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实用教程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Wiki实用教程

Wiki简介

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点快点”的意思,被译为“维基”或“维客”。 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有人认为,Wiki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网格系统,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Wiki发明者是一位Smalltalk程序员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

Wiki的优点

1.使用方便 维护快捷:快速创建、存取、更改超文本页面(这也是为什么叫作“wiki”的原因)。 格式简单:用简单的格式标记来取代 HTML 的复杂格式标记。(类似所见即所得的风格) 链接方便:通过简单标记,直接以关键字名来建立链接(页面、外部连接、图像等)。 命名平易:关键字名就是页面名称,并且被置于一个单层、平直的名空间中。 2.有组织 自组织的:同页面的内容一样,整个超文本的组织结构也是可以修改、演化的。 可汇聚的:系统内多个内容重复的页面可以被汇聚于其中的某个,相应的链接结构也随之改变。 可增长可增长:页面的链接目标可以尚未存在,通过点击链接,我们可以创建这些页面,从而使系统得到增长。 修订历史:记录页面的修订历史,页面的各个版本都可以被获取。 3.开放性 开放的:社群的成员可以任意创建、修改、删除页面。 可观察:系统内页面的变动可以被访问者观察到。

Wiki与Blog的区别

Wiki站点一般都有着一个严格的共同关注,Wiki的主题一般是明确的坚定的。Wiki站点的内容要求着高度相关性。最其确定的主旨,任何写作者和参与者都应当严肃地遵从。Wiki的协作是针对同一主题作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扩展,将同一个问题谈得很充分很深入。 Blog是一种无主题变奏,一般来说是少数人(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人)的关注的蔓延。一般的Blog站点都会有一个主题,凡是这个主旨往往都是很松散的,而且一般不会去刻意地控制内容的相关性。 Wiki非常适合于做一种 “All about something”的站点。个性化在这里不是最重要的,信息的完整性和充分性以及权威性才是真正的目标。Wiki由于其技术实现和含义的交织和复杂性,如果你漫无主题地去发挥,最终连建立者自己都会很快的迷失。 Blog注重的是个人的思想(不管多么不成熟,多么地匪夷所思),个性化是Blog的最重要特色。Blog注重交流,一般是小范围的交流,通过访问者对一些或者一篇Blog文章的评论和交互。 Wiki使用最多也最合适的就是去共同进行文档的写作或者文章/书籍的写作。特别是技术相关的(尤以程序开发相关的)FAQ,更多的也是更合适地以Wiki来展现。 Blog也有协作的意思,但是协作一般是指多人维护,而维护者之间可能着力于完全不同的内容。这种协作在内容而言是比较松散的。任何人,任何主体的站点,你都可以以Blog方式展示,都有它的生机和活力。

Wiki发展历史

Wiki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Wiki概念自身,还是相关软件系统的特性,还都在热烈的讨论中;所以怎样的一个站点才能称得上是一个Wiki系统还是有争议的。与Wiki相关最近出现的技术还有blog,它们都降低了超文本写作和发布的难度。这两者都与内容管理系统关系紧密。第一个 Wiki 网站诞生于1995年,由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创建的,作为波特兰的模式仓库的模式定义和讨论的交互性场所: http://c2.com/ppr/ ;而其根源可以上述到1972年卡耐基-梅隆大学的 ZOG 数据库系统。 1995年Ward Cunningham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建立了一个工具——波特兰模式知识库(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在建立这个系统的过程中,Ward Cunningham创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称,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的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最早的Wiki系统。从1996年至2000年间,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围绕着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不断发展出一些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从而使Wiki的概念不断得到丰富。同时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传播,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网站和软件系统。

  • 1995年3月25日 维客历史正式开始
  • 1995年5月1日 “模式名单的革新”发布。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维客网站,是对“波特兰模式知识库”的一个自动 补充。网站发布之初,便立即在“模式社区”(pattern community)中获得成功。

该网站定位的演变历程:

  • 1994年 模式社区及其他们的资源和应用;
  • 1996年 普通设计、建筑以及方法;
  • 1997年 从人和组织的角度看待规划设计;
  • 1998年 偏激的规划设计;
  • 2000年 维客本身;
  • 2003年 维客、社会学等。

社区引入并保留的概念创新:

