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华师附中的生活故事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我在华师附中的生活故事
                                                                 ——我的70岁人生故事系列之三

一九六五年九月。我进入了华师附中读高中。华师附中当时是全广东省最好的学校。因为它的高考率是连续多年的全省第一,谁进了华师附中就是“一只脚踏进了大学”。所以,我就一心一意地准备上大学了。我从一九六五年入学到一九六八年十一月离开华师附中,我一共在华附生活了三年多。但是正式上课只有一年。因为一九六六年五月我们学校就开始文化大革命了。老师也被批斗了,上不了课了。但是,我通过一年的学习,就深切地感受到华师附中在教学上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知识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教育方针是很有特色的。一年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印象深刻。其中,最突出的是“学军”,“学工”,“学农”。所谓“学军”“学工”“学农”就是在已经很紧张的学习时间里,挤出时间,让学生到部队,工厂,农村去体验工农兵的生活。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学军” 我的“学军”是我进入华师附中的第一项学习活动,因为我还没有收到华师附中的录取通知书时,就收到华师附中要我到广州石榴岗海军基地参加军训的通知。为此,我的初中学校(广州第二十二中)的老师还对附中有意见。说附中也太超前了。所以,我是在还没有到华师附中上课就到部队参加军训了。军训进行了约十天。主要就是学习部队的内务,队列训练,还有就是学习一些部队的基本动作,例如射击。这些内容对于我这个第一次参加军训的学生来说,一切都是全新的。所以整个过程我都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干劲。很努力地按照部队教官的要求来做,力求达到一个兵的要求。最刺激的是学习射击,因为教官说最后是要实弹射击考核的。我记得,我们是用老式步枪(好像是“七九”步枪,因为是打一发装一发的)进行训练的。在部队教官给我们讲了射击的装弹,贴肩,瞄准,一道扳机,屏气,再二道扳机等射击要领后就主要靠我们去体会了。经过几天的学习后,最后进行了实弹射击考核。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实弹射击,心情是兴奋,紧张是自然的。我努力按照教官教的要领做好一系列的动作。结果,我的五十米步枪卧射,取得了三发三中共27环的好成绩。受到了教官的奖励——再打一发,又中了。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射击,就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心里美滋滋的就不用说了。连肩膀痛(老式步枪的后座力大)也忘了。十天的军训很快就过去了,时间虽然短,但是在我的人生中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二)“学工” 我们的“学工”是到广东省柴油机厂实习的。我被分配到金工车间的油漆班跟班学习。时间也是十天。在这十天里,我跟着工人师傅,从第一道工序开始学。先是把机器的旧油漆铲掉。这道工序必须戴口罩,因为铲下的旧油漆粉末是满天飞的,搞得整个人像被面粉撒了一身。铲完后,就要用一把尖嘴锤子进行敲锈,是要一点一点地敲的。一个上午也敲不了一小块。敲完后,就要用柴油进行清洗。清洗干净后,就要晾干。然后就要上防锈漆,等防锈漆干了,就要刮腻子。等腻子干了就要用砂纸打磨,把腻子打磨光滑后,最后是喷漆。只有经过这么六,七个工序后才算完成给机器上漆的任务。十天很快就到了。这次“学工”使我体验到了工人师傅的工作,体验到了他们的思想。为了完成一件工作都必须认认真真去做,来不得半点的马虎。

   “学工”除了去工厂实习外。平时也有到我们学校的小工厂进行劳动,主要就是学做一些钳工的活。例如,学会用锉刀锉工件。别看用锉刀很简单,但是,实际上是很不容易掌握的,如果不会用力,銼出来的工件是不平的。我是经过多次的学习,才勉强学会用锉刀。

