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捷:探访抗战期间大营救的一个重要遗址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今天(2020-09-20),前往探访抗战期间大营救的一个重要遗址,元朗十八乡杨屋(适卢)。1941年12月8日,日军进攻香港,18天后香港淪陷。鄒韜奋、夏衍、茅盾、何香凝等幾百文化人滯留在港,面臨日軍的通輯。周恩來急電八路軍香港辦事處廖承志,安排東江游擊隊全力護送他們離港進入解放區。文化人離港主要有東西兩路。東路經九龍、西貢,由海路入離港,如何香凝等,大部分由九龍到荃灣經元朗到落馬洲過深圳河到白石龍游擊區。元朗十八鄉黃泥墩村的這座梅州籍印尼商人所建的楊屋(適盧),就是游击隊曾鴻文安排的轉接站。茅盾、鄒韜奮等走西路的文化人都曾在這里駐足。近八十年過去,对比历史照片,這處建築面貌依舊。一付“适居仁里,卢境人群”的对联依然高悬。1942年秋,日军曾抓走适卢主人六十岁的杨竹南吊打、灌水,要他交出游击队行踪,杨伯一口咬定自己只是华侨,在此种地,不知道什么游击队。日军把他关了一个月后,无奈释放。今日,八十八岁的杨家后人告诉我,他小时候看到家里中堂摆満枪支,其实就是东纵元朗中队的常驻地。他还记得,当时“官大的住在中间这间房,低级的住在旁边。”数年前,北京有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家回来看过,记得住过这里。这间客家大屋保养完整,十分整洁。我们希望作为抗战遗址保护,杨老先生连声说好。带我们去的是著名乡绅梁福元,他在此经营了一个两千多亩的庄园“大棠茘枝山庄”,除有骑马、动物观赏等游乐项目外,大量种植菠萝、葡萄、蔬菜,作为华南农大香港校友会的主席,他培育的“元朗丝苗米”更是一绝。梁福元还重视宣扬传统文化,建设了一个颇大的“关公广场”。他提到了在庄园附近有一些当年游击队藏身的石洞,我建议他在庒园项目中可以加上本土历史文化,尤其是抗战文化的内容。可以从本土农耕文明的展示,表达乡民的爱乡感情,保卫香港的决心,增强家国情怀。配合宿营地的建设,可以办一些教育营,增加每日几千的人流量。梁福元表示很有兴趣,我们将与友好团体、学校、旅行社进一步探讨。今天,还探访了一个有兴趣宣传东江纵队爱国精神的团体,希望今后有机会合作。

600px

600px

600px

600px

60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