  • 1994年 “近期访问者”(Recent Visitors)、“人物索引”(People Index);
  • 1995年 “并不时新的变化”(NotSoRecentChanges);
  • 1996年 “丝线模式”(Thread Mode)、“丝线模式无益(Thread Mode Considered Harmful )
  • 1996年 “维客分类”(Wiki Categories);
  • 1997年 “路线图”(Road Maps);
  • 1999年 “更改概要”(Change Summary)(虽未继续下去,但却带来了快速变化〔Quick Changes〕);
  • 1999年 “随机页面”(Random Pages);
  • 1999年 “(月度)变化”(Changes In )页面出现(“并不时新的变化”分离出去 并逐渐消亡);
  • 2000年 “搜索助手”(Search Helper)

Wiki技术和规范

wiki是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的网页。在每个正常显示的页面下面都有一个编辑按钮,点击这个按钮你就可以编辑页面了。有些人要问:任何人都可以编辑?那不是乱套了么?其实不然,wiki体现了一种哲学思想:“人之初,性本善”。wiki认为不会有人故意破坏wiki网站,大家来编辑网页是为了共同参与。虽然如此,还是不免有很多好奇者无意中更改了wiki网站的内容,那么为了维持网站的正确性,wiki在技术上和运行规则上做了一些规范,做到既持面向大众公开参与的原则又尽量降低众多参与者带来的风险。这些技术和规范包括:

  • 保留网页每一次更动的版本:即使参与者将整个页面删掉,管理者也会很方便地从纪录中恢复最正确的页面版本。
  • 页面锁定:一些主要页面可以用锁定技术将内容锁定,外人就不可再编辑了。(虽然wiki都有这个功能,但我看到使用它的甚少,这可能跟wiki倡导的精神相违背吧)。
  • 版本对比:wiki站点的每个页面都有更新纪录,任意两个版本之间都可以进行对比,wiki会自动找出他们的差别。
  • 更新描述:你在更新一个页面的时候可以在描述栏中写上几句话,如你更新内容的依据、或是跟管理员的对话等。这样,管理员就知道你更新页面的情况。
  • IP禁止:尽管wiki倡导“人之初,性本善”,人人都可参与,但破坏者、恶作剧者总是存在的,wiki有纪录和封存IP的功能,将破坏者的IP纪录下来他就不能在胡作非为了。
  • Sand Box(沙箱)测试:一般的wiki都建有一个Sand Box的页面,这个页面就是让初次参与的人先到Sand Box页面做测试,Sand Box与普通页面是一样的,这里你可以任意涂鸦、随意测试。
  • 编辑规则:任何一个开放的wiki都有一个编辑规则,上面写明大家建设维护wiki站点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

wiki编辑技巧

通约维客使用手册
目录 | 读者手册 | 编辑手册 | 管理手册

MediaWiki页面的编辑类似于文本编辑器。如右侧示意图,点击“编辑本页”标签,在编辑框中修改或输入新内容,然后“保存本页”就可以了。

  • 编辑试验请到沙盒页面进行,切勿在普通页面保存测试内容
  • 如果进行了复杂修改,建议先点击“显示预览”按钮,确认后再保存。
  • “简述”栏用来输入本次编辑的原因或主要改动等,这将会显示在最近更改及页面历史中。
  • 对于分成多个段落的文章,每段标题的右侧会有[编辑]字样,点击时只编辑本段的内容。

为防止意外丢失编辑成果,长时间编辑建议使用外部文本编辑器,之后复制到编辑页面保存。(常见意外包括:服务器故障、网络不稳定、浏览器异常、编辑冲突等)





编辑上手

基础编辑如前文所述,下面是关于链接、图像、格式的说明。

链接

产生内部链接

如需引用本站内其他文章,可编辑mediawiki文本,用两个中括号里将该文章的标题括起来,保存编辑内容后将自动产生链接。例如编辑时输入“[[通约维客]]”,保存后显示为“通约维客”。
如果链接的文章存在,点击链接将直接进入该页面;对于不存在的文章,链接将显示为红色,点击它进入创建该文章的编辑页面。

改变链接文字

如果链接名称不符合文章需要,我们可以用在链接中附加“|说明文字”的方式,强制链接显示为指定文字。例如输入“[[通约维客|中文wiki专题站点]]”,保存后显示为“中文wiki专题站点”。

引用外部链接

对于原样显示的外部链接,直接完整书写http网址即可,例如http://www.tywiki.com 为防止系统不能正常判断网址结束,一般要在网址之后增加一个空格。
对于不直接显示网址、而需要显示说明文字的外部链接,则应采用“[网址 说明文字]”的方式书写。例如输入[http://www.tywiki.com 通约维客],将显示为通约维客。(注意:在链接和说明文字之间需要一个空格!!!)
注意:图片网址不能直接书写,应采用“[http://abc.com/def.gif abc.com/def.gif]”形式进行变形,否则将显示图片。(这种形式也用于隐藏 http://前缀)