(三)“学农” 我们的“学农”是在一九六六年的五月份了。“学农”就是到广州市花县(现在的花都区)新华公社岐山大队与农民“三同”。时间也是十天。到了岐山,我们几个人一组到一户农民家“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三同”,我们了解了农民的生活。接触了农民的劳动。在这里,我第一次吃到了腊田鼠的美味。腊田鼠就是农民在秋天的时候(这个时候的田鼠是吃稻谷长大的,吃得肥肥大大的,是最好吃的时候),在已经收割了的田地里,农民用火熏,挖洞,狗赶等方法,把田鼠捉到。然后把捉到的田鼠,挖掉内脏,抹上调料,放在屋外让北风吹几天即可。腊田鼠的味道比一般的腊猪肉都要香,要好吃。 我们通过与农民同劳动,向他们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从锄地,插秧,割稻,打禾,挑担等等的基本动作做起。对于我们这些城市里长大的同学来说,是第一次做这些劳动,是充满了新鲜感。学做这些农活很有干劲。但是,劳动又是辛苦的,一天下来,浑身腰酸背痛,但是正是通过这些艰苦的劳动,才使我们慢慢学会了这些基本农活。这使到我们后来走向社会时,能够很快就上手工作。特别是我们下乡当知青的同学,一到农田里,就能干活。那里的农民都很惊奇。都称赞我们能干。 除了去农村与农民“三同”外。我们平时在学校也有参加劳动。就是到学校的小农场去种菜。在小农场里,每个班都有自己的自留地,班劳动委员每个星期都组织我们去给我们班的菜地里松土,除草,浇水,施肥等。所以,我们下乡后,都会给我们自己的自留地种菜了。 总之。我们通过“学军”,“学工”,“学农”。让我们提前接触工农兵,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思想。为我们日后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参加校运会 华师附中由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十分重视。平时就号召学生们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不断提高身体素质。早上要参加晨运,要去操场“跑四百”。有时还要去“跑五公里”。即从学校跑到瘦狗岭再跑回来。下午的课后活动更是花样多多。篮球,足球,排球,游泳,射击,划船等都有。为了提高学生们对体育的兴趣,检查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华师附中每年都举办校运会(准确说是学校的田径运动会)。分甲,乙,丙三组进行比赛。甲组是高三和高二级。乙组是高一和初三级。丙组是初二和初一级。但是超龄的就要参加上一组的比赛。像我们班的祁茶同学就是参加甲组比赛的。学校号召每人都参加比赛,但是每人的单项报名不能超过三项。但可以兼项集体项目。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们华师附中在田径场上出了不少田径好手。例如55届的钟南山,多次获得广州市的中学生运动会的跑步和跨栏的冠军,后来还曾经破过400米栏的全国纪录。又例如,67届的司徒锦裕100米跑出了11秒2。打破了广州市中学生运动会的纪录,并保持了很多年。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我刚刚进附中才两个月,就赶上了华师附中的第十四届校运会。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之下,我报名参加了男子乙组的100米,200米跑和三级跳三个项目的比赛。还兼项了男子乙组4*100米和4*400米两个接力跑项目。结果三个单项有两个进入了前三,一个进入了前六。我还参加了两个集体项目,即男子乙组的4*100米和4*400米的比赛。我和唐胜曾,董建明,吴国雄四人经过努力拼搏,取得了这两个项目的冠军。为我们班争了光。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班的唐胜曾同学参加了五个项目比赛。其中三个个人项目(分别是男子乙组的跳高,铅球和三级跳),两个集体项目(分别是男子乙组的4*100米和4*400米的比赛)。结果,五个项目都取得了冠军,并且都打破了上一届校运会的纪录。其中跳高成绩是一米六八,打破了华师附中历届男子乙组的纪录,真是一个辉煌的纪录。我们班也凭唐胜曾的这五个冠军和破纪录,取得了男子乙组的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华师附中在我的人生道路中只经历了三年,但是这三年是我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阶段。正是华师附中的正确的教育方针,使我受益匪浅。为我走好今后的人生路打下了良好的,坚实的基础。所以我十分感谢华师附中的教育。十分感谢附中的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邬鉴民               写于二零一九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