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疫苗的风险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首页>条目>疫苗

岐黄圣贤智慧 2021-6-14

关注我们

现代医学界中免疫学所引以为傲的预防疾病是因为发明疫苗,认为疫苗提供人类健康莫大的保障。但是事实的真相是如何呢?

为什么会有些做父母的总是觉得小孩打疫苗针后体质更弱,心理忐忑不安,但又觉得不打疫苗又害怕有染病风险,这是为人父母左右为难的矛盾。

其实数据显示,在人类关注公共卫生问题后,所有引发疾病相关的病毒、细菌已大量减低,相关病症数目亦是大量减低,社区没有病毒、细菌,不是因为有预防疫苗,而是因为大家都明白了公共卫生的重要,例如「洗手」。当大部分人以为打疫苗后就没事,其实也是错的。就拿肺炎来说,病毒超过九十种,但如今肺炎疫苗只有十三价,即只包括十三种菌。打了疫苗,肺机能变弱了,然后还有余下的七十七种菌要对付。也就是让婴幼儿的肺被十三种菌围攻后,然后希望它还能对付其余的七十七种菌,那是不是有逻辑上有问题呢?

免疫学起初的发展是以天然疫苗为主,例如:防止天花的种牛痘,早期医学家发现挤牛乳的妇女不会死于天花而发现其中的天花自然抗体;再如:早期几十年前的「水痘派对」,全从人的身上而来,都是天然疫苗。现代免疫学则都是人工疫苗,基本上是以毒性已经减弱或者已死的病毒,再利用动物或鸡蛋培养疫苗,再注射入人体,以激发免疫系统以产生抗体。

多数人以为人工疫苗的病毒菌种都是死的,只是刺激品而已。但是西方医学报告也多次说明,疫苗跟病毒引起的并发症是相同的。并且也正因为人工疫苗内是已死的病毒菌种,所以才会加入其他的化学佐剂,希望化学佐剂能增强疫苗中病毒菌种抗原蛋白的免疫效果以激发人类免疫系统。

疫苗除了已经灭活的病毒菌种以外,典型化学佐剂成分有:无机佐剂(氢氧化铝或明矾等与抗原混合)、有机佐剂(微生物及其产物如百日咳杆菌细胞壁的萃取物)、油质(如甲醛、酚、乙二醇)、合成佐剂(人工合成如双股多核苷酸链或异丙肌苷)、聚环氧乙烯、聚环氧丙烯和抗生素等。疫苗混合着佐剂注入身体后,佐剂可以改变疫苗的物理性状,使疫苗物质缓慢地释放,延长疫苗在身体作用时间。但疫苗佐剂混合物直接入血液,永久地留在身体组织内,持续使脑部的免疫系统处于紧张状态,释放游离基,破坏脑组织,常造成语言障碍、行为异常、性情变化等。

最无辜悲惨可怜的是婴幼儿,是否施打疫苗无法置喙一词,全由父母做主,其实连作为家长也是在现代医疗与国家卫生官僚体系下身不由己。疫苗进入身体后所造成的变化,也许日复一日夜里作恶梦,也许性情人格都有恶劣发展,也许生理、心理发展产生障碍、等等,不一而足。所以人家说从前的小孩较易照顾,其实不无道理,因为现今的小孩从小的身体发育不断被人工疫苗干扰——重则自闭,轻则哭哭闹闹,还误以为幼儿很顽皮。

令脑部持续紧张的另一副作用,是身体其他的免疫功能下降,身体只能集中火力对付疫苗中的病菌及化学物,不仅不能全面发展其他的免疫功能,更造成现今的孩子容易过敏体质,果仁也过敏,空气也过敏,不是哮喘就是湿疹,这就是他们的免疫系统发展不全的后果。而且,这还只是生理上单方面发展过程的干扰。心理发展过程的干扰可能的影响可就是既深又广,甚且对幼儿未来人格发展是否产生扭曲,方方面面都可能是隐忧,目前社会中各种奇奇怪怪的新闻事件,例如:现代部分年轻人挫折容忍力差、轻易就自杀或杀人、过劳死、自闭症、弱智、过动儿等等,除了教养问题外,是不是也与人工疫苗有关,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想避免染上人工疫苗所防范的疾病,就得面对打疫苗针可能的生理、心理影响,以及要面对染病加化学物及致癌物的双重风险。作为家长或长辈,你会如何选择呢?

1998年10月起法国已经停止为儿童强制接种乙肝疫苗的计划。 ---、 倪海厦:疫苗的风险