排版格式

多级标题

文章较长而需要设置段落标题时,可使用“==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等wiki标记。2个等号表示一级标题,3个等号是二级标题...直至6个等号。系统将自动根据标题等级显示出不同的字体效果。
注意:文章标题要求在行首书写,结尾的等号之后不能紧跟文字,否则mediawiki将不认为是标题。

缩进与列表

mediawiki中的缩进不能使用半角空格调整。有以下几种方式控制缩进格式缩进:(举例附后)
  • 行首使用半角:号:允许多个半角冒号连用,以控制不同文本缩进深度
  • 行首使用半角*号:行首星号是列表控制符,产生列表的同时伴有不同的文本缩进。允许多个星号连用。
  • 行首使用半角#号:数字序号的列表控制符,与星号类似。注意,多个#号行中夹有非#号起始的文本行时,数字序号会中断。
  • 使用;与:号配合:分号与冒号称为“定义列表”控制符,冒号之后的部分换行缩进显示。
  • 行首使用全角空格:一种非正规手段,注意不要滥用。

举例:

一个冒号引导的文本行
两个冒号引导的文本行
  • 一个星号引导的文本行
    • 两个星号引导的文本行
  • 一个冒号、一个星号也可以有效果
  1. 一个#号引导的文本行
  2. 又一个#号引导的文本行
    1. 两个#号引导的文本行
分号与冒号配合使用
与前面分号写在一行中、放在冒号之后的部分会被自动换行缩进

换行问题

文本内容换行了,为什么显示结果不换行?
wiki文本中,单独回车并不会出现换行。为强制换行,可以:
  • 增加空行会分开不同的段落
  • 在换行位置使用强制换行标签“<br>
为什么出现不自动换行的超宽文本?
这是因为行首出现了空格,删除即可;换用全角空格也行。(mediawiki中的行首空格另有作用)

使用图片

  • 对于站外图片,直接在文本中书写http链接即可,例如“http://daxue.tywiki.com/images/thumb/5/59/Logo002.jpg/45px-Logo002.jpg”,效果如下:

http://daxue.tywiki.com/images/thumb/5/59/Logo002.jpg/45px-Logo002.jpg

  • 当图片位于本机(没有网址可供调用)时,要把图片在Special:Upload页面上传后才能使用。(该页面的链接可在“特殊页面”中找到,标注为“上载文件”)。
图片文件不能使用中文名称,应在上载时指定为英文名称。
上载完成后,图片即可被引用。使用方式为在文章编辑时加入“[[Image:Filename.jpg]]”即可(如果发现图片无法引用,请检查文件名的大小写)

对于上传到本站的图片,还可以随意指定显示大小、左右位置、添加说明文字等,参见help:图片的使用

  • 注意:上传到通约维客的图片将被用于公有领域,因此请勿上传有版权的图片。

编辑进阶

创建新页面

您可以在右侧输入框中直接输入新的文章标题,点击后即可开始编写过程。

另外,您还可以:

  1. 如果您发现通约维客正文中有棕色的链接,则表明该条目中还没有内容,您可以点击它来编辑新的条目,保存后就自动创建新页面;
  2. 如果需要自行建立新页面,请在随便编辑某个页面并输入“[[新条目名称]]”,点击“显示预览”按钮后即可按前面所述进行操作。

模板:Notice0孤立的文章难以被大家找到并发挥价值,因此请在各文章之间进行合理的链接引用。

更详细的介绍请见help:创建新页面

编辑帮助

入门

  1. 页面管理
  2. help:如何创建新页面
  3. help:编辑工具
  4. 图像
  5. help:表格
  6. 插入声音
  7. help:如何重定向页面
  8. 字符格式
  9. help:变量
  10. help:页面分类
  11. help:编辑章节
  12. help:小修改

一文多名处理

有时一篇文章可能具有多个不同标题,例如中央处理器CPU。如果您希望将“中央处理器”的访问转到“CPU”页面,可以在“中央处理器”的正文中顶头输入: #REDIRECT [[CPU]]

这称为mediawiki的“页面重定向”功能。更多细节请阅读help:重定向

禁止文字转换

mediawiki义,以控制显示格式。当需要原样显示会被系统转换掉的文本时(如双中括号等),应在歧义文本的两端分别加上<nowiki></nowiki>标记(请以半角符号输入),系统将不再转换中间的内容。

对于需要原样引用的多行文字,则可以采用在每行之前增加空格的办法来实现。(注:少数时候此法不能完全禁止转换,此时应采用前面的标记方法)

