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村:奇迹是这样发生的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奇迹是这样发生的
——推荐七十多年前出版的《怎样增进健康》一书
  父母生前曾多次谈起一件事。大概是1948年初,父亲撰写了一本《怎样增进健康》的小册子在香港出版,目的是筹措稿费,用作母亲送襁褓中的我(三个多月)回大埔老家去。之后,父亲奉命到南路打游击,母亲在中共香港分局妇委会、群委会工作了一年多后,也奉命参加中共华南分局工作团,到梅州创办“梅州公学”去了。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和我都努力寻找这本书,在父母相继去逝前,这本小册子一直没有找到。
  近日,弟弟小杨负责编撰《纪念杨应彬诞辰百年画传》,想查找父亲于1943年在国民政府陆军大学进修时,向《力报》投寄过的数篇文章。当他在专卖旧书的《孔夫子》网站上,输入父亲曾用笔名“涯夫”时,突然跳出一本“李涯夫”著的《怎样增进健康》(香港青年知识社发行)。小杨喜出望外立即将书买下,拿回来一看,正是父亲写于1948年初的这本书,因为母亲叫郑黎亚,“李涯夫”是黎亚夫的谐音。
  奇迹就这样发生了。不迟不早,这本原以为失传的小册子在全球抗疫的当下出现了,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毫不费功夫”。
  翻开这本斑驳发黄的小册子,一股陈旧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那个年代离我们太远了,书中内容也许和今天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格格不入了。然而,当我粗略把这本约2万字的小册子读完后,我无语了。
  我只知道,怎样增进健康?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一个主题。小册子的内容就算今天读起来,也绝无过时之感,还让人感觉很近,很贴切,很温暖,很受用,仿佛是当下哪个网红医师的谆谆教诲。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的艰难日子中,让人倍感亲切,受到鼓舞。为此,我向亲朋好友们真诚地推荐这本与我同岁的小册子,希望大家读后对于如何增进自己的健康,多少有所裨益。
  我有两个疑惑:
  其一,父亲1948年初投的书稿,为什么到1949年5月才出版?出版时父母都不在香港了,这本书的稿费收到没有?没有稿费母亲是如何把我从香港送回大埔的?但再往深处想,这个疑惑伴随我已成古稀之人而毫无意义了。
  其二,父亲打生下来就因“锁鬼子”(破伤风)差点夭折,长大后一直是体弱多病。八年抗战及后来的南路解放战争中,10年时间有多半患上“打摆子”(疟疾),一直是在发热和寒颤中行军、打仗的。为什么他到了香港,在等待组织分配工作的短暂时间里,会第一时间想到写本有关健康的书?我想,大概是多病之人对健康体魄的深切向往和追求吧!因为“失去健康便失去一切”,健康是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要求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历史责任,也是同一道理。
  引用小册子结束语最后一句话与君共勉:
  “我们面对这个伟大建设的光辉时代,谁愿意做一个衰弱无能者呢?一分精神,一分事业,我们应当如何努力准备坚强自己,参加进去呵!”

  杨小村
  2020年8月26日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