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人工智能已经能够理解部分人类主观概念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首页>条目>人工智能

2021-03-07 16:08

人工智能无疑是人类21世纪最最伟大的科学技术。近几年来,人类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地取得进步,一个个令人惊疑的成就,让人们既惊喜又怀疑——这是真的吗?

据外媒《每日科学》的报道,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能够读取大脑数据,并理解部分人类的主观概念。

那么什么是主观概念呢?人工智能可以理解人的主观概念为什么是一项重大突破呢?那些科学家又是怎么做倒这一点的呢?有兴趣了解的话,就花一点点时间,听我给你慢慢解释。

大家知道,前几年,阿尔法狗在围棋棋盘上,相继战胜了世界级围棋大师李世石和柯洁。这是人工智能在应用领域首次大显身手。但是它还主要是对计算机模拟人类计算的升级版,它虽然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却不能理解人类的思想感情,不能像人类一样拥有主观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

什么是主观概念,用语言描述远不如举个实例来得清晰明了。比如说,同样一个人,有的人喜欢他,有的人不喜他,有的男人喜欢这个类型的女孩子,有的男人喜欢另外一种类型的女孩子。至于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也许能说得上理由,也许就是一种潜意识,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像这样存在于每个人的脑海中,跟其他人有所不同的各种有意或无意的观念意识,就是主观概念。

人们可以編制各种复杂的计算程序,让计算机模拟人类的计算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它也能计算得越来越快速,越来越准确。计算机的这些能力都可以随着编程技术和硬件设施的发展而实现。以目前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实现这些目标不是太难。但是让计算机理解人脑的主观概念并作出符合个人的需求的事情,则很困难。这不是编几个程序,升级一下硬件就能解决的。因此,现在能做到用机器读取大脑数据,并理解部分人类的主观概念是相当了不起的,是一项重要的技术上的突破。

这些科学家是怎么做到的呢?也许你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在使用某些交友APP的时候,会给出一些异性的照片让你选择,喜欢右滑,不喜欢左滑,系统会记住你的选择偏好,下次会给你推荐喜欢的类型。人类智能领域的这次技术突破,有点类似于这个原理,但具体的操作上又不是这样的,下面我就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做法。

研究人员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设计出能够识别和控制简单肖像特征的模型,可以识别头发的颜色和情绪等等,比如谁的头发是金黄色的,谁在微笑。这些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比较容易识别和控制。真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人的主观意识,比如什么样的肖像图对你有吸引力,也就是你喜欢什么类型的肖像。为了完成这个研究课题,研究人员做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研究人员用生成式对抗神经网络(GAN)创建数百幅虚拟的人物肖像。

然后,他们把这些肖像一次一幅地展示给30名志愿者观看,要求志愿者注意他们认为有吸引力的肖像,同时用脑电图记录下他们的大脑反应。志愿者什么都不用做,不需要左滑或右滑,只需要看图片。研究人员用脑电图测量并记录志愿者观看这些图像的即时大脑反应。

然后,研究人员用机器学习技术分析脑电图数据,再通过脑机接口,把分析得到的脑电图数据传到生成式对抗神经网络(GAN)。脑机接口可以解释志愿者对这些图片吸引力的看法。生成式对抗网络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型,它接收到脑机接口传来的数据,能够识别志愿者认为有吸引力的面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创建符合志愿者喜好的新图像。换言之,计算机能够根据个人喜好创建人们喜欢的人物肖像。

为了测试用这种方法创建的新图片是否符合志愿者的喜好,研究人员为每个志愿者都制作了新的肖像。测试方法是采用的“双盲测试”,即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和被测试的志愿者都不知道这些图像是机器产生的虚拟人物肖像。测试结果显示,新图像与受试者的偏好匹配的准确率超过80%!这样的准确率已经很高了。

这项研究成果的意义在于:通过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和脑机接口之间的交互,提高计算机的学习能力,并越来越多地理解主观偏好,从而造福社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科学技术,一定能够做到全面地理解人类的主观概念,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将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工智能是一门真正实用,普惠全人类的最了不起的科学!同意的点赞!

注:生成式对抗网络是指“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简称GAN.

注:脑机接口是指“brain-computer interface”简称,BCI.指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实现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如需详细了解,可以查一下百度百科。


重大突破:人工智能已经能够理解部分人类主观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