目录控制

当文章中含有3个以上标题时,mediawiki将自动在第一个标题之前生成目录(这是默认的设置)。

  • 如果需要隐去目录,可以在文章中加入“__NOTOC__”标记;
  • 如果需要强制显示目录而不管标题数量,可以加入“__TOC__”标记;

这两个wiki标记不限制出现位置,但一般出现在文章头部或尾部且单独成行。

文章分类

在文本中嵌入“[[category:文章分类]]”的文字,会使本文自动归类到“文章分类”下面。一般习惯在文章末尾放置该语句;同一篇文章可以设定多个分类。

编辑完成后,点击正文页面下端的分类名称,可以进入该分类页面查看更多的同类文章。同时,分类页面中也可以进行编辑,以进行必要的说明。

更详细的说明参见help:分类

多次调用相同内容

mediawiki中允许调用其他页面中的内容,方法为文章中输入{{被引用文章}}。

这种调用一般用于公共内容的处理,例如同一专题的侧栏、导航条内容等。

详细内容请参见help:模板

表格

规则表格的基础用法如下:(详细讲解和复杂例子见help:表格

{|border="1" cellspacing="0" 
|+ '''标题行,可以不使用本行'''
|-
| 第1行第1列 || 第1行第2列 || 第1行第3列
|-
| 第2行第1列 || 第2行第2列 || 第2行第3列
|-
| 第3行第1列 || 第3行第2列 || 第3行第3列
|}
标题行,可以不使用本行
第1行第1列 第1行第2列 第1行第3列
第2行第1列 第2行第2列 第2行第3列
第3行第1列 第3行第2列 第3行第3列

上述例子里:

  • border="1" cellspacing="0" 是边框样式,不写的话就不出边框
  • 标题行可省略
  • 其后每两行为一个表格行,单元格以双竖线分隔。单元格中可包含链接、图片甚至另外的表格。

wiki标记

高级特性

  • 名字空间:在mediawiki中,以英文开始的文章标题中首字母自动大写;标题中的空格会被自动使用下划线代替。


下面表格的左邊顯示瀏覽效果。也就是说,要使文字实现像左边列一样的效果,輸入右边列的文字就行了。

您或许想在另一个窗口打开本页以做参考。如果您希望实验一下,您可以在沙盒中实验。

章节、段落,列表及线条

您所看到的 您所输入的
当您在对话页添加评语时,您应当签名。您可以输入三条~添加用户名:

Foolevery

或四条~添加用户名及日期时间: Foolevery 08:24 2004年7月31日 (UTC)

当输入五条~时只显示时间: 08:26 2004年10月25日 (UTC)

