极强。为了逃避和否认自身的阴暗面,所以才要以心理残缺的代价,去玩善恶评判和斗争,去玩各种利益和心理的竞争。

最好的出路就是全人类在爱的心理革命中觉醒和进化成精神健康完整的人,人类物种建立一个为天下所有人而存在的天下。


我开始爱自己

我不再厌恶善恶斗争 我不再厌恶无条件的爱 我看见惩恶扬善不再认为他们错了 我看见有人分享无条件的爱不再认为没有意义 惩罚坏人,维护正义是好事 分享爱是能帮助更多人觉醒 这些都是有意义的善事 这些都是爱 我不再陷入头脑的思维活动 不再把没有对错用在所有事上 不再把善恶判断用在所有人身上 人的自性是无罪的,人的行为可以判断是有罪的 我开始学会宽恕 我开始学会成为善恶分明的人 我开始不再把矛盾当成错误和真相 这就是我开始学会了的爱 我开始和世界和解 不再评判和坚持信念 我开始成为完整的健全且富有的人 我开始成为爱本身

十二

有爱者和无产者、共产者合为一体。

社会越缺爱,经济越下行。反过来经济越下行,社会越缺爱,社会越多人的缺爱程度越高。

缺爱群体的倾向是扩大缺爱的思想、文化、人数,缺爱观念的社会传染性和传播性非常快和强。

恰恰是社会缺爱群体导致社会产生无穷混乱,缺爱群体导致社会充满苦难、冲突,缺爱者们的恐惧、焦虑、愤怒像瘟疫一样快速复制和传播。

缺爱者的贪嗔痴是他们自身内在的混乱之源,缺爱者构成的缺爱群体的无穷冲突和混乱,是社会混乱之源,缺爱社会间的文明、宗教冲突,又是全天下的混乱之源。

缺爱者把社会成本,都转移在弱者身上,社会重建需要的道德资源和信任资源,都需要有爱者的创造。

有爱者构成了社会的生态系统,缺爱者构成了社会的混乱系统。

有爱者构成的有爱群体,就是社会恢复生命力和重建社会生态的主要群体。

缺爱者构成的缺爱群体,就是社会越来越病态和社会混乱越来越多的根源

有爱者代表的善,数千年里,一直跟缺爱者代表的恶在斗争。

任何社会有两类基本的群体构成,有爱群体和缺爱群体。

有爱者遍布在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领域里,有爱者一直在努力生产创造和恢复社会的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

缺爱者天天想的是善恶评判和争权夺利,一直在想办法掠夺和算计无产者,在殚精竭虑的想着要不劳动而获取大量利益。

缺爱者的不愿意靠劳动自力更生是他们缺爱的最重要原因,不愿意劳动,又羡慕有钱人,就会想要算计无产者和社会中下层而不劳而获,想要合理化社会对无产者的心理、利益的损害。

于是缺爱者越来越缺爱,导致心理越来越扭曲、病态、异化,社会信任资源和道德资源,被缺爱者消耗殆尽后,无产者构成的经济基础就会逐渐被破坏,社会运作就会越来越需要更高的成本,反过来导致社会越来越被透支。

缺爱者的缺爱是一切社会经济冲突和问题的根源,解决了缺爱群体的缺爱,一切问题就能随之而解。

资产者和无产者的阶级斗争,是解决人类的物质世界的问题和危机。 有爱者和缺爱者的爱之斗争,是解决人类的精神世界的问题和危机。

有爱者才是有爱的能力,缺爱者指的就是没有爱的能力的人。 有爱者之间才可能有真爱和爱情,缺爱者间不可能有爱的能力和爱情。

天道角度,以爱服人,以爱待人,以爱报怨。 人道角度,以德服人,以德待人,以仇报怨。

尽量不跟陷入缺爱状态的人纠缠和争论,因为无意义并且很可能害人害己。

爱敌人如爱己就是爱己,建议不跟缺爱者过多建立心理联系,不跟缺爱者交友、谈恋爱,隔离缺爱者就是对自己的爱。

所谓因果报应法则,即爱因、爱事会产生好的结果,恶因、恶事会导致坏的结果,爱因生爱果,恶因得恶果。因果报应法则是人生的横轴。”所以只管做爱而真实的自己就可以了。

因为我们所有人是一体,我不想看见他们痛苦,自己也跟着痛苦,我不想因为爱而去评判和帮助他们,最终于事无补。

因为我自己要成为爱,所以要远离他们,而不是因为他们错误、不道德、扭曲之类的,而是我想要成为因爱不争的人,想要爱,所以才远离并隔离他们,我允许他们如其所是,也不去给他们定罪和诅咒他们,我深深的祝福并爱他们,就跟爱和祝福自己一样。

有爱者才是有爱的能力,缺爱者指的就是没有爱的能力的人。 有爱者之间才可能有真爱和爱情,缺爱者间不可能有真爱。

十三

马克思阶级思想是解决人类的物质世界问题的唯一正确的科学思想。

郭晖爱学思想是解决人类的精神世界问题的唯一正确的科学思想。

阶级思想是指导人类的政治经济建设的科学思想。

爱学思想是指导人类的精神、宗教建设的科学思想。

人类需要一场爱主导的哲学大革命和精神革命,这种哲学和精神领域的存在论革命,跟技术发展带来的经济世界的存在论革命是一体的。

关于资产者和无产者的阶级斗争的消灭阶级的科学思想理论,唯有马克思的阶级思想是最靠谱。

关于缺爱者和有爱者的爱之斗争的消灭假爱的科学思想理论,唯有郭晖的爱学思想是最靠谱。

消灭资产者和消灭缺爱者,消灭阶级和消灭阶爱,最终目的是为了建设共产共爱的大同社会。

无产阶级消灭资产阶级的斗争的胜利必然会到来,未来的人类到了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物质世界的私有制和阶级必然会被消灭。

阶爱的意思是两大群体的爱功能的强弱、高低、性质是巨大本质区别。

有爱者构成的群体,就是叫爱功能非常强大的有爱阶爱,缺爱者构成的群体,就是叫爱功能压抑和扼杀的缺爱阶爱。

有爱阶爱消灭缺爱阶爱的斗争的胜利必然到来,未来的人类到了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精神世界的缺爱制和阶爱必然会被消灭。

未来,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胜利会创造共产世界,有爱阶爱的胜利会创造共爱世界,未来是新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是一体,是人人的物质和精神全都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大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