你可以参看help:签名获得更多的关于签名的信息。

当您在对话页添加评语时,您应当签名。
您可以输入三条~添加用户名: 
~~~

或四条添加用户名及日期时间:
~~~~

当输入五条时只显示时间:
~~~~~


字符格式

您所看到的 您所输入的

变音及重音符号: (参见allwiki:特殊字符)
À Á Â Ã Ä Å
Æ Ç È É Ê Ë
Ì Í Î Ï Ñ Ò
Ó Ô Õ Ö Ø Ù
Ú Û Ü ß à á
â ã ä å æ

ç
è é ê ë ì í
î ï ñ ò ó ô
õ ö ø ù ú û
ü ÿ



&Agrave; &Aacute; &Acirc; &Atilde; &Auml; &Aring; 
&AElig; &Ccedil; &Egrave; &Eacute; &Ecirc; &Euml; 
&Igrave; &Iacute; &Icirc; &Iuml; &Ntilde; &Ograve; 
&Oacute; &Ocirc; &Otilde; &Ouml; &Oslash; &Ugrave; 
&Uacute; &Ucirc; &Uuml; &szlig; &agrave; &aacute; 
&acirc; &atilde; &auml; &aring; &aelig; &ccedil; 
&egrave; &eacute; &ecirc; &euml; &igrave; &iacute;
&icirc; &iuml; &ntilde; &ograve; &oacute; &ocirc; 
&oelig; &otilde; &ouml; &oslash; &ugrave; &uacute; 
&ucirc; &uuml; &yuml;

标点符号:
¿ ¡ « » § ¶
† ‡ • —


&iquest; &iexcl; &laquo; &raquo; &sect; &para;
&dagger; &Dagger; &bull; &mdash;

商业符号:
™ © ® ¢ € ¥
£ ¤


&trade; &copy; &reg; &cent; &euro; &yen; 
&pound; &curren;
下标:x2

上标:x2 或者 x²

  • 上標的后一种方法可能在多数情况下无法使用,但情況許可下請使用因为這使文章看起來較順眼。

ε0 = 8.85 × 10−12 C² / J m.

下标: x<sub>2</sub>
上标: x<sup>2</sup> 或者 x&sup2;

&epsilon;<sub>0</sub> =
8.85 × 10<sup>−12</sup>
C² / J m.
希腊字母:

α β γ δ ε ζ
η θ ι κ λ μ ν
ξ ο π ρ σ ς
τ υ φ χ ψ ω
Γ Δ Θ Λ Ξ Π
Σ Φ Ψ Ω


&alpha; &beta; &gamma; &delta; &epsilon; &zeta; 
&eta; &theta; &iota; &kappa; &lambda; &mu; &nu; 
&xi; &omicron; &pi; &rho;  &sigma; &sigmaf;
&tau; &upsilon; &phi; &chi; &psi; &omega;
&Gamma; &Delta; &Theta; &Lambda; &Xi; &Pi; 
&Sigma; &Phi; &Psi; &Omega;

数学符号: (参见allwiki:特殊符号数字公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ℵ ø
∈ ∉ ∩ ∪ ⊂ ⊃ ⊆ ⊇
¬ ∧ ∨ ∃ ∀ ⇒ ⇔


&int; &sum; &prod; &radic; &minus; &plusmn; &infin;
&asymp; &prop; &equiv; &ne; &le; &ge; &rarr;
&times; &middot; &divide; &part; &prime; &Prime;
&nabla; &permil; &deg; &there4; &alefsym; &oslash;
&isin; &notin; &cap; &cup; &sub; &sup; &sube; &supe;
&not; &and; &or; &exist; &forall; &rArr; &hArr;
&rarr; &harr;
x2   ≥   0 true.
  • 要分开文字,使用非分隔空格 - &nbsp;.
  • &nbsp;也防止在文字中间换行。这在方程式中十分有用。
<i>x</i><sup>2</sup>&nbsp;&nbsp;&ge;&nbsp;&nbsp;0 true.

Ascii文字艺术(每行开始处留空):

∞ -x²
∫ e   dx = √π
-∞ 
 
&infin; -x&sup2;
&int; e   dx = &radic;&pi;
-&infin; 

变量

以下是常用的变量:

变量 解释 结果
{{CURRENTMONTH}} 当前月份 03
{{CURRENTMONTHNAME}} 当前月份 3月
{{CURRENTDAY}} 当前日 29
{{CURRENTDAYNAME}} 今天星期几 星期五
{{CURRENTYEAR}} 当前年份 2024
{{CURRENTTIME}} 当前时间(UTC 15:52
{{NUMBEROFARTICLES}} 目前的条目数 6,675
{{PAGENAME}} 当前页面标题 Wiki实用教程
{{NAMESPACE}} 当前页面的名字空间
{{localurl:沙盒|edit}} 编辑页面的url /index.php?title=%E6%B2%99%E7%9B%92&edit
{{SERVER}} 当前的服务器 http://www.tywiki.com

另请参看Help:变量 编辑工具是在编辑界面中添加的编辑工具条的补充工具,包括常用样式和整理模板。也请参看c:页面模板

欢迎大家积极讨论,对这个补充工具提出建议和意见,使之更方便和合理。

使用方法

  • 选中你所要操作的文字,然后在下拉菜单中选择你要使用的样式或模板
  • 管理员可以通过mediawiki:summary定制和修改,注意修改后测试每一项功能,确保使用。

工具条选项说明

现在补充的编辑工具采用下拉菜单样式,包括以下常用的样式和整理模板:

  • 分类
    在页面中添加的代码为:
[[Category:类别名称]]
  • 注释(不显示)
    在页面中添加的代码为:
<!--注释内容-->
  • 删除线
    在页面中添加的代码为:
<strike>删除线</strike>
  • 小字体
    在页面中添加的代码为:
<small>小字体</small>
  • 外部链接标题
    在页面中添加的代码为:
==外部链接==
* [网页地址 网页说明]
  • 参见标题
    在页面中添加的代码为:
==参见==
* [[参见地址]]
  • 小作品
    在页面中添加的代码为:
{{Stub}}
  • 重定向
    在页面中添加的代码为:
#REDIRECT [[重定向页]]
  • 消歧义页
    在页面中添加的代码为:
{{消歧义页|
* [[歧义1]] - 描述1
* [[歧义2]] - 描述2
}}

用户交流

  1. 小修改
  2. 对话页
  3. 编辑冲突
  4. 编辑摘要

高级编辑

高级编辑介绍

附录

  1. 特殊字符
  2. 名字空间
  3. 图像描述页
  4. 用户页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